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加坡,「習馬會」為何選在此時此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5-11-6 0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央廣網11月4日綜合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4日宣布,經兩岸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於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
  張志軍專門就此次重要會面接受記者採訪,介紹相關情況。他表示,即將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有利於兩岸雙方增進互信,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順潮流 合民意:兩岸領導人將首次會面
  張志軍表示,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我們的一貫主張。我們的態度始終是積極開放的。過去7年多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建立並增進互信,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取得豐碩成果。兩會協商簽署了23項協議,解決了關乎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問題。兩岸經濟合作持續深化,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給兩岸同胞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好處。兩岸各領域交流蓬勃發展,密切了兩岸同胞感情。兩岸協商處理有關涉外事務,減少了內耗。受這些成果鼓舞,兩岸許多同胞和海外僑胞呼籲兩岸領導人舉行會面,共商推動兩岸關係更大發展之計。
  張志軍介紹,國台辦和台灣方面陸委會在2014年建立聯繫溝通機制后,一直就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保持溝通,努力促進兩岸各領域各層次人員的交流互動,期間曾提到兩岸領導人會面問題。前不久,我和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廣州會面時,再次談到這個話題,就此進行了初步溝通。雙方都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對於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此後,雙方經過密切協商,就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達成一致。
  一家親 兩岸情:習近平馬英九會面時將互稱「先生」
  張志軍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兩岸雙方共同邁出這一步非常不容易。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歷經風雨,跌宕起伏。從激烈軍事衝突,到長期尖銳政治對峙,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才打破相互隔絕的堅冰,兩岸同胞開始交流往來。本世紀的前幾年,由於「台獨」分裂勢力的挑釁,兩岸關係一度瀕臨危機。在兩岸關係緊張動蕩的時候,是很難想象兩岸領導人能夠面對面坐在一起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得以實現,來自於兩岸雙方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累積的豐碩成果。
  張志軍強調,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是經雙方商定的。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安排在新加坡舉行。
  張志軍介紹,兩岸領導人此次會面,將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探討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等重大問題,以維護和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會面結束后,兩岸領導人還將共進晚餐。
  新期盼 新前景:當前兩岸關係再度處於重要節點
  張志軍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再度處於重要節點,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兩岸同胞期望台海保持和平穩定,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發展並結出更多惠民碩果。兩岸領導人在這個時候舉行會面,是兩岸雙方順應兩岸同胞心愿和時代潮流共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
  張志軍說,1993年4月,在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1992年達成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基礎上,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建立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有力推動了兩岸關係發展。2014年2月,國台辦和陸委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開闢了新的兩岸溝通管道,妥善處理和解決了兩岸交往中的許多問題。
  張志軍強調指出,兩岸領導人實現會面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將兩岸交流互動提升到新高度,開闢兩岸關係發展新空間。這將有利於兩岸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管控矛盾分歧,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也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相信一定會得到兩岸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
  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后將共進晚餐
  張志軍介紹,兩岸領導人此次會面,將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探討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等重大問題,以維護和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會面結束后,兩岸領導人還將共進晚餐。
  地點——「習馬會」為何選址新加坡?
  將兩岸領導人會面稱之為歷史性會晤毫不為過。這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現任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而選址在新加坡,是因為此前「汪辜會談」也是在新加坡促成,具有歷史傳承意義。
  此番「習馬會」能出現,其實是眾多正面原因促成的。
  一是大陸的期待和積極的作為
  早在2013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就表示,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既是大陸領導人的良好願望,也是大陸方面一直積極努力的行動。十八大以來,大陸始終定調惠台措施不變且將進一步深化,對台灣方面保持足夠的耐心和靈活性,這些都為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創造了很好的正麵條件。
  二是台灣方面馬英九等政要對歷史定位的高度重視
  馬英九曾辭職回台灣政治大學教書,在多方勸說參選台北市長時仍然拒絕。據知情人透露,當年最後說動馬英九出來參選台北市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岸關係問題。同時,對於自己的歷史定位,馬英九也很在意。十年前的「胡連會」載入史冊,馬英九該拿什麼來為兩岸關係向前書寫一筆?「習馬會」自然是將兩岸關係向前推進的又一歷史性大事件。
  三是「新加坡傳統」受到兩岸共同信任
  作為海外唯一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向來在兩岸交往、兩岸關係改善中發揮特殊的重要作用。從1993年汪辜會談到現在,新加坡李光耀、李顯龍父子和台灣方面關係親密,李光耀生前和大陸領導人也有很好的交往。在台灣方面堅持想要在國際場合見面,大陸方面堅持不想讓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僵局中,「新加坡傳統」成了雙方最有可能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四是美國方面的樂觀其成
  美國向來歡迎台灣方面和大陸方面多接觸、多交流來減少分歧衝突。儘管美國國內和島內都有一股聲音擔憂兩岸走得太近會威脅到美國的戰略利益,但對即將出現的「習馬會」,美國方面表示歡迎,認為穩定積極的兩岸關係也使美國受益。美國鼓勵兩岸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具有建設性的對話,這在客觀上減少了兩岸「習馬會」的阻力。
  時間——「習馬會」為什麼要在這時登場?
  馬英九執政7年多來,兩岸交流突飛猛進,總體而言兩岸和平發展大框架已經邸定,兩岸良性互動的模式已經建立,兩岸和則兩利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此時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對這段成績的肯定,可以對既有成果加以鞏固,也是給未來指出方向。
  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將兩岸的互動升高到了最高層級,有助於解決目前尚待處理的問題,對兩岸和解制度化和增加政治互信都有幫助。所謂萬事開頭難,先例已然立此存照,將來只要時機合適,兩岸領導人再次互訪就會容易許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