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事關你我!未來五年中國將發生八大變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oshiyu 發表於 2015-10-28 07: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全會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規劃藍圖。

這份萬眾矚目的「十三五」規劃,將帶來哪些改變?要回答這個問題,最高決策層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習近平等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談及「十三五」規劃,梳理這些重要講話可以發現,以下八個方面會有重大變化,將影響到你我生活。  

1、經濟增長更強調質量和效益

「十三五」規劃中,關於經濟發展目標的確定備受關注,不少機構都在預測,未來5年GDP增長目標究竟是定7%還是7.5%。

對於各方的「高度關注」,習近平的態度很明確。在訪英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說只能加速、不能減速,這不符合經濟規律」。

不強調速度,那決策層強調什麼?質量和效益。5月份,習近平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要「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不過,要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沒有一定速度也是不行的。習近平對此有清醒認識,他指出「要深入研究保持經濟增長的舉措和辦法」。李克強也強調,「家底還不厚實,決不可歇腳停步」,必須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

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中國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GDP。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過去粗放經營、唯GDP發展所帶來的諸多問題都將逐步解決。

2. 改革在規劃中將佔有重要分量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要解決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從最高決策層釋放出的信息看,「十三五」規劃將是一個改革導向的規劃。

同樣是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他強調,「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

因此,在「十三五」藍圖中,相信改革將會重點著墨。財稅、金融、國企等各界關注的重點領域改革,未來將如何向縱深推進,值得期待。

3、扶貧工作將更加強調「精準」

要在2020年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是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而當前時間只剩下了5年,非常緊迫。與過去相比,我國貧困面已經大幅縮小,但現在面對的,則是「硬骨頭」。

「十三五」規劃,會如何布局未來五年的扶貧工作?

今年6月,在貴州召開的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習近平就加大力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提出「4個切實」的具體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切實做到精準扶貧。

10月16日,習近平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演講中又進一步指出精準扶貧要講求抓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

從上述信息可見,精準扶貧將成「十三五」規劃重要關鍵詞,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扶貧開發舉措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出台。

4、民生改善將有進一步大動作

「十三五」規劃將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哪些紅包?這是每個人最關心的。

今年以來,習近平曾多次就民生問題表態。7月份,他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春市考察時,強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他指出「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來不得半點虛假,既要積極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承諾了的就要兌現。」

「十三五」期間將怎樣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給出了具體路徑。他強調,要堅持經濟發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相信有了這樣的明確要求,「十三五」規劃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必將有進一步的大動作。

5、良好生態環境將更受重視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增長方式粗放、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的問題。

進入「十三五」周期,中央加緊了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布局。

5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

5月27日,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召開,結合「十三五」時期的整體謀划,習近平把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上升到「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的高度,提出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

這無疑透露出重要信號:生態文明建設將是「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點方向。9月訪美時,習近平也重申了這一點。

6、農業現代化將取得明顯突破

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國農業在經歷了多年粗放式發展之後,土地、水等資源已無法承載。

對此,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

「十三五」期間,如何改變?習近平指出:著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今年7月,習近平在東北考察時,仍不忘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使現代農業成為重要的產業支撐。」

在這樣的「特殊關照」下,可以預期,「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有望取得明顯突破。

7、創新將得到更多鼓勵和推動

今年夏季,習近平先後調研浙江、吉林,聽取關於「十三五」規劃的意見。在兩次座談會上,他都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為何如此重視創新?習近平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他要求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

對於參與創業創新者,李克強倍加推崇。10月19日,他在參加全國雙創周活動時說,「雙創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讓有能力的人通過自身奮鬥獲得上升通道」,並明確表態「政府就是要為創新創業者不斷清障搭台。」

最高決策層如此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無疑是個重大利好。

8、協調發展將有更多有力措施

協調發展,同樣被最高決策層視為重大議題。除了在國內頻繁調研,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中美省州長論壇時也不忘指出,「將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國內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

與此對應,國務院在今年先後批複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這樣一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長江經濟帶這三大跨區域發展戰略,幾乎覆蓋中國,呈內通外聯態勢。

在城鄉協調上,支持舉措同樣密集。今年6月以來,國務院先後確定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決定完善農村寬頻,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還通過《居住證暫行條例(草案)》。

對協同發展,習近平早已定調,這「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相信,「十三五」期間,協調發展上中央將會有更多有力措施,區域差異、城鄉鴻溝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