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稻葵:中國完全具備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5-10-20 1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稻葵:「十三五」規劃或出現重大改革

  [摘要] 國家統計局公布三季度經濟增速6.9%,為2009年來首度破7,再次引發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時代周報記者 辛靈 發自廣州

  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三季度經濟增速6.9%,為2009年來首度破7,再次引發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中國經濟還會下滑多久?何時企穩復甦?轉型和改革的前路如何?就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17日晚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認為,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經濟將逐步企穩;預計今年全年增速是6.8%,明年6.9%;從明年下半年到後年,經濟開始反轉向上,2017年可能回到7甚至更高。

  就中長期而言,他十分樂觀,通過總結國際經驗,認為中國完全具備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未來10到15年整體經濟增速可在7%以上。

  但他強調,實現反轉乃至樂觀前景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政府須助推第一把,通過環保等強制措施迫使落後產能退出,改變當前劣幣驅逐良幣的產業現狀。

  同時,必須打破當前錢找錢、錢生錢的金融市場格局,要一步一步刺破高達6%到8%的投資回報預期,降至5%到4%甚至更低,將資金引入實業,「允許一部分信託理財產品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不要捂著蓋著。」

  更重要的是,改革必須加快。他指出,目前最關鍵的是要提高地方官員的積極性,用獎懲機制改變懶政呆政惰政。他透露,十三五規劃在計劃生育、城鎮化、扶貧,節能減排等領域,都將啟動重大改革舉措,預計一兩個星期內公布。

  專訪結束時,李稻葵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他的種種觀點,均出自實事求是的分析研究,並非為官方代言,「我就想一直認認真真做一個學者,沒有從政的本事。」

  談經濟: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應懷疑

  預計今年GDP6.8% 明年6.9%

  後年回到7%

  時代周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PPI同比下降5.9%,CPI僅為1.6%,另外8月份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擴大5.9個百分點。業界普遍認為這些數據顯示經濟仍未企穩,對此你怎麼看?

  李稻葵:我同意這一觀點,經濟確實還沒有企穩,這些數據尤其表明整個製造業產能過剩、剩餘生產力沒有得到充分使用、企業利潤下降的基本格局並沒有扭轉。

  時代周報:但你之前好像說過今年底經濟就會企穩。

  李稻葵:我確實說過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經濟會逐步企穩,但這個企穩是指GDP增速企穩;這個與企業利潤止降回升相關,但不相同。經濟增速企穩后,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傳遞到企業盈利。這個時間相對漫長,企業盈利企穩回升,快則需要大半年慢則兩三年。

  剩餘產能要退出、勞動生產率增速要超過工資增速,企業盈利才能回升。而現在,工資增速超過了勞動生產率。

  時代周報:這個工資增速具體是指哪些人的工資?

  李稻葵:藍領工人的工資增速,藍領是指製造業一線工人。這個增速很快,我看到的統計局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接近10%。

  時代周報:那麼你預計今年及明年的GDP增速是?

  李稻葵:今年全年增速是6.8%,下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會較弱,明年二三季度逐步回升,全年估計6.9%。

  時代周報:你最近提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U型調整,未來三年,將呈向上趨勢」,那麼這個U型的底部會持續多長時間?具體何時開始反轉?

  李稻葵:這充滿了不確定性,取決於國際形勢、國內改革速度,也取決於政府各種促進結構調整的政策能否順利出台、能否落實。

  U型調整是從去年開始的,2014年往下走,2015-2016年是底部,理想的情況是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往上走,這個是指GDP增速。2017年預測為之過早,可能回到7%甚至更高。

  政府須助推第一把

  時代周報:對於U型反轉,你強調取決於國際國內兩大前提條件,你對條件本身有信心嗎?

  李稻葵:假如條件合適,我對U型反轉是相對樂觀的。但對條件本身是擔心的,尤其國內。

  至於國際形勢,美國、英國經濟在逐漸回復,薄弱環節有兩個,一個在於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等,如果調整不利,很可能進入較長的衰退期,這對中國有影響但不大。第二個是歐洲。這兩個薄弱環節如果能得到一定緩解,對中國經濟順利反轉有利。假如不能緩解,會有一定負面影響,但並非不能克服;只要國內條件到位,U型反轉也並非不能完成。

  時代周報:除了外在條件,經濟反轉向上的基礎有哪些?助推器又將是哪些?

  李稻葵:基礎條件是要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能夠取代增長乏力的舊的發動機,比如產能升級,淘汰落後產能、新的先進產能得以進入,比如新型城鎮化,帶動新的一批城鎮建設,再比如通過網際網路、通過改革再啟動消費市場,比如一些打車軟體,使私家車進入計程車市場,從而把市場做大了。像這些改革如果能推出來,網際網路的動力能發揮出來,那麼新增長點就能營造出來,就能填補房地產放緩和出口增長不利而留下的空間。內需是關鍵。

  現在的問題是落後產能擠出了先進產能,劣幣驅逐良幣,這是目前中國經濟的悲哀。為什麼不能生產先進的高端的?技術是有的,但為什麼不願意投資?因為落後產能擠出了先進產能,落後的機器、落後的環保措施,其生產成本也低,產品價格也低,也能賣出去,市場本身不能淘汰它們。怎麼辦?政府要採用強制措施使之退出,執行更高的環保標準。

  這就是助推器,政府要推第一把,市場的力量就會跟進。現在缺的就是這第一手推力。

  時代周報:據你觀察,政府有打算做這個助推嗎?

  李稻葵:政府從最高層面是有這個意願的,但缺的是落地。淘汰落後產能不能強行淘汰,第一要給企業、投資者一定的補貼,給下崗工人一定的安置,為新進產能一定的空間,等等。

  現在高層也看到問題了,總理也開會呼籲(改變),但我覺得呼籲不夠,要有制度保障,要有激勵和懲罰制度。

  中國是「三好學生」可突破

  中等收入陷阱

  時代周報:你曾經提出中國經濟潛在的長期增長率仍然比較高,至少未來10年在7%以上。據我們了解,這一預計甚至比中國官方公布的預期還要高很多。在你看來,未來10年的主要增長引擎是什麼?其動力會更強勁嗎?

  李稻葵:我為什麼說至少未來10年增速在7%以上?主要理由是歷史經驗。過去60年以來,大概有13個國家實現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我們對其一一梳理髮現,他們實現突破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中國都滿足。這三個條件是:政府政策支持市場經濟;整體勞動力素質在不斷提高(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對外開放(對發達經濟體開放)。這三點中國都滿足,是「三好學生」。

  目前中國人均GDP水平按購買力平價折算僅僅是美國的20%,而當處於同一水平時,當時的日本、韓國等,再往下走10-15年,他們的整體經濟增長率在7%以上。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未來10-15年也能做到,更何況中國是大國經濟,國內市場巨大,地區之間互相貿易。由此,我有充分的信心,說未來10年增長潛力在7%以上。換句話講,我們今天碰到的問題是短期的、是中期性的,是臨時障礙,是換擋期、空當期,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應懷疑。

  時代周報:在得出這些觀點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跟企業交流?從企業來看有這個潛力嗎?

  李稻葵:從方法論上講,這個不對,因為支撐未來10年增長的,恐怕不是現在這些企業,是還沒有出生的企業。沉舟側畔千帆過,要看新企業。如果看今天的企業,結論往往是悲觀的。現在去問企業,大都是哇哇叫。但你正在退出,有什麼好抱怨的。

  談改革:「十三五」規劃將在計劃生育、城鎮化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一些歐洲在華企業不應該懷舊,

  而要抬頭往前看

  時代周報:今年中國歐盟商會發布報告稱中國「改革不開放」,對此你怎麼看?

  李稻葵:歐盟商會的主要會員是那些成熟的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主要是大企業。這些企業日子當然不好過,正面臨中國企業的不斷競爭。中國企業現在也很厲害了,競爭力不斷上升。比如在迪拜開會時,我們坐的是金龍轎車,不是沃爾沃。

  至於是不是開放,應該要問那些剛進入中國的企業,比如那些做環保的企業,做高端設備的企業等,他們會覺得中國還有很多市場。

  時代周報:如果他們只是受到市場競爭的話,沒有必要去抱怨政府不開放啊?

  李稻葵:他們以前碰到問題時,可以去找政府,比如說知識產權保護不利等等,政府會找一些辦法給它幫助。現在不行了,現在中國企業也很厲害了,如果政府給外企一些政策,中國企業也會爭取要這些政策。對於已經在中國運行多年的企業來說,過去天平是向他們傾斜的,過去是保護外資,現在逐步競爭,天平平衡了。

  從前中國市場對外資是過分包容了。一些歐洲在華企業不應該懷舊,而要抬頭往前看。

  時代周報:你提出要給地方政府注入活力,讓他們有積極性去招商引資去落實項目,但當前市場經濟改革的一大目標是簡政放權,同時之前不少政府引資的項目最後頻出事故,對上述矛盾,你怎麼看?

  李稻葵:之前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違規現象,確實要治理貪腐、明確紀律,要堅持廉政公開透明。在這一大前提下,必須要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

  舉個例子,如果地方要引進新項目,必須要有地。而這就很可能要涉及拆遷,這個必須得政府去做。現在的問題是沒人願意干這些活。現在一去弄拆遷,就有人上訪,就有人整黑材料,那誰願意干啊?印度為什麼發展慢?就是這個問題,一涉及拆遷就打官司,拖很多年。這件事,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再簡政放權,再廉政,也繞不過去要發揮政府作用。

  招商引資,不能不積極主動,不可能坐著等別人來,必須主動去找。不主動找的話,資金就跑到別處去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經驗,這也是為西方人所羨慕的經驗,就是地方官員積極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操心,積極地去招商引資。

  贊成國企改革採用淡馬錫模式

  時代周報:對於國企改革,你曾強調最期待的是如何定位市場跟政府的關係。在你看來,中央出台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對於市場跟政府的關係定位好了嗎?

  李稻葵:從字面上看,定位是很清晰的,國家管資本而不要管企業。但問題是,一旦去落實,一旦碰到具體案例,就容易有爭議。比如資產價格怎麼定、應該出多少錢等,一碰到這些問題就產生糾紛,一糾紛,相關的參與決策者就容易被指責為貪污腐敗等,被批評說國有資產流失等。這樣就沒人願意去干這些活。這就是目前癥結所在,沒動力啊。

  時代周報:你是否贊成國企改革採用淡馬錫模式?

  李稻葵:基本上贊同,但略有保留的是,中國需要保留那些的的確確關乎民生的企業,比如國家電網[微博]等。

  時代周報:還有呢?

  李稻葵:另外電信行業應保留一兩家國有的,或者國家控制的企業。但目前這些還不是關鍵,關鍵是那些明顯的競爭性行業,像機床廠、寶鋼、首鋼等還沒動呢,要讓這些先動起來走一步是一步。

  「十三五」規劃或出現重大改革

  時代周報:據你了解觀察,「十三五」規劃將有哪些大的突破?

  李稻葵:「十三五」規劃在我們討論多年而沒有下決心的一些領域,將有重要改革舉措,比如計劃生育、城鎮化、扶貧和節能減排等,都會有重大突破,這些是值得高度期待的,我們會看到最終結果。

  時代周報:對於「十三五」規劃,你還有哪些期待?

  李稻葵:我期待的是新型城鎮化如何破題,如何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能夠積極吸納農村人口進城定居,將經濟規模做大,為市民提供服務,如果這道題能答得比較好,那麼整個中國經濟的未來十分可期。但目前還沒看到相關的政策。

  同時我希望在「十三五」規劃里,能將證券市場發展的大方向寫得更清楚些,比如適當修改證券條例,將在國外上市的優秀公司請回來。另外期待在執法方面有所進步,我呼籲在上海成立專門的證券法庭和證券檢察院,專門針對證券市場的違規操作進行訴訟和審理。

  時代周報:你怎麼看待TPP對中國的影響?該如何應對?

  李稻葵:總的來說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首先,參與TPP的12個國家中8個都跟中國簽訂了各種形式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是我們的朋友圈了。第二,TPP最核心的不是自由貿易,而是建立一個在美國華盛頓的仲裁機構,在TPP貿易爭端中,可由跨國企業告成員國政府,而仲裁時由華盛頓的這個機構說了算,這將對成員國衝擊很大。我認為TPP不能跟WTO[微博]媲美,其功效有待觀察。

  因此,我國對於TPP不必過激反應,而且我們有了化解它的準備,比如自貿區政策等。我們應靜觀其變,並沿著我們的既定方向前進。

  談金融:信託理財產品該破產就破產,不要捂著蓋著

  「一部分信託理財產品該破產破產,不要捂著蓋著」

  時代周報:此前業界期待股市能成為化解當前企業融資難和高槓桿的重要途徑,隨著股市下滑,是否須另尋他途?在你看來主要途徑是?

  李稻葵:這是一種不太切合實際的想法,股市就算沒有下滑,它提供的融資量僅占今年上半年整個社會融資的4.5%,杯水車薪。即使註冊制出來,也不可能,即便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也不是股市,而是債券市場、銀行和企業間投資。股市不是不重要,股市能給相對成熟的企業提供融資和風險化解途徑,但大量企業的融資是不能靠股市的。

  時代周報:那麼你認為該怎樣化解當前融資難和高槓桿?

  李稻葵:首先要打破當前錢找錢、錢生錢的金融市場格局,要一步一步地刺破投資者不合理的過高的投資回報預期。這麼高的投資回報預期實體經濟是不可能支撐的。現在金融投資者回報率預期高達6%、8%,要慢慢降下來,降到4%、5%,將資金引導到實業。要做到是有辦法的,得看決策部門是否有遠見、有決心。比如允許一部分信託理財產品該破產就破產、該重組就重組,不要捂著蓋著。

  這一條是必要的、關鍵的。對於這一條做不到,其他都白談。

  第二要有多層次多元的投資機構,要有銀行、私募股權、投資擔保、產業基金、風投等等,像一個大森林一樣什麼都有。

  此次監管還不是治本,

  只是救火,只是補漏洞

  時代周報:你預計股市在未來三年會怎麼走?

  李稻葵:可能還需要經過一定調整,馬上回到牛市不太現實。新的牛市到來還需要一定的利好因素,比如國企改革真能啟動,不是文件,而是實實在在的,比如說每個月有五六家國企開始改革了。或者說證券法修改,使得京東、阿里等回歸A股。總之得通過改革形成利好,這才能營造出新的牛市氛圍。

  時代周報:調整需要多長時間?

  李稻葵:很難講,要看改革步伐,如果能在一兩年內調整到位就很不錯了。

  時代周報:今年以來證券市場監管風暴不斷,你怎麼看?

  李稻葵:這些監管還不是治本,只是救火,只是補漏洞,是對上次6月10日開始的救市行動留下來的後遺症進行修補。那次救市行動匆忙上馬,中間產生了很多漏洞,有很多違規操作,一些公司有很多內幕操作。我認為,最近的監管風暴,只是針對這些進行的,並不是針對整個證券市場的根本性改善措施,還遠遠不夠,還會有更多監管。

  時代周報: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作用,最近有贊有彈,你的態度是?

  李稻葵: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發展方向,將改變金融業的基本格局,就好像滴滴、優步等正在改變計程車市場。通過網際網路,可以把之前被很多行業壟斷的交易扭轉過來,這就倒逼相關的政策和法律進行修改。為什麼之前改不動?為什麼有網際網路就改動了?因為網際網路是一個動員機制,網際網路動員了大量的投資者,聯合起來,去遊說政府,去給利益集團施加壓力,這是一種改革機制,所以網際網路的能量千萬不可小覷。

  時代周報:在你看來,今年乃至明年,人民幣兌美元(6.349, -0.0100, -0.16%)的匯率將如何變化?

  李稻葵:我的基本觀點是,人民幣匯率是要改革,但改革的窗口現在暫時關閉了,未來這一年可能都不存在。因為人民幣現在正成為國際上高度關注的貨幣,且當前國際形勢動蕩不定,有點像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這時,人民幣肩負著幫助中國經濟穩定世界經濟的重任,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國際貨幣。因此匯率調整高度謹慎,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調整都會引起國際猜疑。所以暫時改革的窗口關閉,匯率也將基本穩定,不可能大貶值。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