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GDP規模稱雄世界 中國經濟重拾200年前輝煌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5-2-28 2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世界經濟評論》雙月刊1/2月號刊登題為《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一文,作者為三極經濟研究所董事長齋藤進。全文如下:

資本主義經濟自迎來工業革命至今已經過去了兩個世紀,其間經歷過各種形式的經濟周期。最短的是3年到4年的庫存周期。接下來是以發現者名字命名的朱格拉周期,也就是周期為8到10年的設備投資周期。也有學者提出存在周期為20年的建設投資周期。

我在本文中想要說的是時間跨度更長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稱之為超長期經濟周期。其本質是資本存量的調整周期。一個周期大約為50到60年。依據這一理論的基本認識是,現階段的資本主義經濟正在接近自法國大革命至今第4個周期的終點。

上世紀20年代德國學術刊物上刊登了俄羅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的一篇論文,作者以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英國、歐洲大陸各國的利率、物價、對外貿易、工礦業生產等數據為基礎,發現了一個更為巨大的經濟周期的存在。

康德拉季耶夫所指的是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這年開始,到拿破崙戰爭結束時到達峰值,之後開始走下坡路直到1849年結束的這段時間。這48年時間大體是歐洲大陸革命風起雲湧的時代。之後經濟開始再次進入上升通道,一直持續到1873年,之後又再次下行,直到1896年前後結束,形成第二個周期。在第二個周期的下行階段內,由於投資機會減少,歐洲國家開始扎堆在亞洲、非洲擴大殖民地。之後旋即開始重回上升通道,直至一戰爆發。1920年前後,在通脹率達到峰值的同時,利率周期也達到峰值。康德拉季耶夫所發現的就是上述這兩個半周期。

這兩個半周期與金本位制時期基本重合。金本位制的特徵就是利率也以50到60年為周期上下波動。物價水平也呈現長周期特性,其絕對水平從超長期角度看非常平穩,這就是金本位制時期的特徵。

另一個特徵是在下降期內會爆發金融風暴,也就是大規模恐慌性事態,隨之而來的就是經濟活動的嚴重蕭條期。

最能凸顯這一模式的就是資本主義經濟中的發達國家。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因機械工業和動力革命的出現而不再是以往的農業經濟。說起200年前的世界經濟,中國和印度佔了世界10億人口的一半。其中中國有3億人,而當時被英國佔領的印度還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因而合計也有2億人。由於農業經濟是主體,因此當時全球GDP的一半都由中印創造。

工業革命發端於英國,隨即向歐洲大陸、美國蔓延,直到繞地球一周抵達剛剛結束明治維新的日本。

今天世界經濟所發生的就是工業革命用了200年時間圍著地球轉了一個圈。所謂全球化,就是曾經在工業革命中掉隊的中國、印度以及東南亞又站在了工業革命的前沿。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世界經濟的平衡不過就是與200年前來了個反轉。

我想還是先請各位看一看世界經濟究竟處在一種什麼樣的平衡之中。

美國芝加哥學派認為可以通過金融政策操控經濟,消除經濟周期的波動。但是我們經歷過的事情證明這並非事實。從1950年1月-2014年9月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和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化率來看,二者都經歷了長周期,並在上世紀80年代前半期達到峰值。

那麼長期利率的波動預示了什麼?利率下降必然導致資本利潤率下降,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資本就會出逃。這就是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經濟周期峰值后利率進入下降通道以來的趨勢。所以國際金融自由化得以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充分發展。

一方面發達國家逐步積累資本,同時,全球經濟整體的資本存量也在擴大。新興國家(上世紀80年代時主要指東南亞,近15年主要是指中國)更是以駭人聽聞的形式實現了資本存量的擴大。其中發生的長期資本存量的調整,即贏利性更高的資本存量將那些代表落後技術的資本存量從市場中淘汰出去,引發了大規模恐慌。

世界經濟處在這樣的狀況,這是第一個基本認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展望,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對全球各國和地區的GDP變化作出了預測。根據IMF的推算,2014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會超過美國。

上世紀60年代初,日本的鋼鐵產量達到年均2000萬-2500萬噸。在1970年前後更是達到1億噸。到1974年石油危機爆發前,日本全國已經形成1.5億噸的高爐產能。當時蘇聯的高爐產能大體上也是這個水平,美國則在1.4億噸左右,日本也由此躋身世界前三名。

中國的高爐產能大約是在1997年前後超過1億噸的。今天全球總的鋼鐵產量在16億噸左右,其中一半都來自中國。日本雖然尚有能力,但再也沒有達到過1.5億噸,最近的40年基本上都在1億到1.2億噸的水平。美國的產量則維持在將近1億噸,歐盟也大體是這個數字。只要中國增加產量,作為重化學工業代表的鋼鐵生產就能持續增長。不如說中國已經回到了本文開篇提到的200年前的地位。

從進出口規模看,2006年時中國就在出口額方面超過了美國。中國的進口也在迅速增長,不久可能就會追上美國。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中國都已經是能夠凌駕於美國之上的貿易大國。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9: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