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很好的教科書:中國應放下架子向印度多學習!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20 2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布時間:2012-02-20 16:45:42 文章來源: 環球視線


中國很強大,亞洲大國、世界准大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印度比較強大,亞洲大國、世界准大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印度對中國比較羨慕,也比較敵視,併發誓要向西方和中國不斷學習,力爭趕超中國,誓做亞洲老大!

儘管中國看起來富麗堂皇、高貴顯耀,讓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國家羨慕不已,嫉妒萬分,驚呼這樣的國家能算是發展中國家嗎!這就是海外看中國!

再看看中國看印度吧!中國人熟悉印度或許是因為「西遊記」,但更多的中國人還是瞧不起印度的,戲稱印度人的「仿製能力弱到了極點」,看到印度火車內外擠滿了人無不異樣眼光,難道這就是民主貧窮的印度嗎?聽說印度又買了「陣風」戰機,笑稱「萬國武器」又多了一種累贅。就這樣在我們自己不斷的意淫聲中貶低和嘲笑著印度這個碩大的鄰國。這就是中國看印度!

中國應該放下身段多向印度學習,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第一,中國應向印度學習「培養和利用宗教信仰」。

印度是宗教大國,這不是束縛,是國家優勢體現,儘管因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發生「爭執」,但善於調節和利用宗教信仰為政府所用更多是印度的機會體現。中國信仰宗教的人還是太少了,佔全民總人數微乎其微,宗教帶來的那些「友善」不足以對政府的行為加以引導。

儘管我們鼓勵和發揚孔子精神,但孔子不能作為宗教來看,其治國理念本身有很多的弊端不足以治國。更可悲的是,中國絕大多數人的信仰缺失讓「金錢成為了國人唯一追求」,這才是中國莫大的悲哀!

國家把發展經濟作為頭等大事,其它任何事情皆可讓路,上行下效的百姓自然也就是唯金錢馬首是瞻,其結果可想而知,道德敗壞,綱倫顛覆,人心不古,危機四伏。看來中國真的需要向印度學習!

第二,中國應向印度學習「發展內向型經濟模式」。

中國和印度都是十多億人口,這是劣勢,也是優勢。去過西方國家的朋友們不難看到,除了那些大都市外,很多小鎮、小城都是「人丁稀少、環境優美」,這樣的國家發展內向型經濟或者說內需可謂是人口資源乏力。

中國和印度不同,人口多,就是吃飯穿衣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場,其他的就不用說了,僅僅一個美國的「蘋果」就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不亦樂乎。但遺憾的是中國的內需做的很不好,更多是強迫性內需讓國人抱怨頗多,主動花錢擴大內需則是百姓不敢做的事情,畢竟生老病死都沒有保障,只能靠自己養活自己,這是中國無法擴大內需的主要制度障礙。

相反更多的國外企業看中了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就連影視業都充斥著國外太多粗製濫造的節目,讓中國本土節目沒有了市場。

再看看印度,他們在這一方面做得就比較好,印度作為一個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並沒有過分依靠外貿,使其經濟增長力度強勁,這都是中國無法比擬的。儘管目前的中國經濟增長巨快,但能否可持續性就需要向印度多學習一二了。

第三,中國應向印度學習「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印度將中國的藏南地區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不僅派兵而且移民,讓這塊本屬於中國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失去了控制權。印度這種「既占既得,先佔先得」的原則在國際社會還是比較盛行的,但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則是叫苦不迭,畢竟作為勝利一方卻總是被傷害的國家估計在世界上也不多見,但中國就是一例,尤其是作為大國,更是少有的。

看來中國的禮儀之邦需要打幾個大大的問號,這個世界需要禮儀嗎?維護國家禮儀和維護國家主權到底哪個更重要?或許印度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讓我們可以深入學習一下!有人說,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51萬平方公里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的。

第四,中國應向印度學習「與世界各國打交道」。

中國為什麼深陷世界各國的圍堵中心呢?相反印度卻能左右逢源,被更多國家討好呢?如何與世界打交道,看來我們有必要學一下印度。儘管習jin平副主席近期訪美獲得了美國對下一代領導人的初步認可,但一個圍堵中國的戰略不會因為習jin平副主席的上位而發生絲毫的變化,美國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比較穩定,幾十年一貫制,中國始終作為美國的對手而不是朋友出現。

印度是如何與世界打交道呢?印度發展民主價值觀也讓西方比較樂見,其自身價值觀與西方比較類似以外,容易與西方相融合;加之印度時刻用巨大的國內市場做誘餌吸引世界的眼球聚焦這裡,就一個「陣風」戰機就讓太多的西方國家處處討好印度獻媚。

中國則不同,由於價值觀和利益觀的嚴重不同,我們需要的東西西方不給,我們不需要的東西,西方瘋狂售賣,更多看到的都是「中國人坐著波音吃大豆」,其它高新技術領域對中國都是禁區。

與西方交道首先是觀念的一致,其次是利益的一致,最後才是產品的一致,但第一個都不能相符,其它也就很難那說了!中國也在改善自己的民主價值觀,但畢竟與西方相去甚遠,這都是西方將中國視為眼中釘的原因之一,非我族類無法相處!

第五,中國應向印度學習「海洋價值觀念」。

中國的海洋觀念不是一般的落後,是完全滯后,印度早就將家門口的一片大洋命名為「印度洋」,在他們眼裡,印度洋是印度的內海,這就是海洋觀念的重要體現,而我們直到今天還不明白「中國海」的含義,就連自己的南中國海也被他人搶注了「西菲律賓海」等等非法命名。

同樣,印度很清楚要想維護海洋利益就必須發展強大的海軍,包括航母戰鬥群,到今年年底,印度即將擁有3艘航母,也將是世界第二大航母國家,這個觀念是「裹步不前」的中國需要學習的,總是怕什麼「中國威脅論」,這個「論調」不會因為你的懼怕而消失。

只有面對才是真正的道理,等到中國真的強大的那一天,「中國威脅論」才會漸漸的沒有市場;否則只有當中國「被衰落」了才會讓「威脅論」消失。中國最弱的是海,做的最不好的也是海,海洋的價值和利益在中國人的大腦里概念不深,最終就是處處掣肘,因為別人已經走到了前頭,讓中國緊趕慢趕最終還是失去了先手。

印度並不是很發達,還沒有高鐵和動車,中國今年年底就會有1萬公里的高鐵,就會發射「神九」,但這並不代表著中國已經很強大的,很實力派,我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裡面的老師不僅僅是那些西方大國,印度本身也是很好的教科書,值得我們深思熟慮其做法和經驗。

作者:宋忠平,第二炮兵退役教官、軍事評論員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