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季養生的飲食原則

[複製鏈接]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uxin_9605 發表於 2010-3-18 1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春季的飲食調攝也應當遵循前述春季養生的總原則,即:養陽氣,助陽升發;避風寒,清解鬱熱;養脾胃,疏肝健脾。
   溫補陽氣,助陽升發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守《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就是說,春天人體的陽氣應該與自然界的陽氣一同升發,故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既能溫補陽氣又能幫助陽氣升發的食物。根據性味原理,應吃一些味辛性溫,入肺經的食物。溫能補陽,辛能發陽,入肺經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開(因為肺主皮毛),有助鬱熱發散。而且初春多風寒,辛溫的食物能解除、驅散體表的風寒邪氣,更有助於人體陽氣的生髮,如韭、蒜、蔥。但是,對於陰虛或陽盛體質的人來說吃這些東西並不適合。有胃病的人,辛溫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較大,也要少吃。
   清解鬱熱,補充津液明代養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中說:「去冬以來,擁爐薰衣,啗炙炊飲,成積至春,因而發泄,致體熱頭昏,擁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盡冬所積之疾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漫長的冬季,人們為了躲避嚴寒的侵襲,喜歡睡暖床,蓋厚被,吃熱氣騰騰的飯菜,有的人還喜歡喝些酒來禦寒,體內蓄積了較多的鬱熱,輕者會頭昏,煩悶,咳嗽,痰多,四肢重滯;嚴重者會得溫病,甚至形成內髒的疾病。
   怎麼辦呢?對策就是飲食清淡,多食果蔬。如山藥、萵筍、蔥、韭菜、蒜、豌豆、薺菜、茡薺、菠菜、芹菜、香椿、馬齒莧、馬蘭頭、油菜、櫻桃等。可以吃些低能量、高植物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豆製品、魚肉等。多吃些辛溫的食物或者多運動發汗,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以散熱。
   護肝養顏,少酸增甘 在春天,肝氣本來就偏旺,中醫認為,五味入五臟,酸味入肝,此時若多吃酸味食品,就會更加增強肝氣的升發,使本來就偏盛的肝氣變得亢盛而損傷脾的功能。所以,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多吃些甘味的食物。因為甘味的食品入脾,能補益脾氣。
   春季不宜食肝臟高濂的《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有「春不食肝,為肝氣旺,脾氣敗;若食肝,則又補肝,脾氣尤敗甚,不可救。又肝旺之時,不可以死氣入肝,恐傷魂也」之說。是因為春季本來肝氣偏旺,若食肝,則肝得補,肝氣更旺,脾受克必更甚而弱,且肝旺之時食肝,不但傷脾,而且因死氣入肝而傷魂(根據五行的對應,魂出於肝)。在春天,肝的功能尤其活躍,必定會有大量的尚未分解的有毒物質,所以春季還是少食肝為妙。而且,動物肝臟的膽固醇含量很高,食後會使血脂升高,高血脂的人更應該少吃或不吃肝。
   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少食多餐 由於受春季旺盛的肝氣的影響,本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欠佳,若再食用黏硬生冷、肥甘厚味之類不易消化之物(如年糕、雪糕、油膩的、辛辣味重的),都會使脾胃進一步受到損害,運化不良,氣機獃滯,而容易生痰、生濕,產生疾病。(ZT)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7: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