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健,男。耶魯大學2005屆Ezra Stiles學院學生。2001年從上海中學高中畢業后直接考入耶魯大學,主修計算機、數學和經濟。2005年以兩系均為第一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
同時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以及數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在畢業時被評為2005年耶魯理工科最優秀的學生,並被授予Henry Russell Chittenden獎。畢業后同時被微軟和Google錄用,目前就職於Google,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工作。
在美國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課程不怎麼難。尤其如果你在國內經過了競賽的考驗,在美國都能適應。國內那種競賽怎麼說呢,有好處也有壞處,受益肯定受益。第一鍛煉你的思維能力,第二把你的底子打得非常紮實。所以你在這裡上任何課都非常輕鬆,省下很多時間來。反過來說也有很大的壞處,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做這種無聊的題,反覆操練對你再不會有任何用處的東西,太浪費時間了,特別是從競賽的角度來說,越往上走越浪費。如果是最基本的知識,至少將來總會碰到,比如一些比較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微軟面試就碰到了。再往上比較深的東西,比如說冬令營集訓隊難度的題,又不是讀數學專業,那些思維方法都已經不是現代的思維方法,都比較老了,而且非常的專,對思維能力的提高並沒有很大好處,但是要浪費大量的時間操練。我高中時候已經非常反感,當時想只要拿個獎,能保證我上理想的大學理想的專業就OK了。(笑)耶魯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地方,非常多元化,我覺得這個蠻好,不同的人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比如說在北大、清華,可能每個人拿出來背景經歷都是相似的,在耶魯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幾乎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這樣挺好的,非常多元化。有一本書叫《Wisdom of the Crowd》,裡面就談到多元化的好處,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其實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五個人都去爭做科學家,幹嗎呢?結果只需要一個,那其他四個人本來可以在其他領域獨當一面,現在就白白浪費了。所以培養發展自己的興趣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