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西方民主必須要配有東方民主

[複製鏈接]

8590

主題

8780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3-12-18 0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西方民主必須要配有東方民主





《西方民主》,人們己經很熟悉了。有了《西方民主》,必須要配有《東方民主》。為什麼必須要配有《東方民主》?道理很簡單。要有危機意識。因為一旦《西方民主》失控或崩潰了,要有替代。

同時要有監督意識。按照《西方民主》中的多黨制以及反對黨監督執政黨的監督意識影響下,人類只有《西方民主》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東方民主》,作為第一反對黨的角色存在進行監督執政的《西方民主》。必要時替代執政。還可以有《其他民主》存在這才行。

再則要有比較機制。有比較就必須有同等級別的二個以上,才能有比較出誰好誰不好,誰行誰不行,誰能誰不能來。有機會比較一下。

有關《西方民主》的定義,幾百年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己廣而告之了,在此不作重複了。

對《東方民主》說一下:根據百多年來反對聲最多最響的當屬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在東方中國的實踐成功。首當其衝地被罵被攻擊被抹黑的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

而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傑出作品是:

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

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

新中國的成立。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十年的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個社會實踐中的一切成功經驗離不開《東方民主》。所以,《東方民主》的定義是:毛澤東時代三十年。

《西方民主》即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己幾百年了。

而《東方民主》即毛澤東時代三十年。

《東方民主》,雖然只有三十年的社會實踐,兩者放在一起作一比較就顯示出好壞來了。以後慢慢再說。

今天主要講講《東方民主》的主要內容:

講《東方民主》,必須要從孫中山國民黨的《新三民主義》開始。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這是孫中山國民黨的新三民主義。孫中山逝世后,蔣介石國民黨背判了孫中山的遺言。而毛澤東繼承了。

毛澤東在一九四零年寫的《新三民主義》一文中說:

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鬥,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鬥;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

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

我們共產黨人承認「三民主義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承認「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承認共產主義的最低綱領和三民主義的政治原則基本上相同。

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必須是聯俄的三民主義。現在的事情非常明白,如果沒有聯俄政策,不同社會主義國家聯合,那就必然是聯帝政策,必然同帝國主義聯合。不見一九二七年之後,就已經有過這種情形嗎?社會主義的蘇聯和帝國主義之間的鬥爭一經進一步尖銳化,中國不站在這方面,就要站在那方面,這是必然的趨勢。難道不可以不偏不倚嗎?這是夢想。

全地球都要卷進這兩個戰線中去,在今後的世界中,「中立」只是騙人的名詞。何況中國是在同一個深入國土的帝國主義奮鬥,沒有蘇聯幫助,就休想最後勝利。

如果舍聯俄而聯帝,那就必須將「革命」二字取消,變成反動的三民主義。

歸根結底,沒有「中立」的三民主義,只有革命的或反革命的三民主義。如果照汪精衛從前的話,來一個「夾攻中的奮鬥」,來一個「夾攻中奮鬥」的三民主義,豈不勇矣哉?但可惜連發明人汪精衛也放棄(或「收起」)了這種三民主義,他現在改取了聯帝的三民主義。

如果說帝亦有東帝西帝之分,他聯的是東帝,我和他相反,聯一批西帝,東向而擊,又豈不革命矣哉?但無如西帝們要反蘇反共,你聯它們,它們就要請你北向而擊,你革命也革不成。所有這些情形,就規定了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必須是聯俄的三民主義,決不能是同帝國主義聯合反俄的三民主義。

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必須是聯共的三民主義。如不聯共,就要反共。反共是日本帝國主義和汪精衛的政策,你也要反共,那很好,他們就請你加入他們的反共公司。但這豈非有點當漢奸的嫌疑嗎?

我不跟日本走,單跟別國走。那也滑稽。不管你跟誰走,只要反共,你就是漢奸,因為你不能再抗日。我獨立反共。那是夢話。豈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好漢們,能夠不靠帝國主義之力,幹得出如此反革命大事嗎?

昔日差不多動員了全世界帝國主義的氣力反了十年之久還沒有反了的共,今日忽能「獨立」反之嗎?聽說外邊某些人有這麼一句話:「反共好,反不了。」如果傳言非虛,那末,這句話只有一半是錯的,「反共」有什麼「好」呢?卻有一半是對的,「反共」真是「反不了」。

其原因,基本上不在於「共」而在於老百姓,因為老百姓歡喜「共」,卻不歡喜「反」。

老百姓是決不容情的,在一個民族敵人深入國土之時,你要反共,他們就要了你的命。這是一定的,誰要反共誰就要準備變成齏粉。如果沒有決心準備變自己為齏粉的話,那就確實以不反為妙。這是我們向一切反共英雄們的誠懇的勸告。因之清楚而又清楚,今日的三民主義,必須是聯共的三民主義,否則,三民主義就要滅亡。這是三民主義的存亡問題。聯共則三民主義存,反共則三民主義亡,誰能證明其不然呢?

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必須是農工政策的三民主義。

不要農工政策,不真心實意地扶助農工,不實行《總理遺囑》上的「喚起民眾」,那就是準備革命失敗,也就是準備自己失敗。

斯大林說:「所謂民族問題,實質上就是農民問題。」這就是說,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現在的抗日,實質上是農民的抗日。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實質上就是授權給農民。新三民主義,真三民主義,實質上就是農民革命主義。

大眾文化,實質上就是提高農民文化。抗日戰爭,實質上就是農民戰爭。現在是「上山主義」的時候,大家開會、辦事、上課、出報、著書、演劇,都在山頭上,實質上都是為的農民。

抗日的一切,生活的一切,實質上都是農民所給。說「實質上」,就是說基本上,並非忽視其它部分,這是斯大林自己解釋過了的。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農民,這是小學生的常識。

因此農民問題,就成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農民之外,中國人口中第二個部分就是工人。中國有產業工人數百萬,有手工業工人和農業工人數千萬。沒有各種工業工人,中國就不能生活,因為他們是工業經濟的生產者。沒有近代工業工人階級,革命就不能勝利,因為他們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他們最富於革命性。

在這種情形下,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必然是農工政策的三民主義。如果有什麼一種三民主義,它是沒有農工政策的,它是並不真心實意扶助農工,並不實行「喚起民眾」的,那就一定會滅亡。
  
由此可知,離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是沒有前途的。一切有良心的三民主義者,必須認真地考慮到這點。
  
這種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真三民主義,是新民主主義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的發展,是孫中山先生的大功勞,是在中國革命作為社會主義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時代產生的。

只有這種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才稱之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才宣布「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只有這種三民主義,才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中的政綱,即其最低綱領,基本上相同。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在中國,有帝國主義文化,這是反映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經濟上統治或半統治中國的東西。這一部分文化,除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直接辦理的文化機關之外,還有一些無恥的中國人也在提倡。一切包含奴化思想的文化,都屬於這一類。

在中國,又有半封建文化,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經濟的東西,凡屬主張尊孔讀經、提倡舊禮教舊思想、反對新文化新思想的人們,都是這類文化的代表。

帝國主義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非常親熱的兩兄弟,它們結成文化上的反動同盟,反對中國的新文化。

這類反動文化是替帝國主義和封建階級服務的,是應該被打倒的東西。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麼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鬥爭是生死鬥爭。
  
至於新文化,則是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新經濟服務的。

中國自從發生了資本主義經濟以來,中國社會就逐漸改變了性質,它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變成了半封建社會,雖然封建經濟還是佔優勢。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對於封建經濟說來,它是新經濟。

同這種資本主義新經濟同時發生和發展著的新政治力量,就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政治力量。

而在觀念形態上作為這種新的經濟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並為它們服務的東西,就是新文化。沒有資本主義經濟,沒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沒有這些階級的政治力量,所謂新的觀念形態,所謂新文化,是無從發生的。
  
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經濟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國的革命力量,它們是反對舊政治舊經濟舊文化的。

這些舊東西是由兩部分合成的,一部分是中國自己的半封建的政治經濟文化,另一部分是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而以後者為盟主。

所有這些,都是壞東西,都是應該徹底破壞的。

中國社會的新舊鬥爭,就是人民大眾(各革命階級)的新勢力和帝國主義及封建階級的舊勢力之間的鬥爭。

這種新舊鬥爭,即是革命和反革命的鬥爭。

這種鬥爭的時間,從鴉片戰爭算起,已經整整一百年了;從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了差不多三十年了。

革命亦有新舊之分,在某一歷史時期是新的東西,在另一歷史時期就變為舊的了。

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百年中,分為前八十年和后二十年兩個大段落。這兩大段落中,各有一個基本的帶歷史性質的特點,即在前八十年,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屬於舊範疇的;而在後二十年,由於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便屬於新範疇了。

舊民主主義——前八十年的特點。新民主主義——后二十年的特點。這種區別,在政治上如此,在文化上也是如此。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