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熊光清:台灣問題關係民族復興的前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oshiyu 發表於 2015-11-20 09: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習近平提出了「四點主張」,馬英九提出了「五點主張」。仔細分析這「四點主張」和「五點主張」就能發現,雖然表述有異,但內容幾近完全相同;特別重要的是,最終的落腳點都在於民族復興,習近平說的是「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馬英九說的是「致力振興中華」。可以說,兩岸領導人對於解決好台灣問題關涉民族復興的前景有著非常強烈的共識。事實也是如此,台灣問題關乎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的國家安全,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關乎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習馬會上,習近平指出,雖然兩岸迄今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這一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這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於台灣地位和台灣問題的基本態度,以及處理好台灣問題的堅定決心。

在現代國際法中,主權一般被定義為國家固有的最根本權力,對內指一國在其領土範圍內的最高權力;對外指一國獨立於他國且與他國平等的權力。兩岸關係中的主權問題,是「一個中國」原則下的主權問題。在兩岸關係事務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以後,台灣與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狀態,這是中國內戰造成的暫時局面。國共兩黨在台灣問題上雖有分歧,但都一直主張「一個中國」原則。當然,我們也都清楚,「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就是「一個中國」原則。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蔣氏集團敗退台灣后,雖然造成了台灣同祖國大陸的隔離狀態,但蔣氏父子在台灣統治期間,仍然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堅持「一個中國」的基本立場,反對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后,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逐漸背離「一個中國」的原則,在國際上公開進行旨在分裂中國的「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活動。2000年,民進黨上台後,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發展到了頂峰,對兩岸關係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兩岸關係變得極為緊張。2008年國民黨上台後,馬英九表示,堅持一中原則,不支持法理台獨。此後,兩岸關係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當然,我們可以注意到,當前兩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識有一定的差異,這在「九二共識」中表述為:「一中各表」,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大陸方面,「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方面,「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可以說,雖然兩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識有差異,但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友好發展的基礎,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於目前來說,是務實的、有效的。維護祖國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基礎,也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

二、涉及國家安全

台灣總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包括台灣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島嶼共88個島。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台灣在中國國家安全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台灣是中國海防的關鍵。台灣與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海南島,構成一條海上「長城」,為中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四省左護」、「東南鎖鑰」、「七省藩籬」之說。台灣及其周圍地區是中國也是整個東亞不可多得的軍事要地,台灣南與海南島相映,形成「雙目」;北與舟山群島呼應,構成「犄角」。以台灣為中心,連接海南島和舟山群島南北這兩個要點,就構成一條天然的品字陣的戰略海防線,足以掩護中國東南沿海六省市並構成中國該方向的戰略縱深。改革開放以來,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迅速,這兩個三角洲承載著中華民族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希望,而台灣正好位於這兩個三角洲之間,對該地區的海防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台灣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的中心,北距鴨綠江口約900海里,南至中越交界處與南沙群島均約800海里,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它極具戰略價值。台灣是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間環節,連接著東北亞與東南亞兩個戰略區域,同時還扼守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必經通道——馬六甲、龍目、巽他等重要海峽,此乃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地。此外,從台灣向東,跨越1200海里,則可以進擊第二島鏈。可以說,雄踞台灣一點,便可威震四方。

台灣是中國通向太平洋的門戶。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但中國被包圍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之內,實際上處於半封閉狀態。東海、黃海外側有日本本土四島和琉球群島阻隔,南海則被東南亞各國封閉,只有台灣以東的部分洋麵能夠直接進入太平洋,是中國走向太平洋的重要戰略通道。20世紀70年代以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這樣的地理形勢對中國實行海上封鎖,使中國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受到嚴重製約。中國要向太平洋發展,就必須衝出第一島鏈,而衝出第一島鏈的關鍵就是台灣。中國如果要成為海洋大國,前提條件就是要解決台灣問題。一旦台灣與大陸實現統一,中國的海防形勢將大為改觀,海上防線可大大向前推進。

台灣海峽是中國海運的咽喉要道。台灣東濱太平洋;東北接琉球群島,通往日本本土;南靠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接壤;西與福建省隔台灣海峽相望;北向東海。台灣地處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鎮守著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聯繫的交通樞紐。台灣海峽長約220海里,平均寬度約90海里,是中國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是聯繫東海與南海的捷徑;同時,台灣周邊海域也是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重要航道,台灣對於中國海運航道的暢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繫非常密切,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貿易往來非常頻繁,進出口貿易規模巨大,必須確保海上航行的便捷與安全。可以說,台灣海域的通暢對中國的經濟安全和經濟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個國家的統一和團結是無形的巨大力量,在防止外部勢力干涉和入侵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當一個國家內部團結時,就能排除外部干涉,抵禦外敵入侵,保證國家安全與發展;當一個國家內部出現分裂和混亂時,敵對勢力就會乘機而入,其國家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國家的發展進程就會被打斷。對於中國而言,台灣問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必須克服的一條鴻溝。台灣問題不解決,中國生存的第一需要——安全問題就沒有保障,國家統一就沒有實現,國家分裂的陰影就存在,就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台灣地處東亞海上要衝,中國東部的經濟與戰略生命線都處在台灣和南海方向。如果讓「台獨」陰謀得逞,不僅會出現國家分裂,而且會出現極為不利的海洋戰略環境,中華民族就喪失了極為重要的生存發展空間。台灣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扼西太平洋南北航線之要衝,既是亞歐大陸東入太平洋的橋頭堡,也是從海洋西進歐亞大陸的跳板與基地,並是中國進入大洋深處最近的踏腳石。從軍事地理的角度考察,台灣處於海權和陸權的交叉點,是中國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跨入太平洋的唯一跳板,是中國發展和強大的死生之地。如果中國失去台灣,中國就將徹底失去作為一個大國最起碼的和應據有的保證國家政治經濟安全的戰略縱深,就沒有了進入太平洋最起碼的和有安全保障的可能;而沒有喪失了如此重大的海洋權益,中國也就在相當程度上喪失了發展權。從這個意義上說,捍衛中國正當的海權就是捍衛中國的發展權。

由於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台灣不可能「獨立」成一個真正的獨立國家,有些台獨分子宣稱「獨立」,台灣也不可能真正「獨立」;她如果宣布獨立,一定會依附於某個國家,這個國家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不難想象,台灣一旦獨立,他就會立即和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美國的軍事存在很快就會重返台灣,從而堵死中國的海上門戶,加強對中國的海上封鎖;並且,還會引起連鎖反應,美國與日本和韓國本來就有軍事同盟關係,在日本和韓國都駐有重兵,美國與日本、美國與韓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會進一步加強;而且,東南亞許多國家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也有糾紛,東南亞這些國家很有可能在中美之爭中徹底倒向美國。可以說,一旦台灣「獨立」並受控於西方國家,中國在戰略上會非常被動,很容易陷入被孤立和被封鎖的境地。

如果一個國家連自身的安全和統一都無法保證,很難想象它能為國際社會提供安全保障,可以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什麼作用,當然也就談不上繁榮強盛了。由此可以斷定,台灣問題處理不好,必然會阻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本文發表於《人民論壇》2015年11月下)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