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血壓壓差大怎麼辦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5-8-22 1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血壓壓差大,就是脈壓差。

資料一:

血壓是指血液流動時對血管側壁的壓力。血壓分為收縮壓與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稱為「脈壓差」。例如,收縮壓為12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80毫米汞柱,脈壓差則為40毫米汞柱。通常,人們在測量血壓時往往只注意血壓的高低,很少關心脈壓差的大小,殊不知脈壓差的大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的脈壓差為20~60毫米汞柱(2.67~8.0Kpa),大於60毫米汞柱的就為脈壓差過大,小於20毫米汞柱的則為過小。造成脈壓差過大的原因主要有:(1)患高血壓及動脈硬化,致使動脈壁彈性減弱,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降低;(2)長期患高血壓,致使心肌超負荷運轉,造成心臟擴大或動脈瓣關閉不全;(3)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或嚴重貧血。

脈壓差過小多見於高血壓早期病人。由於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全身體表小血管痙攣,以致收縮壓不高,舒張壓相對增高,脈壓差變小。長期血壓控制不理想,大動脈硬化程度加重,收縮逐步升高,舒張壓控制不理想,最後會形成收縮壓與舒張壓均升高的所謂經典型高血壓。經典型高血壓患者,心絞痛、中風等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從上述可見,脈壓差無論是過大還是過小,都說明存在潛在的疾病。如果你一旦發現自己的脈壓差異常,應增強自我保健意識,防患於未然:定期複查血壓,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做到生活規律、起居正常、注意飲食、積極鍛煉、堅持服藥,想方設法將血壓控制在較理想的範圍之內。

資料二:

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壓差。日常生活中,正常脈壓差30--40毫米汞柱。壓差大於60毫米汞柱稱之為差值過大,小於20毫米汞柱稱之為壓差過小。

1)凡能影響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因素,都可以影響到脈壓差。當每搏輸出量增加的時候,收縮壓很高,而舒張壓變化較小,結果脈壓差加大;反之,每搏輸出量減少時,收縮壓下降,脈壓差減小。心率減慢,舒張期射血時間延長,舒張未動脈的殘餘血量少,舒張壓降低,脈壓差加大;反之,心率加快,則舒張壓升高,脈壓差減少。

2)引起脈壓差過大的常見疾病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性心膜炎等.引起脈壓差減小的常見疾病有心包大量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嚴重的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末梢循環衰竭、休克以及由於肥胖、血液粘稠度增高或合併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3)常見的脈壓差過小多是因收縮壓(高壓)降低引起的,其中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原因。屬前者收縮壓下降多見之體質消瘦或虛弱者,后一類見於休克,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心包填塞,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病。造成脈壓差減小的器質性病變還有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嚴重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狹窄。

4)脈壓差過大或過小的治療,主要是對因治療。如引起脈壓差過大的主動脈關閉不全必須依靠心臟手術來解決;脈壓差過小的治療,如心力衰竭應糾正心衰,高脂血病、糖尿病引起的,主要採取降脂、降糖等治療。發現脈壓差明顯減小時,應首先排除各種器質性病變,如經詳細的檢查之後,未能發現明確病因時,應認為屬於體質性血壓降低(主要指收縮壓),治療體質性低血壓,除增強體力,適當加強營養外,還要防止直立時發生頭暈,或摔傷。藥物可採用起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作用的谷維素,維生素等。對無不適感的脈壓差小現象,不必過於介意,因為對健康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老年人的脈壓差增大是普遍現象,這是由於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血管硬化以致血管彈性下降所引起的,不必恐慌,但需要明確的是脈壓差是多少,增大的程度。老年人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中降壓目標的制定應該適當考慮其長期適應的血壓水平,如果沒有糖尿病、腎臟疾病等,降壓目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稍高於血壓正常值140/90,您所說的160-170還要綜合考慮您測血壓的儀器是否是醫用血壓計及方法是否正確,若排除這個又能肯定服藥后降壓不理想,建議更換方案或調整藥量,老年人高血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後果較嚴重建議儘早請心內科專家們調整方案。

資料三:

血壓壓差大可能是動脈硬化,特別是老年人需要注意,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側壓力,它也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一般情況下,高壓、低壓的壓差為40~50mmHg,而壓差超過50mmHg以後往往提示患者動脈內存在粥樣硬化斑塊。主動脈彈性降低以後,心臟泵血時,主動脈不能完全擴張,動脈內驟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緩衝,血液對動脈壁的壓力就會突然增大,也就是高壓驟然增高;而當心臟舒張時,主動脈又沒有足夠的彈性回縮來推動血液流動,維持血壓,就會導致低壓降低。高壓升高,低壓降低,一升一降,這就導致壓差增大。

​飲食調理

1
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複合糖類、如澱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
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3
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併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4
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鈣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

5
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后,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摺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瀦留。

6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於8兩,水果2至4兩。

7
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食療方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製作】先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用法】可在兩餐之間當點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為一療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淤血。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積停滯、腹痛、腹瀉、小兒乳食不消等。

桃仁粥
【原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製作】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為稀粥。
【用法】每日1次,5~7天為一療程。
【功效】活血通經,祛痰止痛。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
【宜忌】用量不宜過大;懷孕婦女及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胡蘿蔔粥
【原料】新鮮胡蘿蔔粳米各適量。
【製作】將胡蘿蔔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本粥味甜易變質,需現煮現吃,不宜多煮久放。

玉米糕
新玉米面450克,紅糖200克,食用鹼4克,熟豬油15克,發酵面50克。 把發酵粉和玉米面摻適量清水合成團后發酵,發酵好之後加上述其他原料揉均勻,然後用濕布蓋好,餳一小時。再反覆揉已餳好的麵糰,整塊投入蒸鍋鋪平,用旺火蒸25分鐘左右。出籠略涼后刀切為塊或菱狀即可隨意食用。

西米(獼猴桃)粥
西米100克,獼猴桃200克,白糖100克。 洗凈西米浸泡30分鐘瀝干,獼猴桃去皮用刀切成豆粒大小的丁塊;大火燒開倒入西米,開水后改成中火將其他原料放入鍋中,稍煮即成。 滋補強身,解熱止渴,宜於高血壓、肝炎等病的中老年人。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