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廣州話古俗語舉例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0 0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俗語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由群眾口頭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這些口頭創作的俗語是找不到作者的,它們或是口耳相傳,或是透過文獻記載流傳至今。廣州話的俗語,也有不少見於古籍,它們的來源是相當古老的。這裡試從古代小說入手,找出廣州話俗語的來源,以下舉出一些語例:

=================================================================================================

1.人比人,比死人
這是指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如果事事與別人比,只會自尋煩惱。《再生緣》第六十八回:人比人,氣煞人。孟麗君嘛會發脾氣,擺架子;忠孝王嘛,心裡偏偏放不下他。"今廣州話將"人比人,氣煞人"改為"人比人,比死人"或"人比人,激死人",意義相差不遠,勸喻人們不要做無謂的比較。

=================================================================================================

2.人心不足蛇吞象
喻人貪心無厭,就像蛇要把大象吞下一樣。"人心不足蛇吞象" 語出《山海經-海內南經》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又見《楚辭-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3.人心肉做
《平妖傳》第五回: "人心是肉做的,難道是鐵打的?" "人心是肉做的"本謂人是有感情,心腸軟的。今廣州話將此語壓縮成"人心肉做",表示憑良心做事的意思。



=================================================================================================



4.人心隔肚皮
表示別人的心思難以猜度。《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 "只是這句話,人心隔肚皮,旁人怎猜得透"《說岳全傳》第四回: "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休將心腹事,說與結交知。"此語今廣州話用法亦同。

=================================================================================================

5.人怕出名豬怕肥


此語沒有將"人怕出名"和"豬怕肥"的原因道出,句子背後的道理是說人出了名,便會招致麻煩,就像豬肥壯便給人屠宰一樣。《紅樓夢》第八十三回: "俗語兒說的,人怕出名豬怕壯,況且又是個虛名兒,終久還不知怎麼樣呢﹗"從小說的內容來看,此語的中心義當然是在"人怕出名"了。今廣州話的用法完全相同。

=================================================================================================


6.未學行先學走


比喻急於求成,但基礎卻沒打好。清張南庄《何典》作"未學爬,先學走",見第三回:"只見那活死人已經未學爬,先學走,一路撫牆摸壁的行來,巴在活鬼身邊。" "未學行先學走"一語除有上述含義外,也指不設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




=================================================================================================


7.大陣仗
原指古時交戰列陣規模大,后喻大場面或大世面。《紅樓夢》第七回:"他生的靦腆,沒見過大陣仗兒。"又第八回:"只這一個女孩兒,十分嬌養,也識得幾個字,見不得大陣仗兒,常在房中不出來的。"今廣州話省去"兒"尾,稱"大陣仗",形容場面大,規模大或投入的人力、物力多。

=================================================================================================


8.山水有相逢
指人生總有相遇、打交道的機會,勸人行事不要做得太絕,總得留有餘地。《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先生,像你這樣血心為朋友,難道我們當差的心不是肉做的?自古山水尚有相逢之日,豈可人不留個相與?"今廣州話省作"山水有相逢",用法相同。


=================================================================================================


9.山高皇帝遠
原來形容偏遠地區,王法也管不到。《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五回:"你要還像剛才這般沒人樣,放潑降人,有天沒日頭的,可說這是山高皇帝遠的去處,咱那親娘親老子,就使破了咱的喉嚨也叫不到跟前。"現在皇帝沒有了,"山高皇帝遠"引申為地處一隅的地方長官或機構主管,因有關當局鞭長莫及,難以駕馭,得以逞強自專

=================================================================================================



10.唔瞅唔睬
古典小說作"不偢不睬"、"不偢不採",用法有二:一解作不理睬。如《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兒兩個,把我們不偢不睬。"另一解為不留心一切事情。如《古今小說》第一卷:"興奇上船,心中只想著渾家,整日的不偢不睬。"廣州話將"不偢不睬(采)"改為"唔瞅唔睬",只保留第一種解法,指毫不理睬。"唔"是廣州話特有的否定副詞。


=================================================================================================


11.打爛沙盆(璺)問到篤(豚)
比喻尋根究柢。一作"打破砂鍋璺到底",見清?王浚卿《冷眼觀》第十二回:"你這個人真是打破砂鍋璺到底。"一作"打破砂盆問到底",見《通俗篇》二十六卷〈哭用〉:"打破砂盆問到底,俗怪人詰問不已而為斯語。


"今廣州話作"打破沙盆璺到豚","璺"是器皿裂而未離,"豚"本指動物的臀部,引申為底部。沙盆破裂,裂痕一直到達底部,引申刨根問底,追問事情的經過始末。因此,"璺"又諧音"問",語帶相關。"豚"又作"篤",是文字的假借
我手寫我心!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沙發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0 09:26 | 只看該作者
不懂廣俗語的人有時會誤解為「斷估語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主題

16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5382
3
格物便是致知 發表於 2011-8-10 20:02 | 只看該作者
人比人,比死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0 2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3樓 的帖子

如果講IQ同埋學問唔講錢,比上不足,比下有點余就夠啦!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202

帖子

49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0
5
SUN MORNING 發表於 2011-8-12 11:12 | 只看該作者
「人頭豬腦」-----人模人樣,蠢過只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2533

帖子

202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25
6
世外閑人 發表於 2011-8-12 22:25 | 只看該作者
嘩,犀利,睇過咁多書,《何典》、《平妖傳》、《冷眼觀》都未聽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3 0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世外閑人 6樓 的帖子




《何典》是一部用吳方言寫的借鬼說事的清代諷刺小說。成於清嘉慶年間,翻刻於
光緒四年(1879年),而真正流傳開來則在1926年。1981年,工商出版社印行「內部
發行」版。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在讀到《何典》開頭的這句話后,大徹大悟,於是力主文風口
語化,成為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風雲人物。有學問的人往往詰問別人:「語出何典?」
《何典》卻是文學史上罕見的生活化、口語化的幽默小說,對它的文化意義,魯迅、
劉半農、胡適、周作人、林語堂都曾給予極高的評價。

  
《三遂平妖傳》

《三遂平妖傳》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可謂神魔小說這一影響巨大
的小說流派的先聲。 作者為羅貫中。小說講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則起義,羅
貫中根據歷史事實的民間傳說、以及市井流傳的話本進行整理,編成《三遂平妖 傳》。
到了萬曆年間,著名的通俗文學家馮夢龍從長安城購得羅貫中的二十回本,親自改
編增補,廣泛吸收民間的妖異故事,以豐富小說的內容,編成《新平妖傳》

冷眼觀,

版本:光緒三十三至三十四(1907~1908)年小說林社印行本。三十回。


閱筆作者:題「八寶王郎著」。八寶王郎即王浚卿。

閱筆內容:以第一人稱筆法,描寫庚子事變前後十多年間,社會混亂官場腐敗的情
況。本書未完。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3 0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UN MORNING 5樓 的帖子

很多廣東俗語給外省人眼裡可能是「俗不可耐「,但廣東人講慣口又不覺得怎樣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2533

帖子

202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25
9
世外閑人 發表於 2011-8-13 2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7樓 的帖子

多謝詳細介紹。
為別人鼓掌的同時,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主題

16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5382
10
格物便是致知 發表於 2011-8-14 18:02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0 23:50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3樓 的帖子

如果講IQ同埋學問唔講錢,比上不足,比下有點余就夠啦!

呢個世界,錢唔係萬能,無錢就萬萬不能

唔講錢,點得架.....

而家西方國家樣樣野都縮曬水,我哋越來越窮啦
宋代朱熹的「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觀點,倡導「實事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1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4 1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10樓 的帖子

因為移家太多過億身家既有錢佬,以前細個時一聽倒」百萬富翁「就以為好巴閉啦,移家!呵呵!
名星」成龍「已經有幾十億身家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218

帖子

2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4
12
jimmymai 發表於 2011-8-22 03:53 | 只看該作者
厲害厲害,而家先知錦多來龍去脈,我就封口,費是唔衰羅黎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