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 天生輕信

[複製鏈接]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4-15 2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科學家》2009年2月4日
原文,譯者:tantuyu

「難怪宗教會成為人性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的腦早對信仰做好了準備。」Michael Brooks說道。

1929年的大蕭條導致許多機構癱瘓,但教堂的日子卻過得不錯。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哪怕最專橫最苛刻的教堂里也是人潮湧動。

這種異常的現象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有所記載,但是直到現在才有了科學的解釋。研究表明人類天生就有宗教信仰的傾向,特別是在困難時期這種傾向更為明顯。我們的大腦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臆造一個包含精靈、神仙和妖魔的精神世界,而且我們越是感到不安就越難以抗拒對這個超自然世界的想象,似乎我們的頭腦早就做好了信仰神的準備。

宗教觀念對於所有文化來說都是很普通的一個方面,就好像語言和音樂一樣,它們都是人類社會特徵的一部分。但在以前,科學研究一直沒有觸及這個問題。「並非說宗教不重要,」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Paul Bloom說道,「而是這類課題有太多禁忌因此阻礙了對它的研究。」

宗教的起源一直是個謎,直到最近科學家才提出一些假設。一個主流的觀點認為宗教是進化產生的一種適應能力,它有利於人類生存並把基因傳遞給下一代。按照這個觀點,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助於我們的祖先在狩獵、打糧以及照看孩子的時候團結合作形成緊密的組織,從而有能力跟外部的其他組織相競爭。這樣,宗教就被進化篩選出來並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每個角落。

宗教的進化適應理論並不能讓所有人信服。密歇根大學的人類學家Scott Atran指出,從進化適應的角度來說,持有某種信仰的人群不一定就有什麼特別的優勢。他說:「我認為這種理論沒有多少意義。」比如,相信死後的永生就跟生存在當下以及傳遞基因給後代相矛盾。而且,就算宗教有助於人類適應環境,這還是沒有涉及它的起源,充其量只是對宗教的傳播方式提供了一種解釋罷了。

因此,Atran等人提出了另一種觀點認為,宗教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天然的副產品。雖然人類大腦備有一個「語言模塊」——我們在習得特定語言的時候用得到它,但這並不意味著也有那麼一個「上帝模塊」以供信仰之用。一些特定的認知能力使人類成為一個優秀的物種,這些認知能力也讓人們產生一種超自然思維的傾向。Bloom說:「現在有許多證據表明人類天生就具有宗教信仰的基礎。」

許多實驗證據來自於對兒童的研究。兒童的思維被認為處於一種「自髮狀態」,雖然在形式上會有某些修正,但這種思維的自髮狀態可以一直持續到成年期。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Justin Barrett 說:「所有的孩子天生就具備對信仰的接受能力,這是由小孩特定的思維方式決定的。而且這種早期發展起來的接受能力會一輩子固著於我們的直覺思維中。」

那麼人們頭腦中的神是如何產生的?Bloom說,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的頭腦在對待生命體——即有心智,或至少有意志——和非生命體時採用不同的認知系統。

在人出生后不久這種認知系統的區別就產生了。Bloom及其同事的研究結果顯示,五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夠區分人和不會動的物體。嬰兒看到一個盒子從靜止狀態變為運動狀態會感到驚訝,但是他們看到人從靜止開始運動就不會驚訝。沒有生命的物體應該遵從物理規律並且按照可預期的方式運動,而人有意圖和目標,所以人可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嬰兒似乎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意識和物質

Bloom說,兩種認知系統使我們自然而然地形成兩種世界觀,一種對應於精神世界,另一種對應於物質世界。他把這種天生就認為精神和物質具有區別的假設稱為「常識二元論」。軀體雖然在進行像進食和運動這樣的物理性過程,但我們的意識卻單獨構成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分離的精神世界。「如果你說自己可以在做夢或在星體投射(一種意識與軀體分離的體驗過程——譯者注)等過程中靈魂出竅,人們會很自然地接受這種說法,」Bloom說,「這些看法很普遍。」

有許多證據表明人們會很自然地產生靈肉分離的想法。人們很容易跟並不存在的他者建立起一種假想的聯繫:大約一半的四歲孩子都有一個假想的小朋友,成人則會跟去世的親人、小說人物或者幻想的伴侶建立並保持某種聯繫。正如Barrett所指出的,這是一種在進化上有用的技能。有了這種想象的技巧我們才能夠維持社會的層次和統一,才能預期隱藏的對手將怎麼行動。他說:「如果要看到有血有肉的人才能思考其內心,那麻煩就大了。」

儘管有用,但常識二元論還會使人們的頭腦準備好接受一些諸如死後永生這樣超自然的概念。在2004年,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UK)的Jesse Bering給一群學齡前兒童演了一出木偶劇,劇中有一段鱷魚吃掉老鼠的情節。然後,研究者詢問那些兒童一些關於物理存在的問題,比如「那老鼠還會生病嗎?」「它還需要吃喝東西嗎?」。對於這些問題孩子們的回答是「不」。但是再追問一些關於精神上的問題,諸如「老鼠還會想問題嗎?」,孩子們卻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輕信之神

在《上帝錯覺》(God Delusion)一書中,Richard Dawkins強調宗教主要通過教化,特別是對兒童的教化來進行傳播宣揚。進化使得兒童對父母及宗長所說的一切都全盤接受,因為這種信任和順從有利於生存。但這也導致Dawkins所謂面對宗教教義時的「奴性的輕信」。

如果兒童天生就會信神,那麼宗教的教化學說又從何談起?「我當然很願意相信兒童天生就有信神的傾向,」Dawkins說,「但是我認為宗教的教化學說也是說得通的。兩種影響可以相互增強。」他認為進化保留的輕信的特性,會使得兒童從一種盲目崇拜的傾向轉變為跟從他們的父母崇拜同樣的神。


默認的上帝

基於一些實驗Bering認為,人腦有一種默認設置,它讓我們相信,在軀體感知到的生命之外還有其他「生命」。他說教育和經驗可以讓信仰的傾向受到抑制,但這種傾向並不會消失。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Missouri.)的心理學家Pascal Boyer說, 這種傾向更進一步就會形成概念化的靈魂、死去的先人、當然還有上帝。Boyer指出,人們把神賦予和自己一樣的思維,這就意味著神的概念還是來自於腦系統的功能——讓我們可以去想已經消失或根本不存在的人物。

想象神的能力並不足以產生宗教。人類思維還有另外一個基本特徵:對因果聯繫的高度敏感。這個特徵使我們隨處發現目的和設計。Bloom說:「當你看到灌木叢瑟瑟抖動,你就會認為那裡有人或者有什麼東西。」

這種對因果的過度歸因也許是為了生存進化出來的。如果周圍真有天敵,等到弄清楚它是什麼通常就晚了,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刻逃之夭夭才是上策。

在小孩身上進行的實驗也驗證了人類這種對因果聯繫高度敏感的特徵。三歲大的孩子已經會覺得不動的物體含有某種設計和企圖。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 in Tucson)的Deborah Kelemen詢問七八歲的孩子一些關於不動的物體和動物的問題。她發現大部分孩子相信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是出於某種特別的目的才被創造出來的——岩石之所以尖銳是為了讓動物能夠在上面蹭痒痒;為了「有好聽的音樂」所以才有小鳥;河流的出現是為了讓小船能夠在上面漂。「有一點很特別,孩子們堅持認為山和雲這樣一些東西是出於某種目的被創造出來的,他們並不接受對其成因的其他解釋。」 Kelemen說。

在同一實驗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Olivera Petrovich問學前班的孩子關於自然界事物,比如動植物的起源的問題。她發現更多的孩子認為這些東西是被上帝創造的,而不是被人創造的。分別持有兩種答案的人數比例相差七倍之多。

Petrovich說:「他們所構建的上帝的概念來源於每天從現實世界中得到的經驗。」那種認知的偏見非常強烈,孩子們在沒有成人干預的情況下像是自發地創造出上帝的概念。所以當孩子們聽說宗教教義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很有道理。

相信超自然世界的傾向會伴隨我們一生。Kelemen發現成年人會無中生有地認為事物的存在包含有某種意圖和設計。如果強迫成年人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他們往往會回歸到目的論的爭論上,例如「樹木製造氧氣是為了讓動物能夠呼吸」或者「太陽發光發熱是為了生命存在的需要」。Kelemen有證據顯示大部分成年人都很鄭重地相信自己有靈魂,不過這種傾向跟信仰神之間到底有多少聯繫還有待考察。


Boyer很敏銳地指出,成年的信徒既不幼稚也不脆弱。研究表明他們的思想狀態跟兒童有很大不同。對於宗教信仰,成年人更關注的是信仰的道德方面。他們並不太在意宗教信仰的超自然屬性。

Bloom認為,宗教信仰就是一個由我們頭腦臆造並且無法擺脫的副產品。他說:「人類大腦就包括這部分神經環路,它就在那兒。」Petrovich補充說,就算那些聲稱自己是無神論者或者不可知論者的成年人也會有超自然的想法。Bering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當他的一個學生對一些無神論者進行訪談的時候發現,他們常常為自己生活中某些重要的或給他們帶來傷害的時刻尋找原因,就好像某些事件之所以發生就是為了讓自己在生命中留下那些重要的時刻。Bering說:「他們並非完全抵制神的概念,他們只是不提它而已。」

那些事件通常是傷害性的,這也給解釋為何成年人很難抗拒那種直覺的對神的信仰提供了線索,Atran說。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認知的悲劇性」。人類會預期將要發生的事件,會回憶過去,會想象一些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包括死亡,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Atran說道:「你必須想出解決的辦法,否則會感到瀕臨崩潰。」大腦的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解脫的辦法,於是我們就接受了它。



去年《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 Science, vol 322, p 115 )對這個觀點是個支持。得克薩斯大學的Jennifer Whitson (University of Texas in Austin)和西北大學的Adam Galinsk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Evanston, Illinois)詢問人們在處理點圖或股票市場信息時會看到什麼模式。在問詢之前,Whitson 和Galinsky先讓一半的受試者感到抓狂——要麼給他們和他們的表現不相干的反饋信息,要麼讓他們回憶以前抓狂的經歷。

結果令人驚訝。那些抓狂的受試者更容易「看出」一些並不存在的模式。Whitson說道:「這個現象很普遍,這讓我們很吃驚。」她解釋說,當我們感到失控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迷信的想法。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宗教在困難時期卻方興未艾。

如果說宗教是我們頭腦思維的產物,那上帝又被擺在哪裡?所有參與研究的人員都強調:這一研究結果既沒有證明上帝的存在,也沒有證明其不存在。正如Barratt指出的那樣,被信仰的東西是否真實存在跟人們為什麼信仰它是兩碼事。

但這卻說明了一點:「上帝」不會輕易走開,推銷無神論始終會面臨困難。信仰一種宗教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要想沒有信仰卻需要更多努力,Boyer說道。

這些發現對於認為宗教是一種適應的觀點也是一個挑戰。「的確,宗教有助於形成大型的社會,並讓其成員戰勝沒有形成大型社會的組織。」Atran說,「但它是一種構建虛擬世界的能力的副產品。我認為跟宗教比起來,造飛機倒更像是種適應呢。」

宗教適應說的擁護者認為兩種觀點其實並非完全相互排斥。賓漢姆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 in New York state)的David Sloan Wilson指出,宗教信仰的元素可能是大腦進化的一個副產物,但宗教本身得以流傳,是因為它有助於團體生存。他說:「大部分適應性是基於已有的結構。Boyer的基本論點和我的觀點可能都是對的。」

牛津大學的Robin Dunbar雖極力擁護宗教適應說,但他覺得,與宗教相關的腦迴路的確是因為其他原因才進化出來的。Richard Dawkins也認為兩種觀點是相容的。他說:「為什麼不可以兩種觀點都正確呢?我就認為兩種都是對的。」

對於像宗教這樣複雜的事物,要想找出它們的起源是非常困難的。不過有一種實驗可以在更深層次檢驗不論是Boyer還是Bloom或其他人的理論是不是基礎牢靠。由於倫理約束,這個實驗不可能說做就做,但是人們總要對這種實驗的結果進行揣測。

說來說去,這個實驗其實類似於觀察小孩如何利用天生就有的腦迴路產生自己的「語言」,人們也可以觀察到最初的宗教信仰傾向如何在小孩子身上發生。一個被隔離的兒童群體是否會產生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我想答案是肯定的」Bloom說。


[本話題由 自由之靈 於 2010-04-15 22:54:19 編輯]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沙發
sousuo 發表於 2010-4-15 23:00 | 只看該作者
若照此說,試圖消滅宗教反而是"扭曲人性"(借用ICLL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3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4-15 23:05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若照此說,試圖消滅宗教反而是"扭曲人性"(借用ICLL語)。
至少沒那麼容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Djogchen 發表於 2010-4-15 23:54 | 只看該作者
帶起一個問題:人類需要精神的滋養重要呢還是物質的滋養重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5
sousuo 發表於 2010-4-15 23:59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至少沒那麼容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6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4-16 00:05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帶起一個問題:人類需要精神的滋養重要呢還是物質的滋養重要?
沒飯吃的時候肯定是物質的滋養重要吧。可現在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對物質的追求依然是那麼旺盛。比如有了房子還要有大房子,有了車還有要有豪華車,有了錢還要有大錢。。。所以俺覺著物質的滋養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更重要些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7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10-4-16 0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
Djogchen 發表於 2010-4-16 00:12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沒飯吃的時候肯定是物質的滋養重要吧。可現在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對物質的追求依然是那麼旺盛。比如有了房子還要有大房子,有了車還有要有豪華車,有了錢
所以這個世界實在太現實,教堂與寺院也需要最基本的供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9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4-16 01:57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所以這個世界實在太現實,教堂與寺院也需要最基本的供奉

又想起象牙塔內的科學家們,也算是精神貴族了吧?可也必須有高薪保證,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10
Servant 發表於 2010-4-16 01:58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沒飯吃的時候肯定是物質的滋養重要吧。可現在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對物質的追求依然是那麼旺盛。比如有了房子還要有大房子,有了車還有要有豪華車,有了錢
有飯吃,但不能吃;有大房子住,但不能住的時候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11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4-16 02:27 | 只看該作者
Servant: 有飯吃,但不能吃;有大房子住,但不能住的時候呢?
那就去伊甸園吧,看看那裡有沒有物質的滋養:

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為亞當和夏娃造了一個樂園。那裡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紅瑪瑙,各種樹木從地里長出來,開滿各種奇花異卉,非常好看;樹上的果子還可以作為食物。園子當中還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樹。還有河水在園中淙淙流淌,滋潤大地。河水分成四道環繞伊甸:第一條河叫比遜,環繞哈胖拉全地;第二條河叫基訓,環繞古實全地;第三條河叫希底結,從亞述旁邊流過;第四條河就是伯拉河。作為上帝的恩賜,天不下雨而五穀豐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12
溫和寶 發表於 2010-4-16 06:56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那就去伊甸園吧,看看那裡有沒有物質的滋養:

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為亞當和夏娃造了一個樂園。那裡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紅瑪瑙,各種樹木從地里長出來,
你說誰沒事吃飽了撐的往地上撒金子珍珠紅瑪瑙啊?撒那些做什麼用?很明顯就是一神話故事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13
Servant 發表於 2010-4-16 08:27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那就去伊甸園吧,看看那裡有沒有物質的滋養:

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為亞當和夏娃造了一個樂園。那裡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紅瑪瑙,各種樹木從地里長出來,
要想去才行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14
漢紳 發表於 2010-4-16 11: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主題

1047

帖子

360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00
15
馬大哈ann 發表於 2010-4-18 23:21 | 只看該作者
邪教也把自己裝扮的非常美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