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在別人眼裡,都是個貼了標籤的漫畫形象,而不是有血有肉有稜有角的活生生的人。
有次提到行業中一位新人,有人說:他看上去挺土的。沒人響應。這個人又補充了一句:他現在還是用QQ的,而不是MSN。這個補充馬上得到大家的認同,幾乎所有的人都附和說:那的確有些土。
這位新人從此有了一個標籤:QQ先生。哪怕他穿上最入時的衣服,說著最入時的話,做著和同行們一樣的事情,這個漫畫般的形象卻從此印刻在別人的腦袋裡――他是使用QQ的。
談論別人的時候,大家需要的並不是這個人真實的面目,而是一個戲劇化的情節,一種怪誕的行為特徵或者一句不可思議的對白,就像看一場周星馳的電影,在自己的腦子裡留下一個驚世駭俗的場面,每重播一次,就開心一次或者驚駭一次,給自己的情感來個小刺激。至於被談論的那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沒有人關心,也沒有時間關心。因此給別人貼上標籤,與其說是為了貶低別人,不如說是為了娛樂自己。
並不是所有的標籤都讓人反感,相反,有些人還在為了得到一個標籤而努力。比如剛進入時尚雜誌圈的女孩Lily,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時裝犧牲品」(Fashion Victim),她不僅把所有的薪水換成了大牌穿在身上,還在力爭找到一個鑽石王老五來為這個標籤做個強有力的經濟支撐。而更多的人,為了成為寫字樓里的金領,正在閱讀「20招造就職業經理人」、「職場情商攻略」、「管理的訣竅」之類的書,以為讀了這些書就可以平步青雲。
某名牌大學四年級的女生對我說,她嚮往的工作是可以給她提供一年兩次的出國商務旅行機會、月薪夠買體面的名牌套裝、可以和各種膚色的老闆一起開英文會議的那種。至於她到底對什麼工作最有興趣、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她反而並不重視。
就她的構想來說,似乎最適合她的工作就是閱讀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時尚雜誌。那裡有無數她嚮往的生活――一種完全被標籤化了的所謂金領們的生活方式。而真正的金領,正在素麵朝天地熬著夜,苦思冥想著下一個方案、執行的細節控制。而這些,是那些標籤上所見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