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華「失望派」,將左右未來兩年中美關係。

[複製鏈接]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CM 發表於 2010-10-23 0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1月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將開始他的新一輪亞洲之旅,此行他將訪問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環繞中國一圈,但北京並不在他的行程上。奧巴馬政府內部對華分歧的兩派「競賽」終於分出勝負:前兩年主導對華關係的所謂「磕頭派」逐漸失勢,由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領銜的對華「失望派」,將左右未來兩年中美關係。「最近,美國對華關係戰略調整趨勢已很明朗,無非是從外部進行牽制,軍事上採取圍堵政策,經濟上尋找機會遏制中國發展。事實上,無論『磕頭』還是『失望』,他們本身都服從於美國國家戰略,只是在政策層面略有不同而已,」上海政法學院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郭學堂告訴記者,「中國並不能寄希望於『磕頭派』重新得勢,中美關係本身還需要幾次大的戰略較量才能明確下來。」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則認為,「對華決策是否真由這麼兩個小團體決定,有待商榷。但有一點需要指出,奧巴馬此次亞洲之行計劃早已確定,其中赴韓國參加G20峰會和在日本參加APEC峰會期間,都不排除中美元首會晤的可能性,因此奧巴馬『繞中』之行的提法並不準確。」
「失望派」掌握話語權
上述專欄文章的作者比爾・格茨是《華盛頓時報》的首席軍事記者,也是「中國威脅論」的積極鼓吹者,其專欄「五角圈內」以披露華府不為人知的決策過程著稱。格茨聳人聽聞地聲稱,奧巴馬第一任期前兩年的對華政策一直存在互相對立的兩派,雙方鬥爭極為隱秘,極少為公眾所知,只能從兩派頭面人物的隻言片語方能知曉一二。奧巴馬上任伊始,美國決策層認為,需要同中國在國家安全、外交、政治、經濟和貿易等方方面面打交道,於是主張對華安撫、妥協的這一派逐漸得勢。正因為這些人強調不要刺激中國,於是他們被一些對中國別有用心的人稱為「磕頭派」。據稱其領銜人物是曾提出中美「戰略再保證」概念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此外還有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貝德,及其副主任、中國問題專家麥艾文。
美國駐華大使館也被指站在「磕頭派」一邊,認為美國各項政策都應避免激怒中國。格茨寫道,「『磕頭派』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遭遇中國澆來的第一盆涼水,隨後在伊核制裁、朝核談判、人民幣匯率以及其他經濟貿易問題上,中美相互較量。2009年底,在奧巴馬總統訪華后,一些美國高級官員就得出結論:對華接觸政策完全無用。而斯坦伯格提出中美「戰略再保證」概念也受到冷落,並沒有如2005年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提出的「利益攸關方」那樣流傳開來。「磕頭派」在美國政府內失去對華政策主導權,由希拉里為首的對華「失望派」掌握了話語權。
「失望派」拉攏蓋茨等人
格茨稱,希拉里在今年8月越南河內東盟地區論壇上,宣稱「南海的自由通行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這番言論在「磕頭」派眼中是絕對刺激中國,而在「失望」派眼裡卻是對華關係新動向的信號。這一派中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帕內塔,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以及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葛瑞格森。據稱,「磕頭」派和「失望」派還在努力拉攏其他人加入陣營,目前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都被兩派排除在對華決策層外,而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倒是兩派極力爭取的對象。格茨認為,蓋茨此前一直深陷阿富汗政策泥沼,但他也曾暗批美國近年來對華政策不夠「強硬」。
對於格茨的這些報道,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哈默稱:總統只有「一個」對華政策。「總統和他的高級顧問都敏銳地察覺到,尋求與中國的建設性合作關係過程中,挑戰與機遇並存,而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他說,「沒有什麼相互對立的陣營,我們都是一個團隊的。」
沙發
wazhh 發表於 2010-10-24 10:17 | 只看該作者
民因為那個扯淡的主自由人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2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