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陸第二季貿易順差估達665億美元,創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最高

[複製鏈接]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CM 發表於 2010-10-17 0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幾年,新聞媒體有關金融情勢的報導。可以說是遍地烽火,動盪不已。預料對人民幣匯率會有進一步壓力。此外,大陸外匯局重申匯改不等於人民幣升值,再度對人民幣升值壓力進行喊話。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則有匯改採中醫療法的說法。新台幣方面則有「彭淮南防線」的失守;人民銀行突然在11日暫時調升六家銀行的存款準備率等等。

重新整理上述這些金融消息,則中國大陸主要報導為大陸貿易順差再創新高,人民幣升值壓力隨之升高,但人民銀行則重申人民幣匯率浮動化的匯改是體制轉變而不是源自升值的壓力;為了因應人民幣升值及伴之而來的貨幣增加,人民銀行採取對少數國家行庫調高存款準備率的措施,以降低通膨壓力。除了人民幣升值外,新台幣和其他亞洲貨幣都面臨升值的壓力,進而引發亞洲國家不得不聯手捍衛匯價的「貨幣戰」。

這些訊息共同指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不安定,主要原因則是龐大資金流向亞洲及其他部分新興國家,一方面達成這些國家幣值的升值,而這些國家若進場干預匯率,則必然要在外匯市場中買進外匯,則大量本國貨幣的發行自然帶來這些國家資金的氾濫,進而導致對物價與通膨的壓力。

面臨龐大資金的流動,亞洲國家幣值產生了升值的壓力,同時升值已達相當幅度,甚至引來政府的捍衛,因為短期間匯率的過大變動,對出口將造成傷害。各國才剛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如果一下子本國幣值又巨幅升值,則對景氣可能造成的傷害,各國政府都以相對保守的態度去因應,因此貨幣戰就一觸即發。各國央行見到美元的持續貶值,都有很深的危機感。倒是美國財政部則暗喜在心,也減輕運用政治干預手段去促使亞洲貨幣升值的壓力。

然而,市場機制的巧妙就是一旦價格調整發生,那麼原本存在的失衡就會慢慢進行反向調節,而使失衡差距縮小,甚而恢復另一次的均衡。當然,這種調整過程也可能出現「過度調整」現象(over shooting),例如前述匯率的調整,先是甲貨幣對乙貨幣升值,但會升過頭,再往回調整。

這種「過度調整」現象,如果過於頻繁,幅度又過大,則基本面也可能隨之產生過度調整的衝擊,這種經濟的不穩定,其代價是非常高昂的,這也是政府必須出面進行干預的理由。問題是,干預的效果如何?干預所必須付出之成本有多大?以最近中國不斷抗拒人民幣升值為例,說明大陸經濟和產業不一定能夠承受人民幣過大幅度的升值,因為這很可能使大量中國外銷產品失去市場,進而帶來產業、就業市場的壓力。

當然,更加複雜的是,當基本面失衡而引起金融面調整之際,除了可能有過度調整的疑慮外,也會引發實質面與金融面的交互影響,而使失衡暫時無法收斂,碰到這種情況,則經濟、產業、金融的不穩定就會引爆,這是任何政府都不願意見到的情況,這也是貿易或匯率戰會爆發的原因。

因此,當前國際金融情勢如何才能趨穩?根本解決之道恐怕還是要待實質面的重回均衡,唯有如此,資金流動才會趨於平衡,匯價新的均衡點才會浮現,全球主要經濟又走回較穩定的成長軌跡。這些條件如果不存在,那麼全球金融情勢的動盪就會持續,各種經濟戰也就難以避免。從這樣的總體觀點出發,才能對各國總體政策有所掌握。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14: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