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冬奧會前後溫哥華存在房市泡沫嗎?【摘要】

[複製鏈接]

7

主題

8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誰看見過風007 於 2010-1-22 14:05 編輯

作者: 冬青
如需查閱包括圖表統計資料在內共計六千字的全文,歡迎瀏覽:【安居樂業加拿大信息網】



新年伊始,冬奧會在即,本人想拋磚引玉,談談溫哥華冬奧會前後的房價走勢。世間萬物的價值是人賦予的,人決策時往往感性大於理性,所以說,「房」事很難以「理」服人哦。

1. 大溫地區房價的歷史軌跡異常嗎?

UBC 商學院的Tsur Somerville教授曾於2008年九月初預言溫哥華房價將下降10%左右,後來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準確。值得注意的是:溫哥華1982年後房價下跌,過了15年才恢復;多倫多1990年高峰后暴跌,過了近20年才回到相同高位。可見房價並非總是漲。不過30年總體看,多倫多房價上升了兩倍多,而溫哥華房價則漲了三倍左右。根據加拿大銀行的網上計算器,這30年的平均通脹率為:3.47%,換言之,1979年價值$100加元的一籃子日用品,今天應該價值$278加元。對照通脹率看保值,30年來,在多倫多買房小虧,在溫哥華買房小賺。

股票價格歷史:加拿大多倫多股票綜合指數從1979年的2000點上升為2010年的11750點,翻了5.8倍。再看金價歷史:以美金計算,每盎司黃金從1979年的$200元上升為2010年的$1,130元,翻了5.6倍。乍一看,似乎投資股票與黃金遠遠賽過房產。但我們需要全面考量:金子不能吃不能穿,只能拿在手裡看或抱著睡覺。股票可以有股息收入,但有限。房子則可以自住或出租,這30年節省或賺取的房租可是一筆大數目。另一個重要考量:上述都是平均價格變化。須知不同股票之間的價格變化天涯有別,而房產的同類差異則相對較小,血本無歸的情況不多。所謂統計平均差大,則風險大。這就是為什麼銀行可以借給你二十萬元買房,但輕易不會借你一萬元去炒股。從30年變化總體來看,房價的攀升走勢、幅度與其他投資選項相比,似乎也不能算太異常。

2. 大溫地區房價的目前價位合理嗎?

先看總體宜居水平。 世界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信息部(EIU)根據多項指標,年年排列世界宜居城市:蘇黎世、日內瓦以及維也納年年與溫哥華爭奪世界宜居城市桂冠,但2009年再次敗給了溫哥華。與此同時,上述與溫哥華競爭的三個城市屬於世界最昂貴的城市,而溫哥華則名列物價昂貴城市第94。看來溫哥華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宜居名城,合該偷著樂呢。在這方面與溫哥華有一拼的唯有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與悉尼。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房價及其與家庭平均收入之比。

根據環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的統計,以市中心120平方米公寓的平均價為基準,評定2009年最昂貴的城市房地產市場,溫哥華排在 摩納哥、莫斯科、倫敦、東京、香港、紐約、巴黎、新加坡、羅馬、孟買、都柏林之後,但在杜拜、巴塞羅那、日內瓦、悉尼之前。

再來看房價與收入比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1998年對96個國家的統計結果表明,這些國家的房價收入比區間為0.8~30,平均值為8.4、中位數為6.4。第五年度《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評定房價收入比最高的是:澳大利亞陽光海岸,昆士蘭9.6;美國夏威夷檀香山9.1;澳大利亞黃金海岸,新南威爾士州8.7;加拿大溫哥華8.4;美國舊金山8.0;維也納7.1;紐約7.0等。

由此可見,溫哥華的城市房價並非「名列前茅」,但房價收入比確實很高。有趣的是與溫哥華競爭最宜居城市的悉尼和墨爾本也屬於住房「最負擔不起」的城市。若是比起中國城市(見下表),溫哥華尚屬住房「可以負擔」的城市。例如:上海 23;杭州 22;南京 19等(計算方法略有不同)。

3. 大溫地區的房價在冬奧會之後會發生泡沫破裂嗎?

2008年底至2009年初,溫哥華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房價下跌了5%-15%,一些開發商登整版廣告砍價售樓。但沒過半年,大溫地區房市又火紅起來。地產經紀協會(REBGV)報告說, 2009年經MLS掛牌銷售成交量達到35,669單元,比2008年的24,626增加了44.8%;按MLSLink房屋基準價格指數計算,大溫地區2008年底至2009年底房價增長百分之16.2%,完全收復失地,重上$562,463的平均價。

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後,人們自然關心大溫地區房價走勢。民間流傳地產也有「七年之癢」,即七年升七年跌。另一種說法是奧運會往往提前透支房地產消費,奧運會後會「泄氣」。北京、雅典、悉尼均如此。那麼溫哥華冬奧會後也可能重蹈覆轍。有興趣據理分析的網友,應該會研究:土地供應有限、移民、炒房比例、買租房比例、利率與負擔能力以及購房心理。

大溫地區西、南兩面臨海與美國接壤,北部靠山,東部毗鄰城市已經開發過熱,很多人相信「大溫地區土地供應有限論」。其實只要政府願意,可供開發的空間依然相當可觀。1973年省政府通過的「農業用地保護法」限制對於省內470萬公頃土地的非農業商業開發。其中53,760公頃位於大溫地區,占市區總面積的16%。1996年大溫地區管理局將70%的區內土地限定為「綠化保護區」,禁止都市化開發。此外各個市政府對於市內房屋的高度、類型等有嚴格划區規定,以保護景觀、限制居民密度的增長失控。與其他同類國際大都市相比,大溫地區可謂人煙稀薄。如果各級政府在這些方面稍有鬆動,立刻會釋放出大量住房開發空間,減輕房價上揚的壓力。

外地新居民的凈流入量以BC省政府最新全年資料業已公布的2008年為例:外省凈流入5,450人,外國凈流入55,109人,共計凈流入61,559人。80% 以上的新移民選擇大溫地區定居。其中大約15% 為商業移民,若假定這類移民家庭人口平均4人,則1,653戶很可能會短期內在大溫地區買房。當年大溫地區MLS掛牌銷售成交量為24,626單元。其他類型的新居民當然也有可能短期內買房,但粗略估算各類新居民買房占當年MLS掛牌銷售成交量的1%左右。這對房價當然有刺激,但很難說是支撐房價的主因。

不時也有關於外地或本地投機者在大溫地區炒房的零星報道。但業內人士、一般民眾與媒體似乎都認為這類情況所佔比例很小,不至於影響房市的正常運作。絕大多數人都是買房自住,而影響其決定的因素不外乎:就業前景、房價、房貸利率。
有人可能會奇怪:大溫地區的居民怎麼可以承受這麼高的房價(遠遠高過多倫多)?自然是拜託近30年來最低的房貸利率。如果考慮房貸利息下降的因素,30年房價的實際升幅就大打折扣了。加拿大銀行承諾在2010年底前不會提升利率;在此之後,調幅也是較小、較慢。這顯然有助於維持大溫地區的房價。

最好我們回到文首提及UBC商學院Tsur Somerville教授2008年九月的研究報告,看一下房價與租金之比。他的計算公式為:R/P = I + t + m + δ– E(Δ P/P), R為租金, P為房價, i為房貸利息率, t為稅/保險費率, m為修繕費率, δ為折舊費率, E(ΔP/P)為周期平均房價增長率。其基本概念為:租金與房價之比是投資房產的回報率,在扣除費用后,應等於周期平均房價增長率。預測房價時只需進行代數換位,求P就可以了。加拿大聯邦政府房貸與住房署(CMHC)公布的資料顯示:大溫地區房租2008年增長4.3%, 2009年增長2.9%。注意:在這兩年期間,大溫地區房價下跌后又復原。因此租金/房價之比有所改善,傾向於令房價持平或平穩上升。

多項標誌顯示所謂「大溫地區房產泡沫破裂說」查無實據,而且房價在近期內尚有可能小幅上揚。大溫地區絕大多數買房者是為了自住;選擇大溫地區是喜歡這裡靠山面海、四季氣候溫和的美麗環境,並對BC省的多元人文社區、堅實經濟基礎有信心。難怪老天爺常常下雨,好像試圖為熱呼呼的大溫地區房市降溫。

作者: 冬青
如需查閱包括圖表統計資料在內共計六千字的全文,歡迎瀏覽:【安居樂業加拿大信息網】

0

主題

9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沙發
goumeiji3 發表於 2010-1-26 12:40 | 只看該作者
辦理中國戶口,護照:諮詢:QQ: 141874332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