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搜狐網以撒謊為世行報告辯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11 0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葉勁松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4622    更新時間:2012-3-10  


最近,搜狐財經的《第三方》第362期,定名為《杜建國的N個錯誤》(以下簡稱搜文)。整個搜文就是為世行的私有化報告辯護,並對反對世行私有化報告的杜建國進行攻擊。而以所謂《第三方》名義刊出的搜文,實際代表了作為私有企業的搜狐攻擊國有企業、為私有企業辯護的意圖  

搜文的第一個小標題是「金融危機與銀行私有化無關」。 在這小標題下搜文講,「針對世行讓中國國有銀行私有化的建議,杜建國說『美國的銀行以私有化為主,但是這些銀行並沒有去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與創新,反而去進行投機和詐騙,結果最後將美國以至於全世界拖入進危機泥潭。』這個說法誣衊了美國私有銀行功績,也誤解了美國金融危機的成因……美國2008年以來爆發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恰恰是政府對金融業監管與干預過多的結果。簡單來講,就是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並為銀行業提供最後擔保,所以才會讓美國銀行業不斷累積壞賬,並最終在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  

作為私有企業的搜狐,是想以此說明,美國經濟的災難、美國民眾的災難,與美國私有企業無關, 只與政府行為有關;中國經濟的困難、中國民眾的困難,與中國私有企業無關(搜文關於中國部分的內容,只有對中國國有企業的攻擊)。搜狐網想以此說明減少國有企業在內的國家經濟行為, 經濟才健康。搜狐以此要求民眾接受國企私有化。  

搜文「金融危機與銀行私有化無關」說法表明,搜文作者是美國金融壟斷資本的走狗。美國占人口1%的少數人與占人口99%的絕大多數人間貧富懸殊矛盾,造成美國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產生了世人矚目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揭示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私有企業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表現形式)的固有頑疾。而當這些事實盡顯,當代表美國大多數勞動者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對金融壟斷資本的貪婪發出憤怒抗議,「他們的憤怒直指美國金融制度,對中飽私囊的銀行家大發『危機財』」進行譴責時,搜文沒能象美國勞動者那樣對金融壟斷資本的貪婪進行抨擊和譴責,卻迴避以上事實並一個勁地誇獎「美國私有銀行功績」。這說明,搜狐及搜文想掩蓋以上事實,蒙蔽欺騙我國民眾。  

搜文也承認「美國2008年以來爆發的金融危機」,而將美國拖入這次「金融危機」,就是「美國私有銀行功績」 一事,搜文卻迴避。小布希執政時用了7000億美元救美國私有銀行,奧巴馬執政后又大肆補加救助金融機構的資金。難道用天文數的資金救助才能脫困,就是私有企業搜狐宣揚的「美國私有銀行功績」嗎?美國金融壟斷資本加劇了資本對勞動者的剝削,加劇了美國的貧富懸殊,迫使美國勞動者用佔領華爾街運動來抗議美國金融壟斷資本的剝削,難道這不是「美國私有銀行功績」嗎?但對美國私有銀行的這類「功績」,作為私有企業的搜狐卻予以迴避。  

私有企業搜狐說,「美國2008年以來爆發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恰恰是政府對金融業監管與干預過多的結果」。 搜狐完全是胡說八道。  

2008年10月,世界銀行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京發表關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演講中說,促使這次西方危機發展的原因, 「既有『遠因』,也有『近因』。其中,『遠因』是……市場經濟成為全球的主流,金融業管制放鬆,金融創新活躍。」同一個林毅夫,當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金融危機「一個教訓就是,要關注金融創新的隱患。美國金融衍生品越搞越複雜,監管又沒跟上,這就給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時中國,還舉行了一場「以『中國金融:變局與對策』為主題的論壇,是第一次在大範圍內匯合決策層與金融專家一起討論目前華爾街發生的危機,以中國的視角來觀察危機的原因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曾擔任央行副行長、自稱是新自由主義「貨幣主義者」的吳曉靈、以及許小年等主流經濟學家參加討論。對美國經濟危機,這些參與論壇討論的「中國經濟學家看來:美國當局過分寬鬆的監管政策,是釀成這杯苦酒的真正原因。」

身為世界銀行副行長的林毅夫,以及吳曉靈等主流經濟學家,都為資產階級學者,所以都未能正確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美國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但他們在這兒承認了「市場經濟成為全球的主流,金融業管制放鬆」,「 美國當局過分寬鬆的監管政策」這種美國政府對資本自由放任的事實,這駁斥了搜文關於美國「政府對金融業監管與干預過多」的胡說八道,也就駁斥了搜文關於「美國2008年以來爆發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恰恰是政府對金融業監管與干預過多的結果」的胡說八道。  

馬克思主義理論告訴我們:階級社會中,國家機關以及法律、政策等作為上層建築,都由經濟基礎決定,由社會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是人與人在生產中的關係,是階級與階級在生產中的關係)決定。而美國社會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是美國經濟基礎、生產關係的主要部分,它決定了美國的國家機關以及法律、政策等,是為美國擁有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利益服務,是按美國資產階級利益運作、實施的。因此搜文關於美國「政府對金融業監管與干預過多……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的說法,既違背馬克思主義理論,也違背美國政府應聽命於包括金融壟斷資本在內的美國壟斷資本的事實。因為美國各級政府只是壟斷資本的創造物, 美國各級政府只是為壟斷資本服務的工具。  

曾任美國總統的里根的一句話,就證明了美國各級政府只是為壟斷資本服務的工具,就足以批駁搜文關於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這種似乎美國壟斷資本聽命於美國政府的謊言。  

靠壟斷資本的扶助,里根在1966年11月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在1967年1月1日任職典禮前,里根夫婦先去出席了有許多個富翁參加的晚餐會。里根舉起酒杯,向這些大資本家獻上祝酒詞:「我的政府堅決聽命於企業」。  

「我的政府堅決聽命於企業」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壟斷資本是美國政府的主子。不僅里根任州長時這樣,他後來任總統時,也是「我的政府堅決聽命於企業」 。所以1980年代,美國《時代》周刊的一次民意測驗形容里根是一個「富人所有的總統」。即里根是一個資產階級「所有的總統」,聽命於資產階級的總統。  

由於美國政府只是壟斷資本的創造物, 美國政府只是為壟斷資本服務的工具是一普遍規律,所以,不僅里根「的政府堅決聽命於企業」,其他美國總統的政府也「堅決聽命於企業」。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的美國學者希爾在他所寫一本書的前言寫道,「本書的基本論點是:公眾的政治作用已不再能夠左右這個國家……幾百家超級跨國公司正在替我們作出關於我們前途的根本決定,而它們本身則不受控制。……政府制定規章人員、外交官、國內收入署官員,與其說是作為管理公眾事務的人員,還不如說是作為各大公司的特約秘書來執行職務的。」(希爾《尼克松以後的美國——跨國公司時代》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 第1、2頁)美國政府官員們「是作為各大公司的特約秘書來執行職務的」,充分表明美國政府「堅決聽命於企業」,堅決聽命於資產階級的事實,也駁斥搜文關於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的謊言。「特約秘書」 是不能、不敢要求主子「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的。所以,搜文的「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所以才會讓美國銀行業不斷累積壞賬,並最終在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的說法純屬謊言。  

我前面講,搜文的金融危機說法是謊言,資本主義私有制才是美國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而搜文所講的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或次貸危機,也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受剝削的勞動大眾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尖銳化的結果。這裡我們來具體分析私有制下這矛盾如何尖銳化,並如何引發金融危機。   

二戰之後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工人階級受資產階級剝削,「工人在財富迅速增長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比較份額愈來愈小」,但扣除物價上漲影響后的美國工人階級的實際工資收入還有增長。這段時間工人階級還處於相對貧困化。20世紀80、90年代,從體現新自由主義特色的「里根革命」開始,資產階級加大對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進攻,使美國工人階級的實際工資收入長期處於下降狀況(美國《芝加哥論壇報》1999年9月6日報道說,在過去20年中,美國幾乎所有工人的實際工資都有所下降,而個人年工作時間比1980年多83小時,增加近4%),這段時間工人階級已處於絕對貧困。而這段時間生產還在不斷擴大。因此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時,美國的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受資本剝削的億萬勞動群眾購買力絕對縮小(以往一般是相對縮小)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更加尖銳化,生產過剩嚴重。   

此時,資產階級也企圖用低利率下大肆發放信貸來刺激需求,緩和生產擴大和受資本剝削的億萬勞動群眾購買力縮小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緩和生產過剩。由於這次矛盾特別尖銳,不僅製造業嚴重過剩,而且所謂的高科技產業(IT產業)也嚴重過剩。資產階級認為,如以往一樣低利率下發放信貸來刺激需求不足以緩和經濟危機,需更大規模地發放信貸來刺激需求。因此,以往資產階級還主要是對工作與收入狀況相對較好、從而還款能力較好的階層發放住房貸款。而21世紀后,美國資產階級已大量對被認為工作與收入狀況較差、從而還款能力較差的階層發放住房貸款(即次貸)。這表明,美國資產階級企圖用發放風險極大的次級貸款,發掘最底層民眾的消費,使他們也來參與購買被投機炒作的住房。資產階級想這樣來擴大房地產需求,並帶動冶金、家電、建材等需求的擴大。資本家們希望這樣能緩解越來越嚴重的生產過剩狀況。   

因此,風險極大的次級貸款大肆發放原因,不是是搜文所說的「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 而是1980年代初以後的20餘年裡,資產階級加大對工人階級生活、福利的進攻,使美國工人階級絕對貧困,使資本主義生產擴大和受資本剝削的億萬勞動群眾購買力絕對縮小之間的經濟矛盾格外尖銳的結果。   

但是,僅僅低利率信貸還不行。沒有經濟熱點,即使拿到低利率的貸款資金,也不知這資金應該投向何處。而這將影響低利率信貸發放。因此,資產階級還需據具體情況炒作出某個經濟熱點(或經濟泡沫)。資產階級、以及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資本主義國家,企圖用這些投資熱點、消費熱點來吸引人們大量申請低利率信貸,並投向這些熱點,拉動需求,以解決(或至少緩和)這種社會經濟矛盾。資產階級企圖以此來避免生產過剩危機的發展,從而使自己利潤率不至於降低。   

當時,資產階級找到房地產作為經濟熱點。這個熱點經過投機炒作,最後形成嚴重房地產泡沫。   

進入21世紀的美國經濟危機期間,房地產被作為經濟熱點並投機炒作風的原因在於,美國的IT泡沫破滅時美國「股票跌得鼻青臉腫」,而房產價格卻較穩定。前些年參與IT泡沫股投機炒作的大量資金,有不少的在IT股急跌時從股票市場撤出。這部分撤出資金的所有人中,不少認為購買房產是使這部分資金保值增值的好去處,因而將他們的這些資金投入房地產業,使參與房地產投機炒作的資金比平時增多不少,也就使房價增多不少。而資產階級為了使它們炒作的熱點足夠熱,換句話說,為了使它們吹起來的房地產泡沫能吹得足夠大,就必須使盡量多的資金參與購房,各階級的人都參與購房。資產階級為此採取幾十年未見的低利息和次貸的大量發行,來促使社會購房能力大增。資產階級企圖這樣來使自己的房地產增值獲利,並通過房地產發展帶動經濟其它行業,使整個經濟走出經濟過剩危機。因此,不管是大量次貸發行,以及信貸泡沫、房地產泡沫,不過都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及這種制度必然產生的經濟過剩、資金過剩(因為經常經濟過剩,資金常常不知投向何處而呈現過剩)的產物。   

而搜狐郵、搜文迴避美國資本主義私有制內在經濟矛盾,將美國的大量次貸發行和金融危機等,歸於他們編造的美國「政府對金融業監管與干預過多……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 ,他們企圖製造一個沒有政府干預,美國經濟將一直健康的騙人假像。   

新世紀初的房地產熱和低利率次貸的大量發放,使不少最底層民眾也參與購房。最底層民眾也希望有自己的住房,或改善自己極簡陋窄小的住房狀況。但因為貧窮,他們沒有經濟能力實現這種願望。但次貸和「一年之內美聯儲連續11次降息,加上巨額貨幣投放市場,大大刺激了房價上漲,形成了房地產業泡沫。房價的上升和利率處於40年來的最低水平」改變了這種狀況。低利息促使有錢人貸款炒房投機,加大房價上升勢頭。低利息的次級貸款發放,又增大了最底層民眾貸款買房可能。而房價的不斷高速上升,也讓最底層民眾認為,在房價還未更高之時,現在不用這低利息的次貸買房,以後房價再升高,貸款利息升高之時再想買房,就更買不起了(或買房成本更高了)。這使許多的最底層民眾也用次貸購房。   

美國資產階級掀起的房地產泡沫,提升了房屋價格,也提升了房屋銷售量,並帶動了冶金、建材、家電等諸多行業行情。這對於減輕新世紀的第一次經濟危機起了重要作用。「2002美國房地產業在經濟衰退期間保持高速增長,是美國經濟躲過深度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回頭看過去兩年左右的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在僅一個季度的負增長(其它一些統計數據又表明當時不止一個季度的負增長——筆者注)之後就開始以較快的速度回升,……究其原因,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是兩年來美國的房價持續超高速增長救了美國經濟的命。」「美國有專家分析認為,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美國經濟經歷了長達5年多的擴張期,……這一經濟周期中,房價的持續上揚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過去5年裡,美國的住宅價格上漲了57%」。從這些講述美國經濟的文章中也可看出,房地產泡沫和幫助房地產泡沫產生的大肆放發次貸(信貸泡沫),與美國解決(或至少緩和)資本主義私有經濟下生產過剩危機有關,資產階級企圖這樣來製造需求,使經濟復甦。   

但是,房地產泡沫雖然對於減輕新世紀的第一次經濟危機,以及其後幾年經濟增長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本身仍然擺脫不了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受資本剝削的億萬勞動群眾購買力縮小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的制約。房地產泡沫下房屋價格高漲,房地產商利潤率急劇增加,使資產階級加大對房地產的投資,以獲得更巨大的利潤,這造成房地產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而勞動民眾實際工資幾乎未增長,房屋價格卻不斷高漲,以及銀行資本為獲得與房地產業資本相適應的高利潤,抬高貸款利息(包括次貸利息),都嚴重削弱了勞動民眾貸款購房能力。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受資本剝削的億萬勞動群眾購買力縮小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在房地產業空前尖銳。最後房屋銷售量下降,房屋空置率上升,房屋價格持續下跌,房屋新開工量下降……,美國資產階級掀起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了。又一次經濟危機發生了。   

房地產泡沫破滅還引發金融危機。次貸利率不斷提高,使低收入家庭承擔的利息越來越重,還款壓力加大,導致其中不少家庭不堪重負,並違約斷供。但如果這時房價仍上升,問題還不大,還可通過變賣房產來使次貸得到償還。但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屋價格持續下跌情況下,即使變賣抵押房產,也不能使次貸得到全部償還。這時許多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負,並斷供,使大量次貸不能償還,併產生次貸危機。其實在房價下跌和貸款利息上升,家庭收入停滯乃至下降時,許多非次貸的貸款戶也無法還貸並斷供。「根據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的數據,到2011年第三季度末,600多萬使用抵押貸款的屋主違約或者處於『法拍』」。 也就是說,有「600多萬使用抵押貸款的屋主」無法支付房貸月供。  

因此,所謂信貸泡沫破滅或次貸危機產生,實際就是房屋建造嚴重過剩、房屋價格持續下跌,房地產泡沫破滅的結果。即信貸泡沫破滅(或次貸危機發生)是經濟過剩危機——房屋建造過剩危機的結果。所以,「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的原因,不是搜文所編造的美國政府監管和「美國政府要求銀行必須給窮人發放購房貸款」,而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必然產生的對勞動大眾的剝削造成的經濟過剩危機。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