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糧食安全面臨「四大隱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9 2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3-7 18:21:06   來源  CHN強國論壇

退役上士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糧食總產實現歷史罕見的「八連增」,並連續5年超過一萬億斤,標誌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躍上新台階。

  新華網北京報道,打破「兩年增、一年減」的糧食生產怪圈,固然可喜;但 「八連增」后怎麼辦?兩會上,圍繞「糧食增產還能持續多久?」代表委員實事求是,深入剖析。

  「人努力、天幫忙」:「靠天吃飯」改變了嗎?

  「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近八年來,這九個字成為我國糧食豐收的「秘訣」,農業官員每年都會掛在嘴邊。

  仔細研讀發現,「九字秘訣」背後有雙重含義:我國糧食生產雖連年豐收,但仍未能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形象。

  「全區去年糧食實現『八連增』,『天幫忙』仍是重要因素。」來自內蒙古的王秀芝代表坦言,內蒙古旱作農業仍佔全區60%以上,乾旱是制約農業增產的最大因素。

  「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太多,水旱災害頻發,已危及糧食持續增產。」來自四川的楊娟代表說,近年來江西安樂河堤壩決口,導致大片農田被淹,雲南連續三年旱災,也給當地糧食生產造成重創。

  正如農業部長韓長賦所說,糧食「八連增」為管理通脹預期、穩定物價總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支撐不夠等挑戰依然嚴峻。

  「八連增」之後怎麼辦?關鍵在持續增加投入,補上農業基礎設施欠賬,逐步扭轉「靠天吃飯」的格局。

  「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擬安排12287億元。」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本屆政府將始終把「三農」工作當作重中之重。對此,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林而達表示:「只要認識清醒,問題就有望解決。」

「大農業、小種子」:拿什麼接長「創新短板」?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種子市場,市場規模超500億元,卻沒一家企業能與國外種業巨頭叫板。」談起國內種子產業,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岳德榮代表很感慨。

  他舉例說,美國先鋒公司的玉米品種「先玉335」,4年時間就佔據了吉林較大市場份額,人家靠的不是別的,而是「產量高、抗性強、品質好」的科技創新。

  岳德榮代表的話有調研數據支撐:全國種子企業多達8700餘家,但卻處於「小、亂、散」的競爭局面,90%以上的種子公司沒有研發能力。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國內種業一個好品種培育出來,距離上已經相隔太遠。」

  「自己拿不出過硬的良種,只能淪為跨國公司的加工車間。」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舉例說,作為上市公司,甘肅敦煌種業每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給地方的納稅卻只有幾百萬元,大部分利潤要交給先鋒公司。

  大農業、小種子,關鍵是科技創新和推廣體制未理順。

  趙志海代表指出了「兩大癥結」:以科研院所為主體的農業研發體制,使成果很難與實際對接;以鄉鎮站(所)為脈絡的推廣體系又「線斷網破」,導致糧食安全缺乏「科技支撐」。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要加大對良種繁育、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完善農業技術補貼制度……

  「八連增」能否持續,根本在科技。全國政協委員陳錫文說,去年農業增長中,來自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佔53.5%。中國作為糧食消費大國,「小種子」急需長成「大產業」。

  「老齡化、副業化」:跨越現代農業「門檻」有多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近日表示,當前「三農」問題中出現「三化」現象,即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和農村空心化。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