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景帝與梁孝王(3)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25 05: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8:3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第八篇  漢景帝與梁孝王



(三)刺朝臣梁王犯法  燒卷宗田叔結案
次年四月,漢景帝立膠東王劉徹為皇太子。梁孝王聞訊,非常怨恨袁盎等人。他就和梁國的大臣羊勝、公孫詭等人,密謀策劃暗殺袁盎等參與立嗣之議的大臣。首位刺客來到關中,打聽袁盎的為人。許多有名望的人都對袁盎讚不絕口。刺客見到袁盎,就開誠布公地說:「我收了梁王的金錢,專程來刺殺先生。聽說您是個有修養的長者,我不忍心對你下手。但是,後面繼續來行刺您的還有十來撥人。特此奉告,敬請戒備。」說完,他頭也不回就走了。
袁盎內心感到很不安,家裡又發生了幾件奇怪的事情。於是他就去一位占卜先生那裡問吉凶。回家的途中,被另一個刺客在背後猛刺了一劍。袁盎回過頭說:「我就是人們所說的袁將軍啊!你是不是搞錯了?」刺客說:「殺的就是你。」用力把劍一送,袁盎竟被劍從背後洞穿至胸前而死。刺客來不及拔劍而逃走。同時被刺殺的,還有其他勸阻立梁王為嗣的十餘位大臣。
朝廷官吏追捕刺客,一個也沒抓住。檢視刺殺袁盎的兇器,是新鑄造的劍。經傳訊長安的鑄劍工匠,都說道:「這劍是梁國的某人鑄造的。」景帝聽說后,就懷疑是梁王是幕後指使人,就嚴命追捕刺客。抓住刺客一審問,果然是梁國派遣來的。景帝就派遣十多批使者到梁國查案,緝拿羊勝、公孫詭等,並責成梁國二千石官員,對梁國所有官邸和民宅,包括梁相國和內史,進行大搜素。搜素了一個多月,仍未抓到案犯。
梁內史(梁國都的行政長官)韓安國聽說二犯藏匿在梁王宮中,就去見梁孝王,哭著說:「君主蒙受侮辱,臣子就罪當該死。由於大王沒有賢良的臣子,以致使梁國亂紛紛的。現在抓不到羊勝和公孫詭,臣謹向大王訣別,請賜臣死!」梁王說:「事情還不至於如此吧!」韓安國眼淚汪汪地問:「大王想想,您和皇上,比太上皇和高皇帝,或皇上和臨江王,誰更親近些?」梁王說:「我哪能比得上呢?」韓安國說:「太上皇是高皇帝的父親,臨江王是皇上的親兒子。然而高皇帝說:『手提三尺劍取得天下的人,是朕啊!』所以太上皇閑居櫟陽,終身不能與聞政事。臨江王(劉榮),是皇上的嫡長子,曾被立為皇太子。僅僅因為他母親說錯了一句話,就被廢為臨江王。後來他因為修王宮侵佔了宗廟的圍牆地,被迫自殺在中尉府里。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治理天下,絕不能徇私廢公。常言道:『親生父親,也難免變成老虎;親生哥哥,也難免變為豺狼。』大王身為諸侯,聽信奸臣的花言巧語,違反皇上的禁令,擾亂朝廷的法紀。天子因為太后的緣故,不忍心法辦大王。太後日夜哭泣,盼著大王改過自新。而大王仍不覺悟。萬一太后不幸辭世,大王還能靠誰呢?」話還沒說完,梁孝王淚流滿面地說:「謝謝先生的提醒。我馬上交出公孫詭和羊勝!」就命令羊勝和公孫詭自殺,把二人的屍體交給漢朝的使者。但是查案的官吏追根究底,梁王仍然難辭謀反的罪責。
竇太后聽說后,連飯都吃不下,日夜哭泣不止。景帝為此非常擔憂,就問公卿大臣該怎麼辦。大臣們認為,應該派懂經學的人去辦。於是景帝就派田叔和呂季主二人去梁國辦案。他二人都精通經學,能識大體。他們去后把梁王謀刺朝臣案的全部案卷理清,然後回京復命。回到長安附近的養馬場霸昌廄,田叔和呂季主把涉及梁王謀反的供詞卷宗全部燒掉。然後空著手向皇上稟報。景帝問:「案情涉及梁王了嗎?」田叔答道:「為臣該死!確有其事。」景帝又問:「罪證在哪兒呢?」田叔說:「陛下還是別追究梁國的案子吧。」景帝說:「為什麼?」「今天如果梁王不伏法,就等於廢除了漢朝的法律;如果梁王伏法,皇太后將會食不甘味,卧不安席。陛下就更加擔憂了。」景帝說:「那怎辦呢?」田叔說:「就說梁王毫不知情。刺殺朝臣是羊勝和公孫詭之流乾的。案犯現已伏法受死,和梁王沒有干係。」景帝很高興,連忙說:「快去稟報太后。」太后聽后,轉憂為喜,才起身吃飯,臉上的氣色也平和了。景帝認為田叔很賢良,就任命他去作魯相國。
    【《論語·子路》葉公孔子:「我們鄉里行事正的人父親偷了羊,做兒子的也要告發。」孔子:「我們鄉里正者的看法不同認為『親諱言兒之過諱言親之過就包含在其中啊』。」葉公講的是法家之理。如最近大陸拍攝的《我把母親送上法庭》(江珊主演),揭示的就是類似葉公所言的法理。而孔子講的是親親之道。父子相愛是天性,於理不能互言過失。唐孔穎達《論語·正義》解釋說:「子苟有過,父為隱之,則慈也。父苟有過,子為隱之,則孝也。孝慈則忠,忠則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田叔遵循就是這種儒家學說。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