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楚七國之亂(4)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8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7:4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七.吳楚七國之亂



四、吳王濞傳檄清君側  周亞夫受命平叛軍
吳王聽說周丘偷襲下邳成功,立即統率吳越大軍,西渡淮河,與楚軍會師,聲勢十分浩大。吳王發出了一篇《告諸侯王書》,分別送髮膠西、膠東、菑川、濟南、趙、楚、淮南、衡山、廬江等諸侯王。書中說到,漢朝廷出了奸臣晁錯。他侵奪諸侯的封地,侮辱劉氏宗親,拋棄先帝功臣,舉薦任用壞人。是想搞亂天下,危害社稷。皇帝多病,神智不清,不能明察忠奸。所以吳王舉兵,準備誅滅朝廷奸臣,以清君側,云云。【凡起兵清君側者如能成事,其君能免乎?】
檄書里自負地聲稱:吳國雖然窄小,領地尚縱橫有三千里,人口雖然不多,可召集精兵五十萬。東南越諸君主,也發兵三十多萬相助。寡人願意追隨各諸侯王,分頭安定劉氏天下。
檄書最後說,吳國為了準備今天的發兵,積蓄金錢,製造武器,屯集糧草,夜以繼日達三十多年之久【吳王的反叛確是蓄謀已久。漢文帝的安撫政策,使他沒有發動時機】。凡能斬殺漢軍將官者,將可以受到爵位和黃金的重賞。漢軍將官如能領軍或以城邑來投降,也可以受到同樣的重賞。
最初齊地的七個諸侯王國,除了城陽王劉喜外,均合謀發兵反叛。吳王在廣陵起兵后,濟北國都城的城牆壞了,還沒有修繕好。濟北王劉志被本國的郎中令劫持,因此不能發兵響應吳王。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四國的諸侯王,都擅自發兵響應吳楚。齊孝王劉將閭猶豫不決,最後終於堅守本國的都城,沒有踐約。膠西王劉卬就率領齊地諸國叛軍,圍攻齊國都城臨淄。【膠西王劉卬等均是小肚雞腸之輩,一心只想在自己家門口擴展些疆土而已。七國之亂至始至終,只不過是吳楚叛軍和漢朝和梁國的軍隊對壘而已】
趙王劉遂不滿朝廷削去他的常山郡,與吳楚合謀起兵。趙相國建德和內史王悍進行勸諫。劉遂不但不聽,還把二人燒死。他發兵駐紮在趙國西部邊境,準備等吳楚軍隊開到后,聯手共進。劉遂還派使者和北方的匈奴勾結。【西漢時北疆的諸侯叛亂者,往往求助匈奴。但是吳王劉濞起兵時,並沒有勾結匈奴。之後武帝時的淮南王劉安心懷異志,也和匈奴沒什麼聯繫。《漢武大帝》劇中所渲染的匈奴和反叛諸侯王之間的關係,並非依據史實,乃編劇者言】
吳王劉濞統率吳楚大軍西進攻打梁國。先攻克梁國的棘壁縣(今河南省永成縣),殺死數萬梁兵。梁孝王劉武又派出六名將軍率兵向叛軍反攻。結果二將兵敗,其餘四將見吳楚軍隊銳不可當,紛紛退兵還保梁國都城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劉武任命韓安國和張羽為大將軍,堅守睢陽城,抵抗叛軍。吳楚軍隊不敢繞過梁都西進,就圍困住睢陽,日夜猛攻不已。
漢文帝在世時,對太尉周勃之子周亞夫非常欣賞。文帝臨終前,對當時為太子的漢景帝說:「如事有緊急,周亞夫是最為合適的將軍。」
【《漢武大帝》劇中,把漢文帝視察周亞夫細柳軍營的故事,移植到漢景帝身上。類似的故事移植在劇中還有:如陳平和周勃應答漢文帝問丞相的職責,移植為竇嬰和周亞夫應答漢景帝問,等等。用這種故事移植的方式,把《漢武大帝》劇情涵蓋的時代跨度大為延長。】
吳楚七國發動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漢景帝就把時任中尉的周亞夫晉陞為太尉,統領漢朝大軍出關迎擊吳楚叛軍。臨出發前,周亞夫向皇上請示說:「吳楚軍隊兇悍輕捷,一時難以和他們正面交鋒。請允許我暫時聽任他們圍攻梁國,先派兵去截斷他們的糧道。這樣才能制服叛軍。」漢景帝同意了這個請求。不久,齊孝王派人來朝廷告急。漢景帝又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讓他率領酈寄和欒布等將領,去攻打趙國和齊地諸國的叛軍。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沙發
buweizhai 發表於 2009-6-8 22:58 | 只看該作者
現在寫歷史正劇的人的膽子都大了,因為都有了一頂保護傘——為了故事的生動——進行了必要的篡改。把秦瓊和關公拉在一起打仗的事情太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3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9 06:40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現在寫歷史正劇的人的膽子都大了,因為都有了一頂保護傘——為了故事的生動——進行了必要的篡改。把秦瓊和關公拉在一起打仗的事情太多了。
謝謝您的關注。
這就是我的這類文章自謂為「史話新評」之涵義所在。把史實和熱播的電視劇中某些情節進行必要的對照,以消除編劇家言傳播給觀眾的錯誤信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