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得罵VS民主zt

[複製鏈接]

71

主題

2115

帖子

797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9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566 發表於 2010-1-4 14: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得罵VS民主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
不管民主還是得罵(DEMOCRACY),它們都不是中國土生土長出來的政治概念和制度體系。將其引入中國,介入國人的日常生活,必然會對中國固有的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造成衝擊。但主要是由於它們的側重點不同(詳見《得罵VS民主 側重點》一文),民主和得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程度也就有所不同。
民主的側重點是平等,所謂「人民當家作主」是也。中共在領導革命時,就是以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互幫互助、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為號召、為願景的。在這裡,民主不僅是手段,也是目的。這種關於平等社會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時有所聞。比如,夫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是謂大同」的「大同社會」就同中共所描述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社會有很多相似之處。平等的概念和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為中國人民所接受和熟知。比如,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就是梁山好漢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得罵的側重點是自由,是關於個人的自由與權利,是關於如何保護個人的自由與權利不受侵犯,是關於如何以契約的方式建立公民社會。得罵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儘管不乏平等的思想,但很遺憾,幾乎就沒有個人自由和公民社會的概念,更遑論相關的思想、理論和實踐了。相反,西方關於個人自由與權利的著述則汗牛充棟,有數千年歷史的實踐又使相關的概念和思想廣泛而深入地進入到西方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西方文化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與其相比實在不可同日語。因此,說「中國傳統文化100%沒有個人自由與權利」或許過分,比如有那些關於追求愛情自由的故事,但說「和個人自由與權利、和建立公民社會相關的東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貧乏」應該是合乎事實的。
因此,如果站在中國傳統文化角度看民主和得罵這兩個外來的思想和體系,中國人自然而然地會覺得民主更熟悉些,更親近些,而得罵則更陌生些,更令人不解些。而當中國人將民主或得罵引入中國,並且決心實行民主或得罵時,與民主或得罵相左的那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就必然要被民主或得罵帶來的被認為是先進的文化所擠占、取代。擠佔得越多,取代得越大,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的衝擊也就越嚴重。
在中國現代史上,有兩次大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一是五四運動,二是文革。前者是要用得罵和科學(所謂的「德先生」和「賽先生」)來啟蒙國民,來救中國;後者是要實踐以公有製為基礎的人民當家做主。這兩次衝擊都使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根據歷史的經驗,更進一步地,考慮到中國固有的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同個人自由和公民社會的概念、思想和理論交集幾乎是零這個事實,人們可以斷定:中國如果實行了真正的得罵,即不是冒牌的得罵或所謂的有中國特色的得罵,中國傳統文化在已遭重創的基礎上,必將面臨著比五四和文革更加深刻、更加巨大、影響更加深遠的重創。
(順便說一句。由上述結論,人們可以得出的推論之一是:真正的得罵人士絕不會對中國傳統文化在五四和文革中遭重創這一結果進行譴責,充其量只是批評衝擊的過程或使用的手段太激烈、太粗暴,不夠文明。所以,一個以中國傳統文化遭到重大破壞為由而否定或抨擊文革或五四的得罵人士,要麼是個冒牌貨,要麼是在貓哭老鼠。)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4 16: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