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們早就知道,人類的進食存在各種各樣的動機,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有一句勸誡的名言:「你應該為了活而吃,而不是為了吃而活。」('Thou shouldst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但現在,科學家正藉助先進的腦部成像技術來探查,為何美食的誘惑能夠戰勝體內控制飢餓和飽腹感的生理機制,也就是「為了快樂而吃」和「為了需求而吃」到底孰強孰弱。
其中一個會議是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肥胖問題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besity)。在會上,來自紐約州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向10名超重女性和10名非超重女性展示了蛋糕、餡餅、薯條等高熱量食品,並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儀觀察她們的腦部反應。超重女性的中腦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VTA)迅速產生強烈的反應,導致中腦一個微小的區域分泌出被稱為「慾望化學物質」的多巴胺(dopamine)。圖片也啟動了她們的腹側蒼白球(ventral pallidum, VP),一個激發快感體驗需求的腦部區域。
「肥胖人群看到高熱量食品時,涉及快感體驗、關注、情緒、記憶和動作計劃的一系列腦部區域開始啟動,各個腦部區域相互溝通,導致他們很難抗拒進食的誘惑。」哥倫比亞大學紐約肥胖研究中心(New York Obesity Research Center)的首席研究員蘇珊.卡奈爾(Susan Carnell)說道。
攝食行為研究學會(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r)的年會本周在匹茲堡舉行,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在會上公布出來。舉例而言,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約翰•皮爾斯實驗室(John B. Pierce Laboratory)神經學家們讓13名超重者和13名正常體重者用鼻子聞並品嘗巧克力奶昔或者草莓奶昔,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儀觀察他們的腦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