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吃而活,還是為活而吃 [zt]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1577

帖子

12萬

積分

貝殼二級功勛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203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8288 發表於 2010-8-2 1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飯吃完了,大家都吃得很飽。然後,服務員送進來一個美味的巧克力蛋糕。蛋糕的形狀和香味──甚至是「蛋糕」這個詞本身──都激起人們腦部的快感滿足迴路(pleasure and reward circuit),對蛋糕美味的記憶隨之開啟,唾腺開始分泌。

此時,人們的胃部正發出微弱的信號:「這裡還在消化,別再吃了。」然而,對蛋糕的自然反應很快佔據壓倒性優勢。集體的心理暗示讓每個人都覺得吃蛋糕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快樂之事。很快,大家就開始分而食之,一塊,或是兩塊。

學者們早就知道,人類的進食存在各種各樣的動機,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有一句勸誡的名言:「你應該為了活而吃,而不是為了吃而活。」('Thou shouldst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但現在,科學家正藉助先進的腦部成像技術來探查,為何美食的誘惑能夠戰勝體內控制飢餓和飽腹感的生理機制,也就是「為了快樂而吃」和「為了需求而吃」到底孰強孰弱。

有一點很清楚:肥胖人群在面對高糖分高脂肪的食品時,腦部快感體驗迴路的反應要比體重正常的人群積極得多。只要看到美食的圖片,肥胖人群腦部尋求快感的區域就馬上活躍起來。

2010年7月中旬舉辦的兩場肥胖問題研討會都在研究人體腦部的食慾反應機制,以及為什麼有些人會忽視體內的飽腹感信號。科學家希望在該領域的突破將有助於改變人們對食物的渴求程度,或研究出能影響腦部特定區域的減肥藥。

其中一個會議是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肥胖問題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besity)。在會上,來自紐約州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向10名超重女性和10名非超重女性展示了蛋糕、餡餅、薯條等高熱量食品,並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儀觀察她們的腦部反應。超重女性的中腦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VTA)迅速產生強烈的反應,導致中腦一個微小的區域分泌出被稱為「慾望化學物質」的多巴胺(dopamine)。圖片也啟動了她們的腹側蒼白球(ventral pallidum, VP),一個激發快感體驗需求的腦部區域。

「肥胖人群看到高熱量食品時,涉及快感體驗、關注、情緒、記憶和動作計劃的一系列腦部區域開始啟動,各個腦部區域相互溝通,導致他們很難抗拒進食的誘惑。」哥倫比亞大學紐約肥胖研究中心(New York Obesity Research Center)的首席研究員蘇珊.卡奈爾(Susan Carnell)說道。

即使研究人員只是開口說「黑森林蛋糕」,接受觀察的肥胖者腦部也會產生同樣的反應,但當他們看到或聽到捲心菜和西葫蘆等低熱量食品時,腦部對此無動於衷。對於非肥胖人群來說,這種反差則要小得多。

攝食行為研究學會(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r)的年會本周在匹茲堡舉行,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在會上公布出來。舉例而言,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約翰•皮爾斯實驗室(John B. Pierce Laboratory)神經學家們讓13名超重者和13名正常體重者用鼻子聞並品嘗巧克力奶昔或者草莓奶昔,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儀觀察他們的腦部活動。

超重者的腦部杏仁核區域(大腦的情緒中心)對食物產生強烈反應──無論他們是否感到飢餓。體重正常者則只有在飢餓的時候杏仁核區才會有類似反應。

「如果你體重正常,那說明你體內的自平衡機制在發揮作用,正控制著腦部的這塊區域。」 約翰•皮爾斯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斯莫爾(Dana Small)說,「但對超重者來說,他們的自平衡機制有點問題,因此即使不餓,也抵抗不了外界的美食誘惑。」

研究還發現,高糖分高脂肪的食品確實會讓人體內的飽腹信號變得遲鈍起來。絕大多數這類信號來自於消化道,當胃部和腸道裝滿食物時,會釋放出一些化學信使來傳遞飽腹信號,包括膽囊收縮素、胰高血糖素樣(月太)和多(月太)YY等。這些信號依次傳輸到腦幹和丘腦下部,指示身體停止進食。

肥胖人群受瘦素(leptin)的影響也不明顯。瘦素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激素,能告訴丘腦下部體內已經儲存了多少能量,還能制止人體過多進食。正常體重者體內的瘦素在發揮作用,但大多數肥胖者瘦素分泌過剩,導致其腦部忽略了瘦素傳遞出的信息。

所有這些研究都指向一個問題:誰才是罪魁禍首?是肥胖擾亂了瘦素的作用,還是瘦素信號失常導致人們變得肥胖?

還有與此類似的一個問題,是一些人的腦部對美食做出過激反應造成其身體變胖,還是有別的因素驅使他們過多進食從而導致腦部作出過激反應?耶魯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下一步就要研究這些問題。「是否存在這種可能性,即肥胖人群對美食的過激反應表明其腦部已經適應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肥胖者出現更嚴重的進食紊亂,」斯莫爾說道。
沙發
wazhh 發表於 2010-8-2 17:51 | 只看該作者
不吃飯就能活更好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1577

帖子

12萬

積分

貝殼二級功勛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20330
3
 樓主| 8288 發表於 2010-8-2 22:27 | 只看該作者
wazhh: 不吃飯就能活更好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1577

帖子

12萬

積分

貝殼二級功勛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20330
4
 樓主| 8288 發表於 2010-8-2 22:27 | 只看該作者
wazhh: 不吃飯就能活更好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0: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