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俺的股票投資心得

[複製鏈接]

24

主題

57

帖子

1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洋八路 發表於 2010-7-30 1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的第一次股票買賣經歷應該是在1994年,當時的股票可謂是新鮮事物。記得是5000元的青島啤酒股票,好像是賺了500元,我都不太清楚了,這是我在國內的唯一一個股票。後來的10多年,我都沒有買過。所以,同志們,我在國內的股票投資是有很好的業績的,投資回報是10%。比我的很多朋友們的股票投資業績好很多了,不是嗎?

其實,很多年以來,我一直視股票投資為賭博遊戲,雖然我說不出啥理由,反正就覺得讀書人以打工為本,不要做那些投機取巧,不著邊際的事。不讀書的才去賭,才要去冒風險,這是我當時的簡單邏輯。

直到2007年,在我來到澳洲9年之後(我1998年來這裡),實在忍不住一個暴發戶同學(從20萬一直搞到200萬)的嘮叨和沾沾自喜,加上澳洲生活的平淡無聊,才決定玩玩碰碰運氣。這樣,我把自己的super自己管理,先試試養老金,想反正虧了也是虧以後的錢,想不了那麼遠了。

開始一段時間的炒股經歷我就不細講了,那種戰戰兢兢,患得患失的心態同大多數的新手都是一樣的。後來越玩越大,除了養老金,又把房子當取款機,傾巢出動。在GFC之前,已經是原來投資的4倍,基本上房貸款還清是沒有問題了。後來經歷金融危機,後果可想而知。。又回到原點。我那位同學的境遇比我更慘了,我畢竟還有一個房子強制性留著些凈資產,而他為了股票的貪婪,連房子都捨不得買。。

不過,在這個階段,我苦讀金融知識,讀了金融碩士,考了CFA,理論知識倒是積累了不少。不過,理論歸理論,實踐歸實踐,我個人對股票投資的看法總結如下:

1. 不要相信自己,也不要相信報紙和任何對股票市場或某隻股票的預測,這些預測成功率同閉眼拋硬幣的概率差不多。
2. 不能把股票當成一種快速「賺錢」的工具,只能將股票當成一種高風險資產分配的品種之一(更高風險就是有槓桿的衍生品了)。
3. 在股票市場泡得越久,就接近規律,即,絕大多數人無法超越股指,也就是說,任何超越正常風險溢價的回報都是一種零和遊戲,同個人對經濟、基本面的判斷無關。
4. 從長期來看,被動股票投資(比如購買指數基金)比積極投資(自己分析基本面選擇個股組合)效果更好。

如果實在要玩,也就當作一個娛樂方式,不要太當一回事。你越注意它,你往往越賺不了錢。如果能機械的按照先前設計好的買賣點和止損點來操作,拋卻任何情緒干擾,可能還是比較有效的。

杯具的是,很多人股票賺了錢之後,絕不會輕易收手,總以為是自己的本事或者這段時間財神光顧,往往是忘乎所以,不會注意資產重新分配,到最後,「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同樣,如果虧了,不是虧到褲子都沒有,總會幻想可以東山再起,自以為運氣「應該」不會那麼壞(其實,往往就是有那麼壞。),這就叫不見棺材不落淚了。有不少的人是賺了錢,但那些都是賺了錢以後被「強制性」減倉並及時進行了資產重新分配,或者就是那種真正的「聰明」人及時調整資產配比的結果。一般的散戶如果不是被「老婆」逼的要買房子或者其它的因素「幸運」的退出,是不會輕易從股市急流勇退的。

要知道,你要從股票上賺到錢,只有一種情況你可以做到:你的預測是正確的 + 大多數人的預測都錯誤的 + 你執行了正確的技術和方法 (三個條件同時發生)。任何其他的情形你都不可能賺到錢(你對,多數人也對;你不對,多數人對或者不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