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面楚歌之澳洲篇(要求置頂)

[複製鏈接]

0

主題

1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馬立木 發表於 2010-1-5 04: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幾天拜讀了楚天先生髮表在www.1688.com.au上的文章:再論澳洲的前途在哪裡?深有同感,然覺意猶未盡,故此拋磚引玉,以期盡將心曲付知音。
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完全建立在債務的基礎上,大家均知道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實際上澳洲人的人均債務高達5.5萬美元,遠超美國的人均負債4.4萬美元,房屋貸款高達個人債務的90%,一旦房屋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後果不堪設想。很明顯,除了房屋市場和資源行業,這個國家再也沒有實質性的產業可以支撐。糟糕的是,即便是房屋市場,其繁榮也不是建立在理性和有序的投資基礎上。平均房價與平均個人收入之間的比率在悉尼地區已高達8.5至9.0之間,並且還在不斷升高,導致人民實際生活水平近十年來不斷下降。新南威爾士州政府通過延遲放地,拖延基礎設施的建設,重複徵稅等一系列手段,導致建築成本高居不下(一塊空地紐省政府收取開發商基建費16.5萬澳元),造成房屋需求供不應求的幻象,另一方面,由於人性的貪婪,加上聯幫政府的負扣稅政策,大批普通民眾過度借貸,付5萬首期,買50萬澳元房產的人比比皆是, 然後再以這棟房子為抵押買投資房,過著只付利息,期望房價7年翻番的負資產階級生活。如此高額度的槓桿化,造成民眾可用收入極少,應付不時之需的能力極其脆弱,一旦失去工作或者房價下跌,唯一的辦法就是透支信用卡和求助政府,使得澳洲的公司稅和個人收入調節稅在西方國家中名居前列,國家競爭力不但下降。
近來因為銀行因融資成本不斷提高,不得不要求最少得有10%的存款才能貸款購房,間接杜絕了前幾年可以借貸120%房款的笑話。問題是這個國家的信用檢查系統沒有聯網,你可以在不同的金融機構申請信用卡,用新卡來償還舊卡的部分債務,只要不出現這些金融機構同時要求釐清債務的情況,整個社會的金融系統就這樣糊塗地運行著,直到崩潰的那一天。遺憾的是,各金融系統抑或是因為股東的壓力或者是資本的貪婪,他們也不希望釐清債務,而是不停地收取客戶的罰息,以獲取最大的利潤。有了這樣的主流文化和體制,再看看美國的情況,澳洲將會有怎樣的下場因該不難推測。
可是政客們還是那樣的無良,他們一方面信誓旦旦地堅稱澳洲的金融結構和市場比美國健全,另一方面不惜犧牲前任霍華德政府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財政盈餘而大發現金,鼓勵過度負債,把越滾越大的雪球留給將來。在陸克文眼裡,除了支持率還是支持率,以及背後工會勢力的支持,對這個國家的將來和發展毫無遠見,規劃和責任,說的永遠比做的多得多。實際上普通澳洲民眾非常貧窮,兄弟在私營企業和政府機構任職多年,失去工作后能堅持半年的家庭不會超過澳洲社會的10%, 這還是保守的估計。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澳洲政府的稅務負擔多麼沉重,以及社會活力多麼低下。除了房產和股市之外,普通民眾基本上沒有別的投資興趣,像美國那樣大批資金流向高科領域在這裡基本上不可以想象。
在政治層面,腐敗現象日益嚴重,以臭名昭著的CityRail(悉尼城鐵)為例,這個產生了無數笑話的鐵路公司,腐敗現象長期以來十分嚴重,而廉政公署卻因為政治體制的原因對此無能為力,參見悉尼晨鋒報的報道(http://www.smh.com.au/news/national/railcorp-corruption-extraordinary-report-finds/2008/12/15/1229189492898.html, 其中ICAC為廉政公署)。如果你在新南威爾士州做房地產生意,如果不和工黨大佬搞好關係,也不好賺錢(參見http://www.smh.com.au/national/the-circle-of-influence-20091217-l01o.html)。在文章中不難發現工黨政治老人Eddie Obeid 和Joe Tripodi 如何操控紐省政治, 而一向標榜三權鼎立的澳洲社會卻對此無能為力。行文至此,不得不多提一下這個鐵路公司,早年有一個笑話,在德國,如果火車晚點,站台經理必須給每個乘客寫信致歉,如果在澳洲也是這樣,馬上紙張就會用光。破舊的站台,塗鴉的車廂,昂貴的票價,問題百出的調度系統,低質的站台服務,緩慢的車速,過低的通車裡程,無處不在的工會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澳洲社會的縮影。澳大利亞,在盲目追求社會公平的同時已完全失去了效率。一條從Chatswood 到Epping的地鐵,僅僅13公里,卻修了6年多,費用從12億澳幣飆升至23億澳幣,並帶著壹千多個問題投入試運行。新訂購的車廂比有些站台長,又不得不花費數千萬澳幣加長站台。所有的這一切, 背後都是短期的選票利益,和骯髒的既得利益集團之間的交易,而又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在悉尼住過的人想必熟悉Parramatta road, Victoria road, Pacific Highway, Hume Highway 這幾條大路,斷言其路況比起發展中國家為差絲毫不誇張, 甚至高速公路M2, M4 上也坑坑窪窪。只要路不在他們的選區,政客們不會同意在修路上多花一分錢。相反,在公路收費上,他們卻有「和你拼了」一樣的積極。悉尼大橋已通車79年了,還在孜孜不倦的收著費,和破舊不堪的橋面相映成輝。

說起政治,不能不提人權,這也是澳洲這個社會一直引以為自豪的。我有一個南非的歐裔朋友,其朋友的太太幾年前當著孩子的面被幾個中東人強姦了。結果最重的罪犯判了十年。前些日子這位女士在West Field碰到這夥人(已出獄),當場精神又崩潰了, 這是歐裔白人的例子。 至於針對印度人(Curry Bashing),中國人的進攻,導致人身傷亡而輕判的例子比比皆是,試問誰來保護受害者的人權?你保護了塗鴉者塗鴉后不受重罰的人權,那麼毫無疑問你就犧牲了悉尼市民清潔乘車的權利。 毋容置疑,對惡性犯罪恢復死刑,以及對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施以重罰,已成執政者當務之急。政客們不是不知,可是往往這些犯法犯罪之人以及背後的社會群體構成了工黨的票倉,是他們怎麼也不願意得罪的。工黨政府用低廉的社會福利和縱容的懲戒系統收買弱勢群體的選票,而犧牲整個澳大利亞乃至這些弱勢群體的根本利益,而弱勢群體得到的僅是可以在第三世界國家面前炫耀的沒有將來的所謂體面生活,行文至此,一聲長嘆!
政治離不開文化和教育,聯邦政府強調的是多元文化,仔細研究一下澳大利亞社會,不難發現澳洲需要移民遠超移民需要澳大利亞。這裡有太多的房子需要移民來供,有太多的IT工作需要移民來做,太多的中小企業需要移民來投資,教育與旅遊市場需要潛在的移民來支撐。然而這個社會對移民的歧視卻無處不在。兄弟一次在Hornsby火車站跟隨人流經過旁門(專為攜帶行李著,殘疾人所用之門,但高峰期經常為所有乘客使用),被一警員攔住,叫我走驗票出口。我從驗票口出來后,發現他讓除我之外的所有乘客自由出入旁門,而不管他們攜帶行李沒有。我上前評理,他態度粗暴,叫我去警局投訴。我第二天去警局,告訴他們車站錄像可以說明一切,數次投訴,結果不了了之。無獨有偶,我的鄰居也是一個中國人,她的情況比我更慘,在Hornsby火車站被攔住不能上車,原因是她的火車票是從Asquith到City的,天哪!Asquith比Hornsby離City還遠一站,我服了你,澳洲警察!更有甚者,她還被警察以妨礙執行公務為由罰款200澳幣, 最後鬧上法庭,好不容易贏了官司,可精神損失卻無法賠償。
在這個社會,知識和文化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在學校里,體育明星絕對比學習明星得到更多的青睞。這直接導致了澳洲在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遠遠落後於一些發達國家,甚至第三世界國家,早在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就鬧出了澳洲軍艦因通訊系統太過陳舊而無法與盟國軍艦通訊的笑話。然而他們不以為恥,反而嘲笑亞裔重視教育,James Ruse這種紐省名校充滿了印度和中國學生,甚至不惜修改遊戲規則,讓歐裔學生在重點中學升學考試中更容易考出佳績。顯而易見,沒有對教育的重視,沒有對新興產業研發的投入,光靠出售礦產和大宗商品,淪為拉美似的香蕉共和國指日可待。另一方面,執政者的政治能力也導致了這個國家人民素質的惡化。以生育政策為例,每生一個新生兒,政府補助5000澳幣,可是很多單身母親沖者著這5000澳幣而來,不停地和不同的男性生育嬰兒,以獲得聯邦政府的補助。可以想象,在這樣的單親家庭長大,很難獲得良好的資源健康地成長,更容易成為與貧窮為武的弱勢群體的一員,又天然地成為工黨及左翼政府的支持者,阻礙一個繁榮的澳大利亞的發展。如果我們微調一下這個本意不錯的政策,僅僅補助婚生和穩定同居關係產生的嬰兒,而對單親家庭的嬰兒發放嬰兒食品及用品購物券之類的補助,其社會和經濟效果都會好很多。而工黨政府所做的正好相反,限制高收入的家庭得到這筆補助,不要忘了高收入家庭往往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稅收,在成功的過程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這點在這個所謂人權高於一切的國家卻被「善意」地忽略了。如此下來,只怕自由黨永遠也選不過工黨了,請問這是個民主還是不民主的社會?

外交層面,因為傳統的地緣政治因素和盎格魯撒克森文化,不難理解澳洲親英美的外交立場。然而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作為澳洲最大的資源輸入國,澳洲又不得不與這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家維持親密的關係。這種價值觀與利益的剝離常常引起澳洲政治文化精神上的陣痛。由於缺乏應有的外交及行政能力,使得陸克文政府在與兩個巨人打交道時,常常顯得幼稚不堪,前不久力拓胡世泰案就是最好的例證。當美國關閉關塔那摩基地時,要澳洲接納數名維吾爾族恐怖分子,即便是澳洲的主流民意也是拒收這些恐怖分子, 但澳洲政府還要根據移民法逐一甄別,嗟夫,天佑澳大利亞!

400

主題

2601

帖子

434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344
沙發
kumar 發表於 2010-1-9 14:30 | 只看該作者
聳人聽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6
3
siyingliu 發表於 2010-1-10 22:58 | 只看該作者
很顯然樓主是在臆測,到過澳洲嗎,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4
u-turn 發表於 2010-1-19 17:59 | 只看該作者
有些道理。so what?
我寧願生活在低效,落後四面楚歌之澳洲。
房屋市場再糟糕也糟糕不過中國。
金融系統再貪婪也貪婪 不過中國。
政客們再無良也 無良 不過中國。
普通澳洲民眾再貧窮也 貧窮 不過中國。
政治層面再腐敗也 腐敗 不過中國。
短期的選票利益再骯髒也比共產黨乾淨。
澳洲警察再無恥也無恥不過中國。
中國經濟的再崛起,財富也分不到大多數人。
我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技術移民來的,難道你是人家死氣掰捏的請過來的嗎?
我們只好腳踏實地和感恩。

行文至此,一聲長嘆
人不自重,在澳洲是垃圾,在中國何嘗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5
xpt2000 發表於 2010-1-23 22:42 | 只看該作者
各有各的好處吧 呵呵 反正這裡不強求你留下 這裡表面功夫做得也不錯 但是任何國家都的靠人際關係呢~ 反正不管在什麼國家 沒錢永遠過苦日子 有錢在印度都能過上上等人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6

帖子

25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4
6
fredwang 發表於 2010-1-26 09:54 | 只看該作者
都是好消息,工黨里很多人文化都很低,如前總理基廷。賣礦石就能過好生活。要文化何用?愚民越多越好管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匿名  發表於 2010-2-20 16:39
部分同意,我也覺得那些爛仔和不繳稅光吃福利的垃圾不應該有選票。。 小孩金停了最好,省得大爛仔生小爛仔。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8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2-23 17:05 | 只看該作者
有些道理。so what?
我寧願生活在低效,落後四面楚歌之澳洲。
房屋市場再糟糕也糟糕不過中國。
金融系統 ...
u-turn 發表於 2010-1-19 17:59


同意。改兩個字,很有道理。so what?

房屋市場再糟糕也糟糕不過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匿名  發表於 2010-3-15 11:54
房價是個人年收入(注意:是個人, 不是家庭)收入的8。5-9倍, 很高嗎? 北京的是家庭年收入(注意, 是家庭, 不是個人)的15-20倍,比較起來,基本上是北京房價的25%,還是別墅, 偷笑吧, LZ; 當然, 或許您還沒籌夠首付十萬, 難怪怨聲載道; 其他的更是危言聳聽; LZ心胸狹窄,缺乏陽光。 走到哪兒都是罵大街的主,沒錯吧?

0

主題

135

帖子

3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5
10
忍不住了 發表於 2010-3-21 08:04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呀。比那些不講理,罵人的強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匿名  發表於 2010-3-21 22:52
At least you can have fresh water and air and safe to drink milk  and not to worry about food safe issue. that is enough good to compare with China.
12
匿名  發表於 2010-3-28 18:21
支持一下
13
匿名  發表於 2010-3-30 16:23
哈哈~~~,還能待嗎?還不快快逃走啊~~~
14
匿名  發表於 2010-4-3 10:07
OZ還OK了, 至少 不用擔心奶粉放毒, 也沒有地溝油, 空氣也不錯.
15
匿名  發表於 2010-6-4 20:20
好象都有點道理, 可我還是選擇待在這裡過我的小日子, 起碼空氣好,
16
匿名  發表於 2010-6-4 20:27
離開中國就是圖個清靜, 那麼關心國家大事, 你真不該移到這裡來, 建議你去大使館或中資機構去謀份工吧, 你才知道什麼叫作"平等", 那才是澳大利亞的第三世界。
17
匿名  發表於 2010-6-6 07:44
正論和反論皆有道理,正所謂「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敝人還是傾向於作者的觀點和意見,主要是由於本人對文中所提的絕大部分事實都身有體會,也曾經質疑過澳大利亞的前途安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所不同的是:中國是在走上坡 而澳大利亞乃至整個西方世界是在走下坡。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18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6-19 06:12 | 只看該作者
本人對文中所提的絕大部分事實都身有體會,也曾經質疑過澳大利亞的前途安在? ...
Guest from 57.70.65.x 發表於 2010-6-6 07:44


說得很對!居住澳洲不等於就不能批評澳洲落後的地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