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外華人華僑作家是中國文學復興的希望?(一篇人民網文章如是說)

[複製鏈接]

6

主題

12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新人類 發表於 2006-12-26 17: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人華僑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精英

(澳洲中文作家協會於12月24日假座悉尼文化社舉行送舊迎新創作年會,此文是根據該協會會員楊恆均發言和談話整理而成)

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參加工作就進入國家外事和僑務等部門負責接待工作,當時接觸了大量的華人華僑,總體是什麼印象呢?總體是他們和我們不一樣,這個「我們」自然是指像我這樣的政府官員(現在叫公務員)。持這種看法的不是我一個人,這個不一樣是帶貶義的,例如最典型的評價是這些華人華僑都很小氣。從吃飯到住酒店,都斤斤計較,沒有錢賺時,更是一毛不拔。後來我自己也到了國外,也混成半個華僑。一回國我竟然也開始小氣了。這不光是給朋友的印象,我自己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在國內時最高時工資也就拿到四五千人民幣,出國后最低工資也不少於五千美元一個月。可是一回去,和已經當上處長、局長的朋友聚會,就發現自己變小氣了。這些老朋友的月工資也就是四五千人民幣,可是每次接待我,一晚上下來不少於一個月的工資。捫心自問一下,老朋友到國外來,我捨得化一個月的工資陪他玩一天嗎?
後來和越來越多華人華僑交上了朋友,慢慢了解了他們。再回國后,我就對自己的小氣不那麼尷尬,而是很有些憤憤不平了。最近回去,省和市裡的領導請客,來了一大群,點了一大桌子菜,大概有二十盤左右。每個菜上來,領導都熱情地請我吃,而他們因為都很注意身體,淺嘗輒止。結果一大桌子菜幾乎只吃了一半,最後上的菜,竟然沒有動過。飯後,我心裡懷著對領導的感激和對自己浪費這麼多菜的不安離開。回家后,我算了一下,我一個人的工資大概比當時在座的各位領導的工資總和還要出多不少。可是出國了,我再也沒有他們那份豪氣和大方。
畢竟是當過那麼多年的政府官員的,也算是知己知彼,我還不至於像一些老外或者那些從來沒有在中國政府工作過海外華人,誤以為中國人的購買力真得很厲害。我自然知道這些官員的豪氣和大氣是和他們的工資毫無關係的,他們的豪氣和大氣是有全中國十三億人民的勞動撐腰的。而且,我還有幾百個鄉下親戚和朋友過著世界上最貧窮的生活,他們還生活在中國比較富裕的地區。
我想告訴大家,其實,華人華僑不但不小氣,其實是非常大氣的。大家知道,除了大陸這二十年有一些貪官污吏的子女為轉移資產到海外來定居之外,絕大多數的華人華僑當時幾乎都是一貧如洗、背井離鄉來到海外。出來后,他們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歧視的眼光,只能靠自己的苦力和勤勞赤手空拳打天下。現在怎麼樣?誰都不能否認,三千萬海外華人華僑已經積累了「富可敵國」的資產,他們不但是中國早期改革開放的主要投資者,而且現在也仍然是十三億中國人中最富有的一個群體(如果把他們劃分成一個群體)。在美國,很多好房子都是華人購買的,華人的購買力也上升為第一。再看看國內搞什麼希望工程和慈善事業,華人華僑捐款的比例和總數量遠遠大於大陸任何一個精英階層——權力精英、財富精英和知識精英。單單從這兩點來說,如果中華民族中有精英階層,則非華人華僑莫屬。
這些年中國的權力、財富和知識三大精英們逐漸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各種報道陸續曝光,很有把仍然在埋頭工作的海外華人華僑比下去的勢頭。我也仍然只能對那些工資只有我零頭的處長和局長們的大氣望洋興嘆。可是每年年底,一查聯合國每年公布的國民GDP平均排名表,又疑惑不解了,我生活過的幾個西方國家排名都在前十位(澳洲更是排名前五位的),比排名在九十五位之後的中國人均GDP多了將近二十倍。到這個時候,不說大家也明白了。海外華人華僑只不過保持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樂善好施。如果把華人華僑的優良品質和國內那些權力、財富精英們的貪贓枉法、巧取豪奪以及知識精英的卑躬屈膝和厚顏無恥相比較,鐵定就成了胡錦濤主席八榮八恥的活教材。

我只是用國內關於海外華人華僑最流行的評價「小氣」舉個例子,來說明我自己對華人華僑看法的變化。這些年行走於中國大陸和美國、澳洲之間,對海外華人華僑了解越來越多,再稍微作一些比較,心裡透明般明白了一些理:中國很多優良的傳統包括一些文明中的精華都被海外華人華僑轉移到國外保存起來了,真是謝天謝地。如果不是這樣,真擔心再過十幾年回到中國,八榮八恥的底線也失守了,那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發出的號召是:分清黑與白是我們的道德標準——八榮八恥是任何一個國家小學生的課本上都一定教授的內容,而分清黑白是用來檢驗兩歲兒童是否弱智的標準。現在在大陸,涉及到道德、信仰等,黑與白的界限真是越來越模糊了。
還是回到和作家有關的話題。
最近有個德國人說中國的小說都是垃圾,據說網友百分之八十都同意這一說法,估計另外百分之二十就是那些寫出這些垃圾的作家,現在中國作家特別多,比讀者還多。我在西方國家和亞洲如日本、香港和台灣地區乘坐地鐵時有個統計,十個人中至少有三位在看書,另外幾位看報紙聽音樂和什麼也不幹等(注意,MP3出現后,火車上讀書比例有下降趨勢)。而在廣州和深圳,我坐了幾個月的地鐵,竟然沒有看到一個人在車上讀書,弄得我也不敢把書掏出來看。中國人都不讀書了,作家的書自然就成了回收站的垃圾。當然,作家是先寫出垃圾書,人家才不讀書的。
中國的小說是不是垃圾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中國目前的出版制度下,不可能出任何講真話或者有看頭的書,就這麼簡單。不要怪人家作家,那些作家都不是開玩笑的,專業作家,什麼意思?有工資的作家,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書和體驗生活,人家真要寫,什麼寫不出。但大家放心,他們寫得出也沒有用,出版不了。誰敢出版?最近和一位國家比較大的出版社同志聊天,他們說每一個大出版社都有一個副社長,專門負責寫檢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寫檢討,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檢討可寫。因為出版社又出書,又出雜誌,每天都有各路神仙從這些出版物中挑毛病,當然主要是宣傳部門。還想不想干,想干,每天就得寫檢討。
這次回去和一個參加了作協大會的老牌作家聊天,我提到溫總理在會議上號召中國作家說真話,總理情深意切,台下作家卻麻木不仁,鼓掌也不熱情。那位老兄說,你別逗,我說真話,早進局子里了(公安局),還能坐在人民的大會堂聽總理作報告嗎?再說,誰知道溫總理是不是「引蛇出洞」?
看看,這就是中國作家,人家畢竟是有水平的,不會那麼容易再次上當。
看起來是海外華人華僑作家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就像過去這麼多年他們主要靠勤勞的雙手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一樣,現在該是靠聰明的大腦為中華民族留一點精神財富的時候。這可是大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國內那幫作家都廢了,被閹掉了。我認為海外作家有以下一些好條件:
第一,        經濟條件畢竟好了些,早十幾二十年,大家都為生存權奔波,不要說電腦,就是書桌都不一定買得起,買來了也沒有地方放。現在應該抽點時間寫東西,弄出一些大陸作家因為眼光不夠或者膽子太小而寫不出的好作品。我發現最近海外的華人華僑作家群越來越活躍,磨刀霍霍呀。多回大陸看看,比較一下,說出真話,那就是好作品。海外華人華僑作家也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很少有人深入過中國的生活,更少人是從大陸三大精英中脫離出來的(現在三大精英陞官發財都很容易,想出來的人不多呀)。這就很難深入寫出反映中國現實的東西。還有一個問題,海外華人華僑作家群眾青黃不接,幾乎沒有年輕作家。那也難怪,不賺錢,誰都不想入行。聽說大陸的作家首富餘秋雨的資產估計才1400萬人民幣,在美國最多只能買一棟像樣的房子而已。沒有吸引力。可是,看看人家陳良宇,你就是當他的秘書,或者給他當小老婆,一年就能賺這個數。
第二,        華人華僑的經歷豐富,可謂知己知彼;而且見多識廣,眼界開闊,這是大陸任何一個精英階層都無法比的。我回國時,經常有一些穿著西裝、開著外國牌子的小轎車的土包子精英跳出來,告訴我,他們見的海外華人華僑的觀點比大陸人落後很多,大陸現在什麼都搞得出來,很有先進性,海外華人反而落後了。我不好問他到底見了幾個或者什麼樣的華人華僑,我也不好意思告訴他,大陸現在出現的新鮮事物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國外二十年前或者一百年前就出現過的(另外百分之十是秦始皇時候就有的中國特色),他們不知道,只不過一不讀古書,二看不懂外文。例如超女,美國人玩過不再玩了,還有,中國的大片,還在偷偷改編人家莎士比亞的東西。還有什麼?用垃圾堆和裹屍體的塑料布製造凍肉?人造雞蛋?以及政府官員用貪污腐敗的錢過著奢華的生活?美國和歐洲兩百年前也有類似的丑東西,不過沒有我們那麼有創造力而已。關於見識,我還有一個小發現,就是目前如果有一個中國國內的精英(例如體制內的)說了一個西方小學生都了解的觀點,往往就引起了轟動。可是我出國后才發現,類似的觀點在國外早就被不止一個或者兩個華人華僑學者提出過,並且論證過。然而,中國大陸那些還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精英們就是不搭理,要等到那些土包子提出來才滿足了民族自豪感。我研究了一兩年的政治議題,結果就再也提不起興趣了。為什麼?因為我發現,咱們大陸那些學者正在研究的問題以及新提出的所謂觀點,人家早在四五十年前就解決了。真浪費時間呀。請問,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的學者(官方和非官方)提出過任何一個新的理論和建議嗎?——我的新是指西方學者或者海外華人華僑沒有提到過的。
第三,        海外華人作家以前寫書出版是個問題,因為國外市場有限,但是現在出現了網際網路。說實話,這是個好地方。國內出版的長篇小說,有百分之九十二以上是到廢紙收購站的。可是,網路上的小說就可以流傳很久,搞不好會永垂不朽。

這些年,對海外華人華僑的深入了解,讓我信心十足地預測,在今後二十年內,華人華僑的總資產還將直線上升,而且,世界上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將是黑頭髮黑眼睛和黃皮膚的,諾貝爾獎金得主還會有華人華僑湧現出來。
不過,我更希望能夠出現一批優秀的華文作家。

說了發財,又說了文學,最後說一點政治。推翻滿清后,中國政治舞台上出現的所有的政治人物手裡玩弄的理論武器,不管是留洋回來的,還是土包子,都是外國貨,——孫中山搞三民主義,蔣家王朝最後搞了美國的民主,毛主席等三代領導人始終走德國馬克思的路子。就是現在我們十三億人還在死了好多年的馬克思的思想照耀下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未來任何政治方面的變化,照樣逃不出西方人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前就設計好的理論圈套。我們被註定了,中國人在這方面不可能說「不」,不信你對德國那個哲學工作者說一個「不」字我聽聽?
今後如果有任何積極的和進步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則一定有海外華人華僑發揮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不要過份指望國內那些土包子,那些土包子已經走了五千年中國特色的路了,至今反而是過得最富有最有權力的時候,他們沒有理由不繼續走下去。
相信我,相信自己,也請相信溫總理,把想說的真話寫出來,就肯定是好作品。

借這個機會祝海外華人華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本文轉貼自人民網強國論壇深水區)

6

主題

12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5
沙發
 樓主| 新新人類 發表於 2006-12-26 17:30 | 只看該作者
我同意國內作家確實是廢了,可是海外作家真要有所作為,可能也不是那麼容易。他們確實有條件,包括享受自由出版和自由思考的特長,但經濟條件,和出版發行都是問題。嘿嘿,沒有錢,還是不行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142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3
carebook 發表於 2008-9-9 08:01 | 只看該作者

多說無益,拿出好作品才是真格的

作者以作品說明自己,真有好東西亮出來,我相信不會被埋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5: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