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祭熊

[複製鏈接]

52

主題

80

帖子

18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放 發表於 2006-7-8 0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熊掌,亦我所欲也


昨天晚上吃了紅燒熊掌,上床后婉轉睡不著,可謂夜不能寐,好不容易入睡了,三個小時就醒了,平時如果只睡三個小時,一定頭昏腦漲的,但今天居然疲而不倦,舔舔嘴唇,居然熱而不幹,捺心,居然平而不燥。只是渾身熱乎乎的,漲得厲害,不能不折騰,LP從上床就開始抱怨了,我乾脆披衣而起。其實,哪裡需要披衣,前胸後背都是熱的,手也是燙的,索性光著膀子,打開電腦。熊掌乃稀罕物也,有緣得食,不可不以文字記之。

熊掌也叫熊蟠,為我國古傳八珍之一,是美味佳肴,又是珍貴的滋補品。儒家亞聖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意生,熊掌乃義,生與義不可兼得時,當捨身取義。真是,魚誠可貴,熊掌價更高。

熊掌取之於熊,欲熊掌得先獵熊。而今,人口翻了幾番,熊口卻降了幾番,熊掌便不可多得了。國內的上等賓館酒樓,偶有此物,但價格昂貴,非一般人所能問津。即使得到熊掌,席中熊掌分量甚少,與餐者分食無多。我前幾次品熊掌,也都是作珍品招待朋友,只能用熊掌煨湯,大家喝湯,分到骨頭的沒有肉,分到肉的見不到骨頭,朋友能嘗一口,我便心滿意足。即使如此,朋友也齊贊味道鮮美,葯膳作用妙不可言。一個朋友多喝了一碗,第二天,他LP來告美狀,呵呵。

在國外,若非自行狩獵,熊掌亦無市無價,無覓處,於是狩獵便集娛樂和淘寶一身了。加拿大地處北美,幅員遼闊,野生動植物甚多,且保護措施得力,公民守法,故而熊繁殖較多,便有了獵熊的可能。政府規定在指定地區,一年分春秋兩季可以捕獵。主管部門根據當地熊的數量、雌雄比例,發給獵人「准獵證」。獵人獵獲的熊要向主管部門分雌雄申報數量。繁殖期的母熊和幼熊是禁獵的。政府以准獵計劃控制熊的數量,既不使繁殖太多,影響生態,又不至過度獵殺,使熊瀕臨絕境。

過去看《智取威虎山》和額倫春人的故事等,知道北方狩獵不易,不僅要集代代相傳的打獵經驗,還要風餐露宿,獵熊更要冒生命危險,一槍不能斃命,便有被熊瞎子追殺的危險,人跑不過熊,據說千萬不能往坡上跑,熊的後腿有力,爬坡能力特強。熊瞎子逮到人,先是給你一掌,然後一屁股坐上來,不斷氣也得半死,如果它覺得沒有坐舒服,在你身上挪挪位置,NND,你沒有粉身也得碎骨。據說裝死可以逃過一劫,但如果被它當作了板凳,裝死也成了真死。如果熊好奇地在你臉上舔幾下,那粗糙的舌頭,就像削肉片一樣。過去見過一人,半邊臉沒了,據說就是被熊瞎子舔了一口。後來,在國內看《新聞簡報》的年代,講到獵人的生活,他們的狩獵手段提高了,槍好了,狗多了,狗發現熊后,用群狗戰術,把熊圍得不能動彈,獵人們上來補一槍,就完了。我當時就想,如此這般,有何難哉,吾當躍躍欲試。不過,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中找出熊的蹤跡恐怕是狩獵的難點。

在加拿大獵熊,找熊的問題也基本上解決了。那裡有很多經營的獵場,經營者建造一些房屋供獵人住宿,還提供山地車、舟船等交通工具。熊雖然不是他們養的,但他們會在熊經常出沒的地方,以蜂蜜、果醬、甜餅及肉類餵養熊一段時間,養成熊每天來進食的習慣。一挨狩獵的開放日,狩獵者便可以在事先選擇好的地點,守株待兔,熊一進入伏擊圈,或用弓箭射之,或用獵槍擊之。娛樂哈,老少皆宜(友情提示:膽小者切莫模仿)。

獵獲的熊,多是食肉留皮。熊肉粗,多脂肪,怎麼燒炒燉煨也難去掉其醒味,但為寒冷地區人喜愛。熊肉一般都是自己吃或分贈親友,不到市場上出售。皮,在剝的時候,要連頭帶尾,包括四個爪子完整地脫下來,或製成可以懸挂的觀賞品,或製成褥子。熊膽可以治病,是名貴藥材,但那是咱中國人的秘方,西藥里沒有這個玩藝。為了防止殺熊取膽,政府規定,熊膽只可丟棄,不可保存,也不可送人,所以用熊膽用藥乃是違法的。以皮為目的的狩獵,因要保持皮毛的完整,熊掌上的皮也一同剝了,此時的熊掌遜色不少。以食為目的的狩獵,熊掌可以連同外皮一起砍下,中國人為了保證熊掌的質量,會在熊斷氣時儘快剁下四個掌,所以帶毛熊掌乃珍品。老外雖然也吃熊掌,但遠沒有中國人看得那麼珍貴,所丟棄的熊掌不在少數。中國人狩獵回來,順便多帶回幾副熊掌通常不是難事。



烹調熊掌大有講究。熊掌有前掌后掌之分,前掌香,后掌微臭,據說是熊在冬眠的時候,飢則舔其前掌,唾液精華便浸潤其中。講究者還分左掌或右掌,頗有吹毛求疵之嫌。無論前掌還是后掌、左掌還是右掌,都有滋補作用。古書記載:「得酒醋水三者同煮熟,食之可御風寒,益氣力。」古時獵熊,所斬熊掌要風乾保存,所以烹飪是都有一個泡發復原的過程。泡發方法不一,有的用泥糊加火燒去毛,有的用開水退毛,有的用冷水浸發。據名廚介紹,最好先用冷水浸軟,再用小火煮,煮到用手可以摘去皮毛,再換冷水煮,約隔三四小時換水一次,煮三此,將骨頭從爪背上割開取出。經過加工后的半成品,切成塊,用雞湯、香菌、玉蘭片,加黃酒、蔥姜等佐料烹調,則美味加鮮,入口不膩。

烹調熊掌學問頗大,非我三言兩語所能表達。左傳記載:「晉靈公不君……宰夫靦熊蟠不孰,殺之。」說的是晉靈公因廚師煮的熊掌不熟,將廚師殺了,熊掌廢了,廚子當廢,恐怖。做熊掌也很費時間,連浸帶煮,再烹調成菜,恐怕至少得幾十個小時。春秋戰國時就有這樣一個故事,楚成王的兒子,太子商臣發動政變,領兵圍住宮廷,逼成王自殺讓位,成王要求吃了熊掌再死,商臣不允,考慮的是「熊掌難熟,翼久將有外援」。所以楚成王臨死沒有吃到熊掌。由此可見,做熊掌費時辰。

現代人聰明,發明了高壓鍋,這大大縮短了煨煮的時間。高壓鍋烹調出來的熊掌是否會遜色,我不敢說,但我這次的熊掌是新鮮熊掌,減少了浸發過程,當比風乾熊掌勝一拙。我們這次是家庭聚會,人不多,便選擇了紅燒熊掌,食肉也,用了一前一後兩隻熊掌,與前幾次喝熊掌湯乃是別樣風味。熊掌乃難得佳肴,豈敢暴殄天物,自然使出全身解數,精心調製。

烹飪好的熊掌端上來,果然酥爛滑潤、掌糯味濃。吼一聲「拿酒來」,先滿上一盅正宗中國白酒,幹了,捶胸蹲足嚎叫一番「好酒!好菜!再干一杯!」把衣服脫了,光出膀子,再一腳踏上椅子,那雄氣就出來了……

那酒肉后的豪情和勾當,容我下回分解。


(附烹飪熊掌古方秘訣,收在清康熙年間的王士禎著《食憲鴻秘》一書中:

帶毛者,挖地作坑,入石灰及半,放掌於內,上加石灰,涼水澆之。候發過,停冷,取起,則毛易去,根即出。洗浸,米泔浸一、二日。用豬油包煮,復去油。斯條,豬肉同頓。)








(更多文,請移步我的博客http://9headbird.spaces.msn.com)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7-8 14:12 | 只看該作者
小放很有口福啊,哪弄來的熊掌?自己整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03

帖子

172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Data Geeky

Rank: 4

積分
1721
3
h1pan 發表於 2006-7-8 19:50 | 只看該作者
So coo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8
4
Unknown 發表於 2006-7-9 20:28 | 只看該作者

圖文並茂, 引經據典, 受益匪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