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青少年為什麼要讀《老子》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5-7 0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沈善增   

    你知道《老子》嗎?我想,很多人會回答,當然。

  你真知道《老子》嗎?這就難說了。

  說起《老子》,你可能會感到,這是一本十分深奧的書,「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雲里霧裡,稀里糊塗。也可能會覺得,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書,僅僅五千多字,似乎包羅萬象,世界上什麼事情都說到了,任何問題都可以在書里找到答案;甚至認為讀通《老子》,可以得道成仙。知道《老子》多一點的,又可能認為,這是一本宣揚消極避世哲學的書,什麼「不敢為天下先」,也許對奮鬥遭受了挫折、有失落感的成年人的胃口,卻對培養青少年積極進取的精神有妨礙。

  還有人批評《老子》把「小國寡民」作為理想境界,是要開歷史倒車,回到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去。至於說《老子》是站在沒落奴隸主階級立場上,宣揚唯心主義、陰謀權術,這樣的觀點曾經是「蓋棺論定」,今天已經不大有人提了,但持有這樣觀點的人其實也不在少數,老中青年中都有。

  而另一方面,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統計,《老子》是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世界文化名著。不久前,我又看到一條消息,說據最新的統計,《老子》外文譯本的發行量已經超過了《聖經》。如果加上中文本,《老子》無疑是當前世界發行量最大的文化典籍。

  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老子》,今天似乎也遭遇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命運。但是,根據我的考證,以前《老子》的註譯本,存在大量的誤讀與曲解,根據以往的中文註譯本翻譯的《老子》外文本,自然也錯得很嚴重。所以,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人知道的《老子》,與《老子》的本來意思是有很大距離的,有的地方甚至是南轅北轍的,這「香」還不是真香。我小時候,家裡自己做酒釀,阿娘把酒藥和在飯里,用棉被一層層裹起來焐,焐到酒釀的香氣透過厚厚的棉被散發出來,越來越濃,就知道酒釀做好了。

  但等解開棉被,揭開蓋子,才知道之前聞到的香氣,真還算不上香。裹住《老子》馨香的棉被還剛剛在解開呢。流傳兩千多年,目前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而其本意還尚未弄清楚,真正的價值當然遠未被人認識,這樣奇異、矛盾的現象,怎麼會發生在《老子》這本書上?《老子》又是怎樣的一本奇書呢?

  要解開這個謎,先得從《老子》的作者老子說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當時,稱人之字是表示尊敬,稱「老」更是對師長輩的尊稱,這與今天稱「老某」只是一般的稱呼,稱「某老」才是尊稱不同。《史記》記載,他是「周守藏室之史」,這個職務,現在許多研究《老子》的學者認為是周王室的圖書管理員,一個小官吏;但是,從《莊子》、《史記》的有關資料看,「周守藏室之史」這個官可不小。《莊子》記載,孔子第一次往見老子,是為了讓自己的著作能被周王室所收藏。子路就給他出主意說,聽說原來的征藏史老聃,現在退休回家,可以去走走他的門路。在書寫條件十分煩難、又沒有印刷術的情況下,著書立說能被王室收藏,也許比今天被遴選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更彌足珍貴。退休的老子還有這樣大的影響力,可見其地位之高,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是學界泰斗、精神領袖、侯王的老師。

  由老子來寫的《老子》,在當時就非同尋常。據我的考證,《老子》是中國第一本哲學著作。《周易》也是一本哲學著作,而且成書年代比《老子》早得多,為什麼說《老子》是中國第一本哲學著作呢?因為《周易》的經文中雖然包含了許多樸素的哲理,但全書還是一本解讀筮占的占卜書。直要到孔子與他的弟子寫出系列的闡釋《周易》的篇章(一共有十篇,稱為「十翼」,或稱《易傳》),才將《周易》的哲理提升了,系統化了,連同《周易》才成為一部哲學著作。而孔子的思想,深受老子的影響,所以,《周易》成書在《老子》前,而提高到哲學書的地位,卻在《老子》后。

  這中國的第一本哲學著作,又是一本政治哲學書。當時,文字是刻在竹簡上的,刻一部書是一項工程。因此,不僅是文化掌握在貴族手中,話語權掌握在貴族手中,就是書寫權也是掌握在貴族手中。這就不難說明,為什麼我們看到的上古的書,可以說都與政治有關。像《詩經》這樣的詩篇、民歌結集,也是周天子為了實行教化、了解民情的政治需要,設專官採集、編輯的,以後又用來做官吏了解風土人情的教科書,和今天用於審美、娛樂的文藝作品不同。

  先秦道家,按《莊子》的說法,分「內聖」「外王」兩派,外王派以《老子》為代表,內聖派以《列子》為代表。《列子》中的某些段落所表現的觀念,顯然早於《老子》,但《列子》成書肯定晚於《老子》,這裡有一個原因,就是內聖派道家人物多像列子那樣處於下層,沒有書寫權。他們的思想只能口口相傳,到戰國後期,書寫條件改善了,才可能成書。

  《老子》不但是一本政治哲學書,而且是專對侯王(諸侯與國王)說的政治哲學書。西周重教化,開辦官方的學校,培訓王公貴族及其子弟與官吏,這官方學校學的叫「王官之學」。我們今天看到保留在「四書」里的「王官之學」,其實只是官學,是培訓官吏用的;《老子》里說的才是王學。弄清這一點非常重要。第一,過去認為《老子》是隱士書,是宣揚消極避世哲學的諸如此類的觀點,就不攻自破了。第二,只有明確《老子》當時的讀者對象是侯王,是一邦之主、一國之主,才能正確理解,「唯小」是「大者唯小」,「守弱」是「強者守弱」,「處下」是「上者處下」,「不敢為天下先」是侯王不要突出個人意志,沖在天下人的前面。第三,才能深刻領會這種政治理念的哲學意義,人本主義的立場與獨到、精妙的思想方法。

  除了《老子》,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政治哲學書,都教接受者怎麼做大做強,政治哲學理所當然的成了強者的哲學、大者的哲學。而《老子》則反其道而行之,要侯王「受邦之垢」、「受邦不祥」。就憑這一條,《老子》便高踞在世界哲學的頂峰上。何況《老子》哲學是一個有本體論的嚴密、深邃、完滿的體系,《老子》是中國第一個自覺運用哲學(當時稱為「形而上」)思維來觀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範例。

  又因為在《老子》的觀念中,侯王應該是「聖人」,也就是品質高尚的人,侯王只有憑他的道德、修養,才能擁有大權,才能「沒身不殆」;所以,《老子》的政治哲學實際又是好人哲學,可以順理成章地推廣、引申到哲學的各個層面、各個方面,乃至在後世創立道教時被引為經典。可以說,中國迄今為止的所有哲學思想、流派都在《老子》創立的哲學體系的覆蓋之下。從世界範圍看,其思想高度可以和佛教哲學比肩而立,比古希臘哲學可能還要高出一籌。

  但是,繼承、總結了中國上古推舉制族盟社會的政治理念的《老子》,不合宗法制封建社會與宗法制集權社會的國王、皇帝的心意,因此,韓非子第一個以《老子》繼承發揚者的面目,用「解老」「喻老」的方式,將民本的《老子》篡改為君本的搞陰謀權術的《老子》。即使在吸取了秦朝迅速滅亡的教訓,實行「黃老之術」的漢初,也是外黃老而內法,到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老子》則被從廟堂(朝廷)放逐到民間,變成政治上失意的知識分子尋求精神解脫的讀物。對《老子》的嚴重誤讀與曲解,主要是由此而生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抹去歷史的塵埃,我們今天來讀《老子》,不禁為中華民族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產生了這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而感到驕傲,並且,我們可以運用《老子》的智慧來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與精神境界,改進我們的思想方法,分析、研究、解決現實問題。《老子》不是老古董,在當今世界仍然充滿生命活力,煥發熠熠光輝。按《老子》說的那麼去看世界、學做人,你一定會覺得內心充實,精神舒暢,心胸坦蕩,與環境和諧。祖先留給我們這麼一筆豐厚的遺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趕快繼承。

  古人說,「夫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為下」,「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因為遮蔽《老子》的優秀的人文精神,中華民族文化里積澱多少負面、消極、殘忍的東西,以致魯迅憤激地說,中國的歷史書上,「滿本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當今世界,也是物慾橫流、日以心斗。是多麼需要用老子思想的清流來滌盪污泥濁水,讓世界、讓我們的靈魂純凈美麗。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沙發
丁巳 發表於 2006-6-30 07:31 | 只看該作者
good, good, good, DING, DING, D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3
xwsxws 發表於 2006-12-10 23:07 | 只看該作者
這書好,就是難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1: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