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產黨:美國共產黨(英文: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寫CPUSA),簡稱美共,創建於191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共產黨曾利用美國國內外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廣泛的人民陣線,其黨員人數曾達到10萬之眾,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力量。二戰後,由於麥卡錫主義盛行,美國共產黨的力量遭受了重大的損失。20世紀70年代,由於美國國內反對越南戰爭的浪潮高漲,美國共產黨有所復甦。1989年,東歐劇變使得美國共產黨再次跌入低谷,但以前黨主席格斯·霍爾為核心的美共中央堅持不改黨名,不變黨性,從組織和思想上保全了美國共產黨 。美共主張修改由美國主流政黨所控制的選舉法,使更多的黨派參加競選;美共反對失業,反對侵略戰爭,認為帝國主義是世界和平的威脅;美共的目標是通過和平道路戰勝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主張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美共的中央機關報是《每日世界》,理論刊物為《政治月刊》。
60年代冷戰高峰時期的加拿大第14任總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李斯特.皮爾遜 (Lester B. Pearson), 倡導《全民醫保》和《養老金計劃》等社會主義的福利政策,對《共產黨國家採取友善外交路線》,尤其對《加拿大國內的共產黨活動極度寬容》,《廢止皇家騎警對共產黨人的監視行動》,以致被當時的美國政府視為「共產主義同情者」,甚至是東方間諜,成為美國反共政客的攻擊目標。
諾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他的名字和故事在加拿大雖然不像在中國般家喻戶曉,但加拿大的歷史書籍里也不會漏掉,因為他以生命為代價的理想追求表達了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陰雲籠罩世界之時,加拿大相當一部分中青年人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抗情緒和革命衝動。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在加拿大是一直存在著的。
加拿大共產黨建黨近百年來也不斷受到保守政治勢力的攻擊,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993年聯邦大選前夕,布朗.莫隆尼(Brian Mulroney) 保守黨政權通過加拿大選舉法修正案,剝奪了共產黨及其它小黨派候選人的參選權利,進而強制註銷加拿大共產黨組織並罰沒黨產,此種破壞民主自由的行徑激起加拿大社會民眾普遍抗議,主流媒體環球郵報 (Global and Mail), 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等均發表社評譴責這一修正案,許多新民主黨人和自由黨人也發表聲明表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