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為什麼不記得嬰兒時期的事兒?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6-8-21 19: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你出生那天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喝到媽媽的奶,一直到幼兒園經歷了那麼多生命中激動人心的時刻,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對我們來到人世最初的幾年往往沒有任何印象。
  這片記憶空洞不僅讓我們的父母倍感失望,由於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同樣也讓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和語言學家研究了幾十年,還讓100多年前的心理治療之父,佛洛依德創造出了一個名詞「失憶的嬰兒」。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對精神世界的探索,我們又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我們兒童時代的記憶真的存在嗎?還是我們長大后根據父母和周圍人的描述慢慢形成的?那麼根據現代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我們能夠找回嬰兒時期失去的那些記憶嗎?
  要知道,在嬰兒時期,我們的大腦每秒鐘都會形成700個新的神經連接去接受並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這種特殊的技能讓無數語言學家羨慕不已,並且嬰兒在離開子宮前的胎兒時期,就已經在大腦開始了對這種特殊技能的訓練。
  但是即使是成年人,如果沒有刻意去記住一件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很容易發生遺忘。
  一些科學家給出了一種解釋,不是我們在嬰兒時期沒有記憶,而是隨著生活,我們逐漸遺忘了那些事情。
  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就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來驗證這一觀點。他提出的關於記憶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就顯示出,大腦對新學到知識的遺忘程度是驚人的:大部分人會在一小時之內忘掉之前學到知識的一半,並且一個月之後,我們只能記起2-3%了。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對「失憶」這種事情是完全可以預見的。數學家們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比記憶的圖表,就發現我們很難記得起出生到六歲之間發生的事情。
  1、個人主觀感受的不同
  有趣的是,不同的人,對嬰兒時期記憶的開始時間也不太相同。比如有的人能清楚的回憶出2歲時在童床上發生的事情,但是有些人的記憶卻從7,8歲開始才逐漸清晰。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一般都能回憶起大概3歲半左右的一些早期零散的片段,並且嬰兒時期記憶缺失的時間也根據國家和人種的不同而有差異。
  那麼這種「失憶」時間的不同是否能幫助科學家們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忘記嬰兒時期的記憶?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王琦就展開了一個類似的實驗。他收集了來自中國和美國不同大學生數以百計的關於嬰兒時期的早期記憶。
  結果得出美國學生對嬰兒時期的記憶可以追溯的更早的時候,比中國學生要早開始半年。而美國學生對嬰兒時期所發生事情的回憶內容更加豐富且有明顯的自我中心意識。相對來說,中國學生嬰兒時期的記憶零碎,簡短,但是更多的是對當時事實的描述。
  這個研究結果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解釋,就是那些以自我感受為主體的事情更容易被回憶起來,也更容易被記得完整。
  比如說,在動物園看老虎對孩子而言更刺激更有趣,那麼即使你當時只有2,3歲,很多人在成年後也能輕易的回憶起當時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當時內心的感受。
  當王琦教授對這些參與實驗的學生的母親進行更深一步調查的時候發現,這些孩子的母親同樣也有類似的記憶模式,就是母親們也傾向於記住學生們在嬰兒時期那些讓自己感觸頗深的事情。
  所以當你對嬰兒時期的記憶一片空白的時候,一定要問問你的父母,是不是當時的日子不夠有趣,才使你幾乎對小時候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2、文化氛圍的差別
  對於紐西蘭的毛利人來說,他們對嬰兒時期的記憶可以追溯到2歲半,算得上能夠回憶的最早時間了。
  因為「不能忘記過去」是毛利人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周圍的人包括整個社會都在強調記憶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那麼毫無疑問你會牢牢記住嬰兒時期的一些事情。
  3、大腦中神奇的海馬體
  由此說來,我們的文化也決定著嬰兒時期的記憶是否牢固。一些心理學家還指出,我們只能回憶起當我們掌握了最基本的語言能力之後的事情。
  比如語言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創建並組織處一個故事,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語言能力還能幫助我們不停的加固這種記憶。因此無論如何,人們是不可能記起出生第一年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我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好能夠接受的語言能力。
  大腦的這種神奇功能被稱為「海馬組織」。當一個成年人由於車禍或者外來事故造成這部分組織損壞的話,那麼人就很難再記住之後發生的事情。
  這種組織在嬰兒的身上是非常不發達的,但是會在我們出生后的幾年持續的發育成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嬰兒時期的記憶時斷時續。但是一旦海馬組織發育成熟的那一刻,我們突然間就能夠形成長期的記憶了。
  但是那些發生在海馬組織成熟以前的事情我們是不是就真的永遠記不起來了呢?神經心理學家給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即使我們已經遺忘了嬰兒時期的某些事情,但是它們依然根植在我們大腦的某一個區域,是完全有可能通過一些心理學的方式喚醒的。
  4、嬰兒時期的記憶是否可信?
  毫無疑問,沒有人希望被告知自己的記憶是不真實的,但是真實的結果卻讓我們失望。
  很多實驗表明,讓參與實驗者的父母時不時講起一些實驗者童年發生的但是編造的故事,實驗者往往會在心中重塑這個故事,並且加入了一些細節,到了最後,實驗者自己就確信在童年真的發生過這些事情。
  所以即使我們能記起嬰幼兒時期的一些事情,但是很多時候這些記憶並不可靠,不是嗎?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