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上的中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0-12-27 2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朝鮮日報/評論員宋熙永/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I』m broke!(我完蛋了)」這是兩年前在華爾街上經常聽到的話。丟掉工作或因無法償還貸款而把房產證交給銀行的挫敗者總是這樣說。從此以後,「I』m broke!」的縮寫——「IMB」成為這些人沒落處境的象徵。

今年的華爾街出現了另一種不同的「IMB」症狀。即,「我回來了!(I』m back!)」 通用汽車公司(GM)在紐約股市重新上市,掀起「通用熱潮」後,以花旗銀行為首的金融公司年底出現明顯的上漲趨勢。保德信(Prudential)金融公司顧問表示:「新的一年裡,發達國家經濟將在美國的帶領下復甦。」也就是說,「美國領跑論」時隔幾年再次抬頭。

泰晤士廣場變得更加明亮。到處都是LED電子顯示幕,覆蓋整個建築的大型電子螢幕也有所增加。位於廣場北側的雷曼兄弟總公司大樓的招牌換成了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巴克萊資本的電子顯示幕上還打出日語、阿拉伯語的新年問候語,就像在慶祝繁榮景象一樣,顯得格外明亮。

韓國產業銀行(KDB)想要收購倒閉的雷曼兄弟公司時,輿論一度沸騰起來,紛紛指責「真是費盡心思讓國家滅亡」。但是,就是這個險些讓國家滅亡的公司給巴克萊資本帶來了創業以來的最大利潤。韓國錯過了機會。相信慎重才是最佳投資戰略並且不願冒險的思考方式阻礙了前進的步伐。面對這個亂作一團的爛攤子,他們在短短幾天後就找出了被韓國放棄的金條,成為最後勝者。

從金融危機「重症患者室」出來的不只是花旗、通用汽車這樣熟悉的面孔。華爾街房地產界本月的最大話題是谷歌。谷歌出資19億美元買下了曼哈頓的大型建築。這是兩年以來金額最高的房地產交易。

比谷歌更耀眼的明星是中國。在紐約股市上,12月的第二周可稱得上是「中國周」。網路公司當當網等六家中國企業陸續在紐約股市上市。今年在紐約股市上市的中國企業共達38家。這是五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中國股票的售出價格高達發行價的兩三倍。從股價中可以看出華爾街投資者對中國的厚望。

2008年10月,摩根士丹利繼雷曼兄弟之後陷入破產危機時,中國曾選擇迴避。管理巨額外匯儲備的中國投資公司(CIC)雖然是摩根士丹利的股東,但卻沒有提供救援貸款。當時,美國總統布希曾想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請求中方幫助摩根士丹利。但由於副總理已經一口回絕,所以美國財政部只能寄希望於日本。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團急忙開出90億美元的支票後,一度走向地獄的摩根士丹利終於艱難地擺脫了困境。

華爾街的資金運轉方式沒有發生改變。不同的只有中國,中國和此前不同,開始積極進入到其中。中國是美國政府的最大債權國,借給美國8835億美元(以9月末財政部的證券為準)。此前一直為美國繁榮景氣提供支持的是日元。但是現在,中國將依靠出口賺取的巨額美元投放到華爾街,成為美國經濟的助燃劑。

麥當勞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成為最初發行非美元的人民幣債券的跨國公司。截至11月底,通用汽車今年在美國售出198萬輛汽車,但在中國售出217萬輛。中美兩國在北核、延坪島砲擊事件等地區問題上嚴重對立並不斷發生糾紛,但經濟關係卻進一步鞏固。

胡錦濤將在新年伊始訪問美國,據說,美國和中國會在北韓、伊朗核問題上針鋒相對,並就人民幣升值問題展開爭論。韓國受到攻擊後,美國派出航空母艦予以支援,還警告中國「好好管理北韓」。美國有時為了北韓問題,有時為了給尷尬的韓國撐場面,只要美國站在韓國一方,很多韓國人就會放心地說:「我們能靠的只有美國」。如果僅從外交、安全領域看,或許是這樣。

但是,如果衝突關係到經濟利益,誰也不能擔保美國會一直支持韓國。金融危機第三年,華爾街上掀起的「中國熱潮」就證明這一點。


36

主題

60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沙發
莊裡人 發表於 2010-12-29 10:57 | 只看該作者
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9

帖子

1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7
3
趙雲 發表於 2010-12-30 09:09 | 只看該作者
利益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