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來為加拿大子女的大學教育買單?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2-25 2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Justin Tetreault和加拿大多數大學生一樣,暑期做全職工,上學期間做兼職,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從六年級就開始了這樣的生活。Justin的第一份工作是送報紙,多年工作攢下的錢足夠支付大學期間的所有費用。Justin現在是安省蘇聖瑪麗市 (Sault Ste Marie)Algoma大學四年級學生,主修法律、司法及政治學,他在未花父母一分錢,也沒有申請助學貸款的情況下,承擔所有的教育費用,包括學費、書本費。

  Justin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不過是普通的中產階層,他的母親在呼叫中心(Call Center)工作,父親是某汽車經銷店職員。母親Suzanne說:「Justin讀大學期間,我們允許他不交房租住在家裡,但是他要自己負擔學費。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錢得來不易,也會更懂得珍惜,讓孩子通過自身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更具有教育意義。」

  您也許會說,孩子半工半讀會影響學習成績,Justin一周在加油站工作16小時,絲毫未影響功課。在上一學年,他獲得了兩份獎學金,同時還擔任學生會副主席,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活動——找時間為加拿大流浪者募捐。

  Justin今年21歲,即將從大學畢業,他說:「我的父母一直在鼓勵我,希望我上大學,最好通過自身努力完成大學教育。如果父母給我錢,我肯定會接受,但是能通過自身能力負擔這一切,讓我感到很自豪。」

  加拿大半數學生讀大學靠父母資助

  如今的大學生與前幾年相比更加忙碌,從下面的統計數字即可窺豹一斑:2005年,加拿大從事全職工作的學生約806,000人,比四年前多150,000人,同樣,從事兼職工作的學生也比四年前增加273,000人。雖然加拿大大學育費用昂貴,但多數家庭都鼓勵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不論是通過學生貸款還是其它方式)。此前,「加拿大大學生調查協會」 (Canadian Undergraduate Survey Consortium)對全國25所大學10,000多名大學畢業生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2006年全國56%的大學生就讀期間獲得家庭資助,人均費用為$6,400。

  雖然加拿大有四分之三學生通過其它方式(如申請政府助學金、獎學金,外出打工,向銀行貸款)籌集學費,但最常見的方法還是靠父母資助。對此,加拿大的父母們有何看法?

  打工掙學費,讓孩子學會自立

  父母資助子女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他們繼續深造。而那些從父母處得不到物質支持的孩子,只能先去打工,攢夠錢再念大學。儘管加國大學費用昂貴,書費、學費、住宿費及其它雜費加起來一年接近$13,000,不少父母還是覺得讓孩子自己掙錢讀書更好,這樣能磨練孩子的意志,使他們更好的適應大學及今後的生活。

  Caroline MacLean在安省Owen Sound一家廣播電台工作,她說:「許多孩子大肆揮霍父母的錢,開party,整日無所事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Caroline的女兒,現在20歲,家裡為她申請了助學貸款,進入McMaster大學就讀,Caroline表示:「我們不是不想幫她付學費,關鍵是孩子需要學會自己理財,學會承擔經濟責任。」

  年滿18歲不是獨立的理由

  也有父母強烈反對上述做法,建議那些有能力為孩子支付學費卻執意不給的家長,自己先好好學習一下如何負起做父母的責任。當記者向多倫多一位美容醫生問起,孩子的大學教育費用應由誰來買單?此人回答道:「這還用說嗎?哪個父母不願意給孩子付學費?為了孩子,做出任何犧牲都願意。誰不想孩子將來過的更好?」「我有兩個兒子,現在都在美國讀書,我為他們支付所有費用,他們都是好孩子,門門功課都拿A。順便說一句,等我老了的時候,他們也會照顧我的。」

  Jerry Dykopf,多倫多Kraftberger LLP會計事務所合伙人,他說:「當你為人父母的時候就能體會做父母的心情,在我看來,子女年滿18歲后不可能立即斷了他們的經濟來源。你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來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不必要非得讓他們自己掙學費。」

  Dykopf原籍波蘭,對「自立」的含義深有體會,「當年我口袋裡裝著$80來到加拿大,我的父母沒有能力幫助我,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Dykopf有兩個女兒,一個18歲,一個21歲,Dykopf為她們支付所有的學費、生活費,一年$80,000左右,這同時也是對將來的一項投資。

  大學學費比10年前漲多少?

  有人說,現在的學生已經不能和父輩相比,外出打工掙學費,因為現在的學費太高,工作難找。事實並非如此,多倫多教育政策學會(Educational Policy Institute)最新公開的調研報告指出,大學學費與過去相比並沒有很大差異,雖然加拿大統計局公布的學費標準年年上漲,「但是,如果將通貨膨脹、大量的教育退稅(tax credits)計算在內,真正需要繳納的學費與10年前相比,多不過$600 。」

  半工半讀的孩子們的生活與想法

  很多子女贊同半工半讀,自力更生掙學費的生活方式,他們贊同父母的做法。Coralie D』Souza,21歲,多倫多大學大四學生,她說:「半工半讀讓我更有責任感,同時我也學會了如何管理資金,分配時間,如何進行財務預算。」去年,Coralie接了兩份兼職,為市政廳(City Hall)及某X光拍照診所工作,一周21小時。與此同時,Coralie每周還抽出10小時為學校可持續發展辦公室做義工,另外還要抽時間處理學生會管理事務。

  有的父母不願意承擔子女的大學費用,只是覺得他們到了自立的年齡。以前面所述的Caroline MacLean為例,她說:「我的女兒今年20歲了,不再住在家裡,我們為什麼還要承擔她的生活費用?」Caroline MacLean表示,自己20歲時已經結婚、工作,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她的女兒Christine現在McMaster大學三年級就讀,符合申請安省學生助學金貸款條件,但只能得到$132貸款,因此其它費用只能靠假期工作,半工半讀掙得,另外,今年她還從父母處借了$15,000。

  Christine MacLean說:「我寧可借父母的錢,也不願意向銀行貸款,畢竟父母的錢是不算利息的。說實話,這樣的生活也很累,當同學們假期都去紐約購物娛樂時,我卻不得不為學費奔波。我不怨父母,只是經常同情自身的處境。」

  許多自給自足的學生表示,與班裡依賴父母的同學相比,有一種成熟感,他們之間橫亘著一條溝壑。22歲的Ophthalee Tep是多倫多某珠寶店經理助理,同時也是約克大學大四學生(York University),他說:「我感覺自己是個成年人,我工作努力,學習成績優秀,如果我不能好好學習,就感到在浪費時間與金錢,有一種負罪感。」

  也有學生持這樣一種觀點:父母不給我支付學費,他們就無權過問我的學習成績,包括日常消費,私人生活問題等。Angelo Volpe通過暑期在建築工地做苦力積攢學費,他承認,自己負擔學費很吃力,但這些經歷讓他獲益匪淺。Volpe三年前從大學畢業,目前是多倫多某建築公司的工頭,他說:「半工半讀是我成功的主要原因。看看我的朋友們,他們上學期間花著父母的錢,衣食無憂,使他們變的越發懶惰,如今他們為此付出了代價,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舉步維艱。」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0: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