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挨罵、挨打,卻很少有心理問題?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3-2-27 13:3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前的孩子,被打罵是家常便飯,是普遍現象,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且,物質的普遍匱乏,使以前的孩子的需求重點還停留在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層次——生理需求:吃飽穿暖。 再者,以前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較多,父母又忙於生計,根本沒多少精力照顧孩子,更別提關注其心理問題了。 即便有點心理問題,也會在與夥伴的盡情玩耍和在做農活的過程中得到舒緩與釋放。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衣食無憂。一家兩代五六個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稍有風吹草動,全家草木皆兵,這無形中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與窒息感。 況且,信息化的普及拓寬了孩子獲取知識的渠道,開發了孩子的心智,他們更看重自我個性、價值是否被認同與尊重。 與以前的孩子相比,他們的需求點已上升至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級層次——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可悲的是,父母及長輩愛孩子的方式,還停留在滿足其物質需求和照顧其生活起居上。 <br />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說:「如果我們用過去的方式教育現在的孩子,就是在剝奪他們的未來。」 所以,當家長的思維跟不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時,他們會有不被理解的孤獨,也會有無法實現自我價值的無奈。 北大弒母案的吳謝宇曾自述:父親生病期間,他很想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