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原地打方向怎麼做才能延長輪胎壽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21 05: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盡量不要原地打方向

  「向右(左)打死」和「回正」這類話語都是大家在停車時經常能聽到的,不過在感謝有人幫助的同時,你是否能想到這些轉向動作其實應該是在車輛行進中操作,而非原地打方向這麼簡單。

  

  因為隨著方向盤的轉動,此時輪胎接觸地面的部分也會受到來自橫向力的摩擦,而如果原地打輪的話,則意味著這些摩擦將全部作用在輪胎固定的這一小部分面積上,長期如此容易讓輪胎局部磨損嚴重,而如果讓車輛一邊動一邊打方向,這種磨損則會得到更好的分散。

  2、盡量不要壓馬路牙子

  這個情況其實很好理解,由於在壓馬路牙子的時候輪胎的受力面積會變得更加狹窄,此時對輪胎的壓強將提高,所以輪胎會受到更強的壓縮和衝擊。

  

  再加上馬路牙子都具備一定的高度,沒準還會出現托底或蹭車頭的情況。所以,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的話,盡量不要去與馬路牙子發生接觸。

  3、遇到爛路減速通過

  除了馬路牙子之外,有時候在行車途中也難免會遇到爛路的情況,比如地上有大坑或者障礙物啥的。相信大部分人此時都會選擇減速,因為速度降低之後會大大減少異物對輪胎的衝擊。

  

  反之如果速度過快的話,除了有可能會硌壞輪胎之外,也可能會把輪圈硌變形,這些都會降低行車安全的係數。

  4、保持適度胎壓

  如果輪胎氣壓過低,將會加大輪胎磨損的面積;而如果輪胎氣壓過高的話,由於接觸地面的面積變小,所以單位壓力將提高,使得輪胎胎面中部的磨損增加。

  

  另外,過高的胎壓也使得車輪受到的動載荷增加,在高速行駛或者道路不平時,發生爆胎的幾率將會因此提升。

  5、不要超載行駛

  相信對於私家車用戶來說,超載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不過如果您臨時需要多拉些貨物(比如長途自駕或者搬家等等),總之,不要超過車輛的額定載重。

  6、將車停在乾淨的地面上

  無論是臨時停車還是長時間停車,都不要將車停在充滿油漬或者硬物的地方,前者會對輪胎產生腐蝕,後者則會對輪胎產生物理上的傷害。如果情況允許,肯定是停在平坦而且乾淨的路面上最好。

  那麼什麼情況下輪胎應該更換呢?

  雖然我們平時可以做到盡量在意,但是也保不齊輪胎會因為種種原因意外受傷或者磨損,所以除了知道如何「謹慎」之外,我們還應該清楚如果輪胎出了問題,什麼情況下需要直接更換掉。

  1、達到磨損標識位置

  每條輪胎都會有磨損標識,它是位於輪胎溝槽底部的小突起,一般它的厚度為1.6毫米(這也是法定的最小溝槽深度),如果你的輪胎花紋已經磨損到幾乎與磨損標識的凸起在一個水平面了,就說明這條輪胎必須要換掉了。

  

  一般在輪胎的胎壁上都會有專門的「小三角」來指示磨損標識的位置,當然,不同輪胎品牌的指示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米其林輪胎就會讓「米其林先生」親自用手為您作指示。

  2、老化產生裂紋

  上面介紹的磨損標識參照方式是在輪胎一切正常的情況下,輪胎被淘汰的方法。而在日常使用中,有些情況屬於即使還沒有到磨損標識的最小位置,但是也不得不被更換掉。

  

  比如輪胎老化而產生了裂紋,此時即使輪胎並沒有使用多久,但是由於輪胎老化以後抓地力和堅固程度都會大幅下降,已經無法保證行車的安全,在高速行駛中還容易由於溫度的上升而發生爆胎的危險。

  3、出現鼓包

  

  鼓包是由於輪胎內帘子線斷裂導致的,這也也是比較常見的在使用中輪胎出現的問題,面對這一情況我們也應該及時對輪胎進行更換,而不要心存僥倖繼續使用,因為出現鼓包之後同樣會提高爆胎的風險。

  4、頻繁補胎

  相信很多人在遇到扎釘子等情況時,首先想到的都是補胎。這種做法沒有問題,因為這種小創傷對於輪胎而言補一下就能得到修復,的確沒有換胎的必要。

  

  但是需要跟您強調的是,如果您運氣不佳,同一條輪胎在補過兩次之後又出現了扎胎的情況,那麼建議您就不要再補了,而是直接更換。因為由於輪胎上的補丁過多,此時輪胎在剛性上已經無法達到最初的狀態,對行車安全而言是個不小的隱患。

  版權說明:(圖片源自網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8: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