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榕晨:摩洛哥袒胸女子熱舞亮瞎我的眼(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5-1-20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沙漠里出來到非斯又是連續八個小時的車程 ,所幸雖然翻山越嶺路況都相當不錯,車開的很平穩,摩洛哥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很可以的。這要是換成在象牙海岸的國道公路,八小時至少有七小時都在顛簸,一趟坐下來肯定只剩半條命了。

  當天到了非斯就已經是晚上,進老城區尋找網上預訂好的賓館時就嚇了一大跳。城牆一過之後完全就像是混進了中國縣城的大型農貿市場,填街塞巷紛亂嘈雜。如果說在馬拉喀什的老城區是人人之間擦肩而過,這裡是擦了肩但是根本過不了。非斯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最古老的一座,老城區的歷史也最悠久。老城裡沒有特別開闊的廣場,所有的當地居民加上遊客於是都密集地分佈在了長街短巷當中。下面這條巷子就是老城區的主幹道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寬度,老城區里其他所有的巷子都比這條還要狹窄。

  

  老城區里藏著上百家旅館上百家餐館,上圖路牆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指示牌。

  

  非斯的老城區早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級的旅遊景點,但是老城區依然親切地保留著最原始的當地的生活氣息。賣蔬菜家禽的攤子緊挨著賣紀念品的店鋪與比肩而立,烤串店裡同時坐著當地居民與陌生遊客,當地居民和陌生遊客打著習慣的照面,似乎誰也不打擾誰的生活,這樣和諧的場景還是我在其他的旅遊景點所未曾見過的。

  

  非斯的老城區被稱為「世界上最容易迷路的城市」,親身體會之後覺得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城牆以內無以計數的羊腸小巷在樓與樓的縫隙當中錯綜交通、迂迴曲折,編織出一座天然而魔幻的迷宮。每一條小巷與每一條小巷似乎都不一樣,每一條小巷裡彷彿都有一個未知的劇情 ,每一條小巷或許都可以通向其他所有的小巷。對於方向感不及格的遊客,在這裡旅遊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盤根錯節的老城小巷催生出了當地一項特殊的職業:領路人(或者當地稱為faux guides假導遊)。非斯老城之中,幾乎每一個當地的小年輕都可以是「領路人」。網上很多人說在馬拉喀什啊非斯啊老城區旅遊,除了要忍耐當地小攤小販不孜不倦的招徠以外,更煩人就是要對付這群「領路人」。只要你稍微踟躕腳步,就一定有人跑過來纏著你要給你帶路,你拒絕還不行他們還要尾隨一陣,不肯輕易善罷甘休。這種事情經我自己實踐后發現委實如此,委實是不勝其擾。不論你怎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還是要跟著你。不過每次在費盡心機最終甩掉他們之後,大多數的「領路人」還是會來一句祝你旅途開心。我個人覺得是,世界上過於旅遊業化的地方民風一般都不會太好。我在國內去過的地方,印象最差的可能就是像黃山、曲阜這樣的旅遊城市。相比起來,非斯的這些「領路人」還真不算太壞。

  還有一點想說的是,非斯老城的迷宮到了晚上絕對可以是搶劫犯罪的理想場所,外國遊客又多。不過我在這裡晃了兩個晚上走了很多無人的小巷倒也安然無恙,白白提心弔膽了一場,回家上網查了查也沒聽說關於這裡的犯罪新聞,當地的治安狀況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我還是忍不住像之前一樣,每到一個國家都談談對當地人的感受。我在摩洛哥待了一周的時間,總體上來說當地人給我的感覺還是比較友善,比我來之前的設想要好的太多。我雖然自稱是一個左派,但是坦言對阿拉伯穆斯林依然有些諸如蠻狠粗魯的男人,冷漠封閉的女人的陳見。這些陳見在我這次旅程中完全沒有被印證。相反還碰到了很多讓人心感溫暖的事。比如在非斯的時候我打過一趟車,上車時我怕被繞路就直接跟司機協商了15迪爾汗(一個當地人給我的估價),到了目的地我如約掏出15迪爾汗,沒想到司機愣是塞回給我5迪爾汗,跟我說這趟10迪爾汗就夠了。這樣的事情我還是生平第一次遇到。

  再舉一個例子,我在摩洛哥問路(對非「領路人」)大多時候都會得到比較熱情的回應。一般對於旅居異地的遊客來說,問路是最直觀的衡量當地民風的方法。比如說我向10個人問路(講當地語言的前提),在象牙海岸我敢說10個人都會回應,在法國這個數字可能降到8個9個,在摩洛哥我感覺也有8個9個,在中國我覺得這個能有5個6個就差不多了。

  

  非斯老城最著名的一個城門Bab Bou Jeloud。藍色大門。

  

  老城門口的歡迎辭。谷歌翻譯能力有待改善。

  

  老城區的巷子過於狹窄,機動車無法入內,毛驢就成了城內最主要的運輸工具。

  非斯的老城區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皮革染坊:

  

  

  上圖五顏六色蜂窩似的染缸正在進行染色工序,下圖則是皮革在染色之前的必經的浸泡軟化工序,軟化劑是鴿子的糞便以及其他動物的油質的混合物,我問了下搜集來的鴿子糞便一公斤可值70人民幣。整個皮革染坊充斥著衝天刺鼻的腥臭味,而且想要近距離感受這種腥臭味 ,還不是免費的。正是用這樣秘方浸泡出來的非斯皮革,從幾百年前起就以柔軟而風靡歐洲。

  老城邊上的Batha博物館也是推薦景點,一座非常整潔秀氣美輪美奐的阿拉伯庭院。

  

  

  下午登上一座山坡俯瞰全城,遠處是非斯的新城區,近處土黃色的城牆裡圍著的就是老城區了。

  

  

  傍晚時分下山的遇上了壯美的霞光天,美得令人窒息。非斯算是這次旅行當中我最喜歡的城市了。

  

  卡薩布蘭卡

  我想不出全世界還有哪座城市像卡薩布蘭卡這樣因為一部電影而盛名天下。這部拍攝於二戰期間的黑白經典老的我已經完全記不清是否有看過,於是在從非斯到卡薩的火車上趕緊重溫了一遍。影片里幾乎就沒有什麼外景,所以只催生出了里克咖啡館一個現實景點。鑒於這次我在卡薩布蘭卡停留的時間太少,也就沒有光顧那家咖啡廳了。

  其實現實中的卡薩布蘭卡並不需要依仗一部電影來聞名,卡薩布蘭卡今天是北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埃及的開羅。據說卡薩布蘭卡正在申辦2024年的夏季奧運會,有望成為伊斯蘭國家以及非洲國家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

  

  卡薩布蘭卡雙子塔

  

  

  卡薩布蘭卡的原意是西班牙語的白房子,市中心的老建築確實以白色為主色調。我不大明白的是在卡薩布蘭卡這樣一座降雨量並不多的城市,為何大多的老建築採用的都是中國南方的騎樓風格。馬路中間的軌道是前兩年才修好的。

  這次選擇來卡薩布蘭卡一個原因也是為了見我之前在法國時的一位同學朋友。摩洛哥長期以來都是法國外國留學生的第一大生源地(毫無疑問即將要被中國趕超),所以我在法國讀書時結識了不少的摩洛哥朋友。外國朋友在畢業之後還能相遇,實在是很難得的事情。

  那天晚上這位朋友邀我在當地一家比較上檔次的飯店晚餐。沒想到席間居然有袒胸露乳的摩洛哥當地女子熱舞助興,還可以供人隨意拍照,這種事情可以堂堂正正發生在一個人口99%都是穆斯林的國家,完全就是亮瞎了我的雙眼。

  

  更亮瞎我的雙眼的是,我這位朋友帶來了一位在中國留過學的摩洛哥姑娘,兩人席間就開始卿卿我我摟摟抱抱。我私下一問居然這個姑娘還不是他的正牌女友,而且這姑娘也知道他另有女友。摩洛哥看來是穩坐阿拉伯國家世俗化的頭把交椅了。不知道其他國家的吉哈德戰士們知道了該作何感想,看起來堡壘都是要從內部攻破的。

  其實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街上走著走著,就能明顯的感覺到伊斯蘭宗教的氣氛並不太強,很少聽到之前我在茅利塔尼亞聽到的古蘭經高音廣播,也很少看到有人在當街做禱告。好多地方我甚至還看到聖誕這麼西方大毒草的圖案,實在是不符合人們對一個穆斯林國家的想象。

  

  但是摩洛哥有絲毫不西方化的地方,這裡依然是世襲的國王實際掌權執政。幾乎在任何的公共場所都可以看到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西裝革履的畫像。下圖是在卡薩布蘭卡一家麥當勞里拍到:

  

  卡薩布蘭卡最有名的旅遊景點,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前兩大分別是麥加的大清真寺與開羅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作為一個在歐洲已經看厭了大教堂的我而言,哈桑二世清真寺給我的感受只有震撼兩個字,氣勢之恢弘磅礴完全不輸給任何一座教堂:

  

  

  

  哈桑二世清真寺內部可以同時容納2萬5千人做禱告,加上外部廣場據說可以容納上十萬人。

  

  相較於歐洲的大教堂,大型清真寺的修建年份都比較近。這座哈桑二世清真寺竣工至今不過二十來年時間,這使得清真寺可以大批量地運用大理石等更能夠襯托氣勢的材質,以及利用更現代的建築工藝來完成更高難度的設計。當基督教的信仰崇拜的在西方社會逐漸退潮,人們越來越少耗費巨資建造大教堂之時,伊斯蘭世界則呈現出截然相反的趨勢,世界各地清真寺的數量都在快速增長。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在九一一之後的十年內清真寺的數量便增多了74%,不知道是否有誇張的成分。

  再來體驗一下哈桑二世大教堂外部的景象:

  

  

  以上就是摩洛哥一周旅行的的記錄,最後一張照片,留給卡薩布蘭卡的火車站。離別的場景,後會有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2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