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骨痛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7-31 2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血液病性骨痛
  1.多發性骨髓瘤
  骨髓瘤細胞和骨髓基質細胞相互作用,產生一系列細胞因子,其中IL-1βHGF、TNF-α、IL-6、IGF、VEGF等與破骨細胞活性有關,稱為破骨細胞激活因子(OAF)。在OAF作用下,破骨細胞活性增加,引起骨質脫鈣、骨質疏鬆、骨質溶解破壞和病理性骨折,產生骨痛。此外瘤細胞自骨髓向外浸潤,侵及骨皮質、骨膜亦可引起骨痛。
  2.急性白血病(含慢粒急變)
  尤多見於兒童急淋白血病。表現為胸骨壓痛及骨關節疼痛,可累及肘、腕、膝、髖等多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病機制有:①白血病細胞在骨髓腔內大量增生,使骨內張力增高,同時可浸潤破壞骨皮質和骨膜;②不明原因的骨梗死和骨髓壞死;③高尿酸血症致痛風發作;④溶骨性粒細胞肉瘤等。骨痛多為隱痛,發生在慢粒急變時或有骨梗死者,骨痛十分劇烈。
  3.惡性淋巴瘤
  見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累及骨骼時,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報道的124例原發性淋巴結外淋巴瘤有5例原發於骨骼,這類患者常以骨痛為首發癥狀就診,影像學檢查表現為骨骼損害,常在手術后病理證實為惡性淋巴瘤。據報道惡性淋巴瘤生前有骨侵犯佔13.9%,屍檢時骨侵犯達45%~60%。主要侵犯部位為胸椎、腰椎、肋骨,其次為骨盆、股骨和頸椎等亦可引起骨痛。
  4.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LCH),骨病變幾乎見於所有的LCH患者,輕者為孤立的無痛性骨病變。據報道骨嗜酸性肉芽腫的51%患者有骨痛。此乃由於朗格漢斯細胞自發性產生IL-1和前列腺素E2,引起骨質吸收,進一步產生溶骨性損害而致骨痛。骨病變以頭顱骨最多見,其次為下肢骨、肋骨、骨盆和脊柱等。
  其他能引起骨痛的血液病還有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惡性組織細胞病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但較少見。

  二、非血液病性骨痛
  1.骨折。
  2.骨腫瘤。
  3.骨結核。
  4.化膿性骨髓炎、脊柱炎。
  5.骨(髓)轉移癌
  原位癌多位於前列腺、甲狀腺、乳房、肺和腎臟等,大量腫瘤細胞引起骨髓腔內壓力升高和骨骼破壞,導致骨痛。
  6.腎性骨營養不良症
  包括纖維性骨炎、腎性骨軟化症、腎性骨質疏鬆症和腎性骨硬化症。尿毒症患者由於鈣磷平衡失調,長期低鈣高磷,引起繼發性甲旁亢,使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引骨鹽溶解、骨質重吸收、骨骼膠原基質破壞,代以纖維組織,形成纖維性骨炎,嚴重者發生囊腫樣損害。加之代謝性酸中毒,動員骨中鈣到體液中緩衝,引起骨質脫鈣和骨質疏鬆症。尿毒症患者由於腎組織不能生成1.25(OH)2-D3,鈣從腸道吸收減少,血鈣降低使骨組織鈣化障礙,引起腎性骨軟化症。以上骨病變均可導致自發性骨折,引起骨痛。
  7.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甲旁亢)
  甲旁亢時由於甲狀旁腺素(PTH)分泌過多.鈣白骨動員至血液循環,引起高鈣血症,PTH還能促進1,25-(oH)2-D3生成,促進腸道鈣的吸收,進一步加重高鈣血症,從而引起廣泛骨質吸收脫鈣,嚴重時形成纖維囊性骨炎,可出現骨骼畸形和病理性骨折,引發骨痛。
  8.骨質疏鬆症
  正常成人期骨代謝受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雙重作用,使舊骨吸收與新骨形成處於平衡穩定狀態,當骨吸收過多或形成不足均可導致骨量減少和骨徽細結構破壞,形成骨質疏鬆。骨折是骨質疏鬆的主要併發症,多見於髖部及椎體骨折,除骨折引起疼痛外,在骨量減步期就可以出現全身骨骼疼痛,尤以腰背痛最為常見,其次是膝關節、肩背部,此乃由於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壞、消失,骨膜下皮質骨的破壞引起。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