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中國丹東人「同情」朝鮮令人印象深刻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3 2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13 13:26:20    來源   CHN強網論壇



    金正日逝世后,朝鮮和中國觀察家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類似蘇聯政體研究的工作,試圖解讀平壤的精英政治。但在朝鮮邊境另一側居住的普通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共產主義鄰國發生的變化的呢?
  
  我來到了丹東,一個位於中朝邊境的中國口岸小城,我想對朝鮮這個「隱士王國」獲得一種更具顛覆性的看法。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許多丹東人對他們鄰國人的同情。在北京,問及朝鮮,人們的標準答案與西方較為相似:「他們瘋了,很難想像那兒的生活。」
  
  但在丹東卻很少能聽到此類反應,丹東人能越過鴨綠江清楚地看到朝鮮,許多人一直從事跨江邊貿。更多人告訴我,「他們的確很窮」以及「他們沒有我們發達」。
  
  對於丹東的年長居民而言,眺望鴨綠江對岸就如同回望中國的過去。一名老伯指著我們面前朝鮮荒無人煙的地平線,其間只點綴著幾根工廠煙囪,然後跟我們身後丹東的高樓大廈做對比。他說:「中國30年前就是這個樣子。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們現在還是這樣:貧窮和落後。」他和中國大多數居民一樣,認為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改革大大改善了生活水平,他很高興中國能走出過去。
  
  但並非所有丹東居民都持同樣的積極觀點。丹東也有人在改革進程中失意,對於他們而言,眺望朝鮮給他們提供了回憶好時光的機會。一名年長婦女以販賣中國邊貿商人帶回的朝鮮煙和郵票為生,她告訴我:「在朝鮮,人人很窮,但人人平等。在這兒,富人太富,窮人太窮。」這名婦女曾在一家國營紡織企業工作,她回憶起毛澤東時代充滿了渴望與感情。當時她收入穩定,工作有保障。但她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改革中下崗后,便生活艱難,由於教育水平有限,找不到全職工作。我問她是不是覺得朝鮮的體制比中國好。她停頓了好一陣子,然後告訴我說「是的」。
  
  對於那些有能力利用時機的人來說,朝鮮象徵了經濟機遇。除了政府發起的援助與邊貿往來之外,日益活躍的跨境貿易與政府毫無關係。一名在丹東開了家衛星電視天線商店的婦女對我說:「我們跟他們什麼生意都做。批發商到這兒來,購買衛星天線賣到邊境那邊去。他們顧客很多。有的賣給在那兒做生意的外國人,有的賣給朝鮮有錢人。」她說,目前生意還沒中斷過,「過段時間才能看出金正日之死會不會有影響,現在還是照常營業。」
  
  金正日之死和寒冷的天氣似乎對非正式的邊境旅遊業沒有產生任何影響。不計其數的船隻向遊客提供江上遊覽服務,還有許多旅行社提供朝鮮游項目。在鴨綠江邊有個婦女朝我走來,說給1000元就能帶我過江:「我們能帶你到對岸,你可以四周走走看看,然後把你帶回來。沒問題。」我禮貌地拒絕了她。
  
  丹東青年人的觀點截然不同。對於他們中的一些人而言,接觸朝鮮是逃離小城市無聊生活的一種辦法。
  
  一名22歲的學生和兼職導遊告訴我,她和朋友們覺得,租條小船,帶人過江旅遊,丟給對岸的朝鮮人筆甚至紙杯很有意思。她說:「太好玩了,他們拿到我們給的東西特別高興。」
  
  然而,在丹東,人們並未遺忘中朝關係的地緣政治意義。我問丹東一個賣朝鮮小玩意兒的店主,金正日逝世對他的生意有什麼影響。他說:「現在還沒有什麼變化,也不會有什麼變化。」他接著問我從哪裡來,他說:「你看,如果我們放任朝鮮崩潰,美國人,你們英國人,還有日本人,將到我們邊境上試圖干預我們的政治。朝鮮是我們的好朋友。現在不會有任何改變。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