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蒙古出現一種驚人現象,令中國人徹底炸開鍋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1 2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9 13:02:14    來源  CHN強網雜談



      與中國交往,蒙古心存擔憂 2010年4月,蒙古國總理參加了在中國南方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他先是在北京與中國總理會晤,接著飛赴香港與當地高級官員商談本國企業在香港上市事宜。
  
  蒙古國總理的中國之行顯示了兩國逐漸熱絡的官方關係。過去10年來,中國一直是蒙古的主要貿易夥伴和投資者。中國深入蒙古的經濟,耽擱已久的蒙古礦藏開採 也引發高度期待,這些都是驅動兩國關係的動力。然而,雙邊關係繼續受到其他文化、心理和歷史因素的干擾,預示著未來兩國關係進展的局限。
  
  經貿關係的迅猛發展令許多蒙古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烏蘭巴托60所大學和中小學,包括美國人的學校和國際學校,紛紛開設中文課以滿足學生對學習中文的空前 興趣。2009年8月以來,蒙古伊茲尼斯航空公司新開通了從烏蘭巴托到中國內蒙古海拉爾一周兩趟的航班。去年夏季,蒙古國政府還邀請四川地震災區的學生赴 蒙「休養」。
  
  對於中國願意為其提供物資援助這點, 蒙古通常很感激,如3月份中國向受困於暴風雪的蒙古游牧民緊急供應了300噸大米和麵粉。雙邊關係在聯合國維和軍事訓練等領域也在強化。2009年7月, 來自兩國的軍人在北京某基地進行了6天訓練。這是中國首次與外國舉行聯合維和演練。
  
  與此同時,蒙古國內的公然******情緒高漲,這反映出蒙古人擔心遭到種族和經濟的殖民化。這種擔心源於歷史上的敵對關係,而蘇聯長達70年鼓勵蒙古人把中國人看成敵人的做法,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蒙古媒體經常指責中國人故意輸入有缺陷的產品、偷走街頭的孩子賣器官,並播放節目稱中國男人誘姦蒙古女人。更可怕的是,近年來蒙古國內出現了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失業年輕男子構成的極端幫派和組織,他們經常對中國人發出死亡威脅。
  
  最令人擔憂的或許是官方對這種******極端主義視而不見。蒙古國政府和所有主要政黨,在一定程度上是操縱極端民族主義情緒討好公眾以撈取政治好處。烏 蘭巴托的中國商人認為,對華人的攻擊具有政治動機。媒體誇大中國人滲透蒙古礦業以及中國的劣質食品,這助長了仇恨和暴力。
  
   這種民族主義直接影響到中蒙貿易,這從當前蒙古國議會辯論如何開發塔班陶勒蓋就能一目了然。將該地區的煤、金、銅和鈾礦運出需要修建一條新鐵路線。其中一 個方案得到莫斯科支持,但跟俄羅斯鐵路線相連要在400公裡外。相比之下,若新修鐵路直接通往中國,將只有80公里。但后一個方案遭到蒙古國家安全委員會 和政府的反對,他們認為將該礦與中國鐵路系統相連有違國家利益。這表明,蒙古國對中國的一貫害怕情緒仍然壓倒潛在的經濟利益考慮。
  
  中國和蒙古要走向崛起,成熟的歷史觀必不可少。
  
  對於中國人來說,蒙古是一個特殊的國度。因為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蒙古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對於中國人來說,蒙古又是一個陌生的國度。我們對這個與中國有4000多公裡邊境線的鄰國,是那麼無知,以至於國內有些人還在一廂情願地談論「回歸」的可能。
  
  「回歸,是 100%沒有可能的。」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在蒙古的中國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不容置喙。關於蒙古大呼拉爾第43次討論回歸中國的議題,也純粹是好事之徒的畫餅充饑。現實情形是,蒙古人拒中國千里之外尚且不及,又何談投懷送抱呢?
  
  「想知道中國人在蒙古人的心裡是什麼位置嗎?日本人在中國人心裡是什麼樣,中國人在蒙古人心裡就是什麼樣。」一位在蒙古生活了多年的朋友這樣跟我說。
  
  中國人在蒙古的真實境遇?到過蒙古的中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不愉快的經歷。我去蒙古之前,朋友就告誡我說,自己一個人要小心,特別是晚上的時候,要離街上的醉鬼遠一點兒。
  
  Idre』s Guest House酒吧的老闆曾經對我說:「我從不接待中國人,因為你分不清誰是生意人,誰是旅行者。」他很坦誠地當著我的面表達自己對中國商人的厭惡感。
  
  中國在蒙企業是這種抵觸情緒的最大受害者。山東正元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向我提及,2003~2005年間,正元公司在蘇赫巴托省開發金礦時,當地的環保警察 與縣長經常會來找麻煩。2006年在公司另外一個項目場地,地方環保警察讓所有中國工人站成一排,在太陽底下站著,自己則坐到蒙古包里喝起酒來。「這是一 種侮辱,但我們又不得不忍氣吞聲,其他的外資企業便不會受到這樣的對待。」正元公司負責人李德亮對此表示無奈
  
  在烏蘭巴托,曾有多名中國勞工向我傾訴自己在蒙古被打被抓的遭遇。我在二連浩特的一個朋友也曾親口告訴我,前幾年他曾在蘇赫巴托廣場被小偷偷去手機,誰知追到小偷后卻被當地警察帶到警察局,小偷被放走,自己反而挨了打。
  
  在蒙古的中矇混血兒,一般不會主動對別人談及自己的中國血統,特別是有中國血統的蒙古官員對此更是諱莫如深,因為這是斷送政治前途的危險舉動。
  
  我在蒙古時值奧運,現任僑協會長李有生對我說,中蒙選手爭奪射擊金牌時,蒙古選手手槍出現問題,當時電視台主持人脫口而出,是不是中國人搞得鬼?一家大眾 媒體的主持人在毫無調查的情況下,口無遮攔,無疑是不負責任的。然而這「脫口秀」的背後,卻有著更深層次的動因。
  
  蒙古人對中國人的種種不友好,蒙古媒體無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往往將集於一點的事情渲染成一個面,以至於中國大使館不得不做一些公關工 作來維持中國在蒙古的形象。然而,如果當地報紙做了關於中國的正面報道以後,往往不久就要再做對應的負面報道進行中和,由此可見其國內讀者的社情民意。蒙 古的政黨同樣如此,在議會選舉中,反華往往成為選舉的政治籌碼。在一個民主國家,這至少反映了當地民眾的好惡。
  
  在蒙古如此的輿情之下,中國民間要求蒙古回歸的民族主義者們,無疑缺少更深層面的思考。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只顧自己在網上自說自話,有時只能幫倒忙。
  
  2006 年,是對中蒙關係頗具考驗的一年。只因這一年是大蒙古國建立800周年。前中國駐蒙大使高樹茂出於淡化歷史、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考慮,說出了「成吉思汗 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既然我們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就要共同發展」的話,結果依然被蒙古媒體列為最不受歡迎的外國人之一,說這是大國沙文主義的表現。
  
  高大使這樣說過:中國的崛起,歷史觀必須走向成熟,坦率地說,歷史問題不正視,很多周邊國家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國家發展是有階段的,有一個大的長遠的戰略 利益在其中,國家一再強調尊重蒙古主權,但是我們民間卻有不同看法,不能說這些人是不愛國的,但要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駐蒙使館工作的多位朋友在談及中蒙當前的主要問題時,都不約而同提到「增信釋疑」這四個字。的確,如果做一下換位思考,小泉去靖國神社參拜,中國人尚且暴 跳如雷。當蒙古懂中文的人打開中國網站,看到的都是要求收回蒙古的言論時,蒙古人會怎麼想?這個問題繞不過去,中蒙民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友好往來。
  
  博物館反映的歷史觀?中國人對蒙古特殊的情感,全因我們的「海棠葉」情節。而蒙古人對中國人的種種不友好,也起源於這片「海棠葉」。不同的是,中國人對這片海棠葉充滿嚮往,蒙 古則充滿厭惡。二者的根本分歧在於中國將蒙古建國看作國家分裂與領土缺失,蒙古則看作是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看成自己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徹底擺脫了中國 將近300年的「殖民統治」。
  
  我的蒙古朋友孟和在跟我聊歷史的過程中,曾反覆用到「征服王朝」這一概念。「蒙古在元代也曾征服過中國,為什麼不說現在中國是蒙古的一部分呢?」
  
  蒙古人這種史觀的敘事範本,全部躺在它的國家博物館里。位於首都烏蘭巴托市中心蘇赫巴托廣場西北的國家博物館共由10個分館組成,記錄了從匈奴王朝到蒙古 國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通過展品的內容、陳列樣式與展館大小等細節,我們可以了解蒙古人對自己的歷史究竟是持怎樣一種態度。
  
  與中國民族大一統史觀不同,蒙古國人並不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蒙古國家博物館的牆上,這一點被特彆強調出來。蒙古國家博物館在不同展廳里是這樣 敘述自己國家歷史的:匈奴帝國,鮮卑帝國,柔然帝國,突厥人建立的突厥帝國、藍突厥帝國、維吾爾帝國及最後的蒙古帝國、滿族統治之下的蒙古、革命前夜的蒙 古、共產主義時期的蒙古與民主化后的蒙古。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博物館,在看似千奇百怪種類繁多的展品背後,實際上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即向參觀者證明自己國家民族的正統性與唯一性,蒙古國家博物館也 不例外。蒙古國家博物館展廳的歷史排序,無疑是想告訴參觀者,蒙古國是自古以來中亞各個帝國的合法繼承者,歷史上各個帝國的統治者或是蒙古人的直接祖先, 或與蒙古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兩千多年來,中亞的居住者、建國者與統治者的後代,便是現在的蒙古人。蒙古國家博物館告訴人們的,並不只是蒙古人對國家正 統的申述,還有他們對外來統治者的態度。滿族或者中國,在這裡被當成一個侵略者的角色,用來批判。
  
  突厥王朝的展廳,是蒙古與代表土耳其政府的土耳其國際合作機構共建的,因為突厥帝國創立者的後裔就是現在的土耳其人。蒙古人能坦然面對古代突厥人的統治,卻無法坦然面對滿族或者中國人的統治。
  
  照理說,從1636年清軍入關前征服內蒙開始算起,到1911年清朝滅亡,有清一代對外蒙古統治將近300年,比起後來蘇聯70年的間接「統治」要長出很 多。但如果你到蒙古國家博物館就會發現,300年歷史的第五展廳「滿族統治下的蒙古」,不及「共產主義時期蒙古」展廳的三分之一,是10個展廳中空間最小 的。
  
  第五展廳展品的內容只突出兩個主題:軍事與刑具。前者強調清朝對蒙古的軍事征服;後者用圖片加實物刑具的方式,刻意突出滿族統治的殘酷、黑暗。實際上稍對蒙古歷史了解的人,只要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就可以看出蒙古國家博物館陳述立場的偏頗。
  
  1921 年蘇聯控制蒙古以後,沒收佛教寺院的財產,摧毀廟宇,逮捕喇嘛,基本上毀滅了藏傳佛教。在1932年蒙古出現反抗蘇聯的行動后,蘇聯當局開始在蒙古進行清 洗迫害。從1933~1953年,有36000人死亡或失蹤,而當時的蒙古只有73萬人。短短20年間,這個國家將近5%的人非正常死亡。在文化上,蒙古 遭受了與越南同樣的命運,傳統蒙文被改為俄羅斯式的斯拉夫文字,隔斷了他們自身文化的傳承。
  
  以上數據都來自蒙古國家博物館,對比便知,第五展廳描述清朝對蒙古的殘暴統治,只是大而空的宏觀論述,缺少歷史證據的支撐,卻幾乎佔到整個第五展廳的三分 之一;而蘇聯統治下對蒙古貨真價實的殘暴統治,卻隱藏在共產主義時期蒙古工業化大生產的成就展品中,被輕描淡寫般帶過。這分明是用政治來解釋歷史,用當下 來詮釋過去,印證了克羅齊那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名言。
  
  在第七展廳「革命前夜」里,有一段描寫更是赤裸裸地表現了蒙古人對中國商人的憤恨,現照錄如下:「中國商人充斥鄉間,從牧民手中以低價收購皮革、羊毛、駱 駝毛等商品,再將這些商品高價賣出,迫使蒙古人負債纍纍,由於牧民不能讀懂中國商人的賬本,中國人因此很容易耍花招,蒙古人經常反抗他們的壓迫。」
  
  蒙古國家博物館在這段文字旁,別有用心地配上了一幅沒有具體出處的圖片,上面是一個帶著鐐銬正在受刑的蒙古人,暗示中國人對蒙古的殘暴統治。在這裡,滿族人的官府與漢人的商人都是被當作中國人來看待的。
  
  1911年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宣布自治,八世呼圖克圖出任皇帝。1919年北洋政府派徐樹錚將軍入蒙,解散自治政府,外蒙古重歸中國。「蒙古如此之少的人無法與中國人抗衡,先後向俄、日、英、法、美求救,但均遭拒絕。」蒙古國家博物館回憶這段歷史時這樣記錄到。
  
  在蒙古國家博物館的描述里,從沒有「分裂」這樣的辭彙,他們形容北洋政府的軍隊時用到的辭彙是「入侵。」其中一幅北洋軍在廣場閱兵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兵士們看上去趾高氣昂,旁邊的英文圖說是:中國政府撤銷蒙古自治的一個慶典。
  
  這是該展廳極少有英文圖說的一幅照片。這頗讓人奇怪,與其他展館相比,這個展館的英文解說少的可憐,只有在涉及「中國軍隊侵略」的內容上,才會出現英文圖說。我因此懷疑是有些歷史蒙古人不想讓外國遊客知道。
  
  其中一幅1919年徐樹錚與蒙古王公貴族的合影或許可以印證我的想法。照片中立者為徐樹錚與蒙古貴族,右側與后立者為北洋諸將,背後是各國國旗。這至少表 明,當時徐的介入與取消蒙古自治,是得到部分蒙古上層與國際支持的,這或許頗讓現在的蒙古人感到難堪,因此英文介紹便被隱諱不提。
  
  中國人被區別對待的現實原因
  
  歷史永遠是現實的拐杖,現實才是行走著的雙腿。中蘇關係惡化以後,蘇聯控制下的蒙古也被灌輸了反華教育。但據在蒙古生活多年的老華僑回憶,那時的蒙古民間,對中國並無反感,只是兩國政府彼此保持距離。
  
  然而今天的情況卻剛好反了過來。如今,中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蒙古最大的貿易夥伴,中蒙貿易額占蒙古貿易總額的50%,用駐蒙大使館政務參贊柴文睿的話說就是,過去蒙古是反華但不反華人,而現在蒙古人卻比較反感中國人。
  
  中國敞開國門以後,一批中國商人裹挾著偽劣商品來到蒙古淘金。這些人在蒙古人眼中的形象,與蒙古國家博物館里描繪的中國商人並無二致。這部分人是抹黑中國 的先鋒隊。隨著中蒙經貿往來的加深,淘金的大部隊紛至沓來。據中國使館統計,去年一年中國公民赴蒙人數達20萬人次。在人口只有280萬人口的蒙古,這個 比例相當大。這20萬人次,又大多集中在人口只有130萬的烏蘭巴托,難怪蒙古人會驚呼:「中國人來了!」
  
  如今在蒙古國,中國人幾乎涉足到了所有的商業領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礦產與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至於很多蒙古人會抱怨說,中國人正在掠奪他們的資源,搶奪 他們的飯碗。很多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在蒙古偏偏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將自身的惡劣品行帶入蒙古。一些華僑向我反應,有些中國老闆在當地一擲千金,隨意追求蒙 古女人,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這些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蒙古人由此生成的,便不僅僅是抱怨,還有嫉恨。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國民的經濟狀況遠不如蒙古,那時蒙古認為中國是個窮國,現在卻完全顛倒過來,這裡面不能說沒有妒忌的心理因素在作祟。
  
  除了嫉恨,在蒙古國人最深層的心理層面上,還有對中國的恐懼。如果你有機會站在博格達山頂俯視整個烏蘭巴托,你就會體會到蒙古人的這種恐懼。蒙古國全國人 口只有280萬,只相當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人口。當一個國家一半的人口可以被一眼望穿的時候,當一個國家主要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夾在幾山之間的時候,又有 誰會對旁邊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放心呢?駐蒙大使館政治部主任孫洪量說的更為到位:「與其說蒙古恐懼,不如說他疑慮,包括蒙古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不 知道中國以後要走向何處。」
  
  給兩個大國當了幾百年夾心餡餅的蒙古,當然深知自己的境遇。300年前,在中國與俄國之間,蒙古選擇了前者;1911 年,蒙古則選擇了後者。在蒙古人看 來,這兩次選擇都是處於被迫,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在1989年蘇聯解體,蒙古再一次獲得選擇權的時候,變精明的蒙古選擇了「多支點」外交:用合縱連橫 之術來對付中俄,這使得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與這兩個國家叫板。
  
  中國人在烏蘭巴托的得到不友好待遇,與這個城市無度失衡的城市化也有關係,這是更深層次的一個原因。據孫洪量介紹,原來烏蘭巴托只有80萬人口,且多是受 過良好教育的階層。隨著牧區經濟的不景氣,大量牧民進入城市,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於是便聚集在烏蘭巴托周圍,形成了現在城市周邊的棚戶區。
  
  蒙古又是一個人口結構年輕化的城市,人均年齡不到30歲,這些年輕人在城市中找不到自身定位,剩下的便只有對社會的不滿。由於有大量的務工人員在蒙古,加之歷史與現實的種種原因,中國人理所當然的成了蒙古向外引導社會矛盾的替罪羔羊。
  
  蒙古現在的民族心態,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浮躁。蘇聯統治時期對藏傳佛教的禁絕,和共產主義信仰的破滅,造成信仰上的真空;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外部勢力的介入,造成不知所措。蒙古人還沒有做好準備,還不能用一種發展中國家的、上升中國家的平和心態來對待外來衝擊。
  
  蒙古還是一個驍勇好鬥的民族。對外國人,許多中國人骨子人里有一種敬畏,蒙古人卻相反。蒙古國人總希望挑戰外國人,這是一種淪肌浹髓的草原性格,這種性格也是促成中國人遭受不友好待遇的另一因素。
  
  在烏蘭巴托最時尚的迪廳METRO POLIS,我親眼看到過蒙古人挑釁歐美人的場面。在烏蘭巴托的大街上,你會發現,幾乎找不到一輛沒有划痕的汽車,他們開起車來像參加那達慕。韓國人、日本人在蒙古也有過不敬遭遇,只不過中國人的不幸更為普遍而已。
  
  轉機悄然來臨
  
  否極泰來,事分兩面。在蒙古國旗里有一個中國道家的陰陽圖案,這表明蒙古人也相信陰陽轉換的道理。中蒙民間的友好往來,雖說任重道遠,但在某些地方,這種 轉換已經悄然發生。蒙古人對中國人的缺乏善意,從另一面分析,正是中蒙民間交往不斷加深的表現。我接觸到的蒙古人中,凡是去過中國特別是北京上海這樣大城 市的,對中國的態度便明顯積極。據統計,去年一年蒙古公民赴華人數已經達到60萬人次。
  
  此次汶川地震發生后,蒙古許多企業、個人到中國大使館來弔唁、捐款,原計劃進行3天的哀悼活動,結果進行了半個月,總計捐款280萬人民幣。對於蒙古這樣的國家,已屬不易。
  
  一、外蒙古獨立以來長期處於蘇聯沙文恐怖主義統治之下,痛受斯拉夫殖民文化之毒害,徹底放棄傳統蒙古文字,竟然編製出富有殖民色彩的斯拉夫文字,培植了大 批蒙奸,甘心充當蘇聯走狗,差點要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與內蒙古人民製造了民族文化分裂,公開批判成吉思汗為歷史罪人,禁止崇拜成吉思汗的民間活動,時時 攻擊責罵中華統一之大勢所趨。外蒙古本來屬於亞洲典型蒙古人種,也屬於東方東亞文化類型,但是目前嚴重被斯拉夫異化,變成了非歐非亞的怪蛋,外蒙古經濟非 常貧窮,人口還沒增長,反而不斷減少,現在才200萬人。
  
  歷史上成吉思汗、忽必烈帶領蒙古人首次消滅中原各分裂勢力,統一併建立了元朝,和中原大陸連成一片,對於中華民族大家庭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儘管近代外蒙古 分裂獨立,但是內蒙古人民仍然擁護中華統一大勢。現在我們蒙古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更好繼續蒙古文化,尊敬成吉思汗為中華民族英雄,經常舉辦紀 念他的民間活動,受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支持。普通內蒙古學校實行蒙文教育,兼學漢語,內蒙古各地到處都可以看到蒙文標語。我們蒙古族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人均GDP達到2000多美元,人口穩定增長,已達2400多萬人
  
  二、根據外蒙古有關部門統計,近40餘年來,外蒙古國土面積的42.5%已經不同程度地荒漠化,而且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在外蒙古的許多地方,即使 夏季也很難見到綠洲,森林大量減少,草原植被遭到破壞,降雨和降雪減少,土地沙漠化,這一切已在外蒙古媒體中得到反映。但是外蒙古經濟困難重重,目前還無 力治理生態環境荒漠化的局面。
  
  目前,一條布滿生氣和活力的綠色生態屏障正呈現在內蒙古的大地上。從1998年到2003年,內蒙古森林面積從2.8 億畝增加到3.2億畝,森林覆蓋率從 14.8%提高到17.5%,平均年增加森林覆蓋率0.56%,是上世紀80年代的十倍.1998年開始,先後在這裡實施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 還林退牧還草和天然林資源保護等8大生態建設工程,到2010年之前總投資達120億元。採取措施保護現在的沙區植被,嚴禁亂砍濫伐,亂采濫挖。合理利用 草場,生態明顯好轉。
  
  三、外蒙古是內陸國家,脫離中國而分裂獨立以來,仍然以牧業為主,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還在俄羅斯債權或外資勢力的絕對控制之下,經濟發展極為緩慢,目前外蒙古人民生活非常貧困。蘇聯解體后,國際上非常孤立,對中國還存懼怕感,設法討好美日。但外蒙古人民念念不忘中華祖國故鄉。
  
  經過50多年非凡是近20年的經濟建設,內蒙古已經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商品糧、畜產品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並正成為中國跨世紀能源工業戰略基地的重要組成 部分。依託能源、礦產優勢快速發展的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後勁。西部大開發,必將進一步發揮內蒙古的現有優勢,加速產業 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進程,再造經濟發展的新優勢,使內蒙古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
  
  俄羅斯驚嘆難以置信 中國在蒙古出手太快了
  
  中國8月份的進口值大幅增長,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4%以上。
  
  當我通過手機知道這個消息時,正站在蒙古的一個山頂上,看著犬型液壓挖掘機在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礦上作業。這或許是個意外發現,但中國進口增長與利用蒙古的礦產資源密切相關。
  
  蒙古正處於史無前例的高速增長的初期階段。這個前蘇聯衛星國的經濟總量只有50億美——還不及英國的澤西島。但在今後10年,蒙古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能增至目前的3倍。這是因為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是驚人的資源「圈地運動」的焦點。
  
  從北部山區到南部的戈壁沙漠,在蒙古的地表下蘊藏著巨大的礦產財富。蒙古的煤炭、銅、金和鈾資源近來已成為世界採礦業經常談論的話題。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0

主題

69

帖子

80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2
沙發
Lanzi 發表於 2012-1-14 07:18 | 只看該作者
弱者的心態,就像中國人對日本人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7: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