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真正讀懂明史的人大概只有毛澤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0 0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12-01-09 16:41:17  來源:《傷於財政 毀於金融》  作者:盧麒元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將李自成的失敗歸咎於政治與軍事決策失當。這一結論似是而非。李自成進北京后,確實失誤頻頻。有三件事最具有代表性:義軍劫掠京城;激反吳三桂;錯殺李岩。這些事件從直觀的角度看,確實屬於政治和軍事範疇,但卻有著深刻的經濟背景。李自成真正的問題出自於財政。「迎闖王,不納糧」。一句話就斷絕了李自成的正規財政來源。起義軍的財政來源竟是吃大戶,這種劫掠型財政,必然演變成為進入北京后的「驕縱」。沒有系統的財政建設,地方官吏無錢正常運作,只有反正或降清。部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必然思去,殺李岩實屬無奈。李自成由於不懂經濟,最終輸掉了政治和軍事。中國歷史學家治史太過重視政治與軍事,疏忽了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經濟。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財政。


    毛澤東則不然。毛澤東進北京,不僅僅注意了戒驕戒躁,不僅僅注意了政治協商,不僅僅注意了封官授銜。最要緊的是全面開始進行土地改革,並逐步開始城市工商業的改造,在此基礎上發行人民幣。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財政主動權。對於這一點,毛澤東的對手蔣介石體會最深,在他的日記里反覆提及這一點,並十分感佩。以此為鑒,蔣介石在台灣進行了土地改革,並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培育經濟,保障供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財政政策與制度,這才是毛澤東高明之處。


    事實上,古今中外王朝興衰大體上都與財政有關。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2-1-13 01:30 | 只看該作者
前蘇聯的垮台,實際上是垮在政府財政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7: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