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段艷情,折射出中朝間的愛恨關係

[複製鏈接]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1-12-22 1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都說高麗人比較極端民族主義,但夾在中、日兩個強鄰之間,若沒有這點脾氣,只怕早成了中國的一個省。不說古代的打打殺殺,朝鮮自明朝成為中國的一個藩屬國,算起來有500多年歷史,受中華文化影響深遠。甲午戰爭后被日本吞併50年;冷戰中又熱戰三年,至今分裂近60年,如果從朝鮮人的角度看他們的歷史,可說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

1、話說清末1863年,12歲的李熙當上了朝鮮國王,由他的父親大院君李昰應攝政,李熙是個很懦弱的人,但他有一個很強勢的爹大院君,15歲后又有了一個很強勢的媳婦閔妃(即明成皇后,但因藩屬國地位,皇后降級稱妃了,呵呵)。

十年後,這強勢的公公和強勢的媳婦就開打起來,公公不肯還政於兒子,做媳婦的自然跳出來和公公對著干。閔妃年輕思路活,她這時是親日本的;大院君則保守並堅決排外,是反日本的;日本正逐步染指朝鮮,而大清則穩坐藩主國寶座,於是這家務事就打成了國際紛爭。

先是媳婦閔妃按法理搞定了公公,迫使大院君還政於兒子李熙;后是公公煽動兵變,打跑了媳婦,殺散了閔妃的勢力,這就是1882年的壬午兵變。本來家務事到此也就拉倒了,頭腦發熱的大院君乘勝攻打日本使館,殺了日本住朝人員,日本藉機決定派兵大舉入侵朝鮮;而大清國再也不能穩坐釣魚台,同樣派兵入朝。

2、不能總說清朝腐敗無能啊,大清國得知日本要出兵的消息僅十天,淮軍吳長慶、丁汝昌的兵馬就登上北洋水師的戰船出發了,先聲多人。清軍在朝鮮仁川登陸,其第一先遣營的指揮官是臨時代理的,後來大名鼎鼎的袁世凱,時年23歲,何等的少年英雄啊!

清軍入朝可不同於志願軍入朝,清軍士兵吃喝奸賭,比較禍害騷擾當地百姓。袁世凱一看軍紀渙散不行,抓了幾個典型士兵,當眾斬首,既整頓了軍紀,又維護了大清藩主國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小袁能變成後來的老袁,此刻已初顯其才華和手腕。

清軍入朝後的使命開始也是模糊的,日軍尚未出動,本也沒打算和日軍決戰;大院君和閔妃之爭是公媳的家庭恩怨,幫誰好呢?照常理大院君攝政多年,又是反日的,而閔妃是親日的,清軍應該輔佐大院君;但他發動兵變,推翻大清冊封的李熙國王,雖然是老子打兒子,但也違反君臣之道,又擅自招惹日本人,才有今日之混亂局勢。

權衡得失之後,清政府決定懲罰大院君、恢復李熙的國王地位。又是小袁世凱出計,吳長慶在自己的軍營里擺下鴻門宴;大院君此時也摸不清大清國的意圖,覺得自己既然把持著朝政,和大清的關係歷來不錯,又反日本,應該問題不大,於是就帶著隨從來赴宴了。吳長慶是老人顧情面,頗有當年項羽之不忍下手;小袁就不管那個了,帶著親兵衛隊,七吃喀嚓就把大院君帶來的朝鮮護衛給砍翻了,將大院君一綁,連夜用軍艦押往中國天津,后被軟禁在保定三年有餘,才被清釋放返朝。各位,大清國此刻的威風,真比美軍之入侵巴拿馬還要強一頭啊。

3、接下來清軍平定兵變,扶李熙重新當國王,閔妃再次把持朝政,此刻閔妃想不親華都不行了。而袁世凱繼續領軍維持朝鮮的安定,並挫敗日本勢力的反撲和政變,成為清政府總督朝鮮事宜的全權大使。閔妃是年親貌美的小嫂子,袁世凱是血氣方剛的欽差大臣,又都大權在握,兩人公務交往繁忙、一來二去就來電了。正史記載不多,但野史流傳不少,說起來就比較傷高麗人的民族感情了,怎麼說閔妃當時也算是母儀朝鮮的皇后啊。

中方的版本是,二人也擔心此事若敗露,於法理世俗上都不好交代,閔妃便想出一條計策,在自己娘家找了一個妹妹碧蟬,將其許配給袁世凱,閔妃則借探望妹妹之名,常來袁世凱家。韓方若說起這段事,大概就算閔妃使用美人計,將袁世凱籠絡,使朝鮮國王的江山風雨飄搖中又穩固了十多年。

甲午戰爭后,日本控制了朝鮮,閔妃地位岌岌可危,失去大清依靠的閔妃試圖尋找俄國依靠,但終歸天遠地遠。1895年10月,日本人發動事變,攻入閔妃居住的宮殿,將她殘忍殺害,毀屍滅跡,一代高麗紅顏就此結束自己傳奇一生;不過悲慘的結局,讓這位實質上和大清慈禧太后類似的女人,留下了正面的歷史形象。

日本人殺害閔妃后,又籠絡她的政治老對手大院君出來當傀儡,這位和媳婦鬥了大半輩子的公公,以自己年老心灰意冷為由,保住了作為一名高麗人應有的底線,沒有留下歷史罵名。而閔妃當年的中國藍顏相好袁世凱,則還要再續傳奇26年,一度光芒四射耀中華,可嘆黯然退位千古一失足。

4、1894年,清軍在甲午戰爭中敗局已定,袁世凱隨清軍撤回,帶著閔妃的妹妹碧蟬金氏和她的兩個朝鮮丫環回國。這老袁妻妾成群是眾所周知的了,但比較扯的是,他把人家朝鮮公主帶回國后,竟然人人平等,拿金氏的公主身份不當回事兒,和兩個丫環一併全部收為姨太。

還按年齡大小,丫環吳氏為二房,生四子二女;金氏公主為三房,生二子三女,包括比較知名的二子袁克文,著名的華人物理學家袁家騮和吳健雄是金氏的孫子和孫媳婦,命運也算對得起這位高麗公主了;丫環吳氏為四房,生一子三女……哎,老袁真乃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啊!

總結: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將割裂和片面的歷史傳達給民眾,使國人既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也不能客觀了解別人。就說這中朝、中韓關係,如果只講抗美援朝血與火的友誼、或奇襲白虎團的打擊侵略者,中國人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北韓為何那麼忘恩復義,也察覺不出南韓極端民族主義背後的無奈和心虛(越小的狗叫得越歡)。

看袁世凱登陸朝鮮、誘捕大院君、和朝鮮皇室女性的瓜葛這段歷史,作為中國人,我個人的感覺就一個爽字;但作為當時的高麗人,如閔妃,委曲求全、夾逢中求生存空間,只有屈辱二字。作為一個被夾在強國之間的小棋子,朝鮮人命中就是被人推來搡去的,自己也習慣了左右搖擺找靠山,找到了靠山又要提防被強大的靠山吞併,反過來再找一個靠山搞平衡,中俄美日都被拉進高麗人四兩撥千斤的遊戲場。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中國是朝鮮的天然靠山,朝鮮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最重要,中國幫朝鮮最鐵心,但中國也是最有可能真正吞併朝鮮的強國。中國面對這樣一個小兄弟,追求同志加兄弟的親密關係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也自降身份。高麗人是親戚,但未征服前不是可靠的盟友;朝鮮半島不是中國的橋頭堡,但是中國的戰略緩衝地帶和勢力範圍。

了解清末這段中朝歷史,也回答了「抗美援朝該不該打」的問題,右派們從韓戰由北方挑起、士兵傷亡大、換來一個金家王朝等等入手,說明抗美援朝冤枉打了。就事論事看,這些分析似乎有道理,但用歷史的大視野看,連沒落的清王朝都出兵朝鮮維護自己的勢力範圍,中共新政權更不應該做縮頭烏龜。同理也適合「抗美援越該不該打」,拿中國人勒緊褲腰帶援越說事的人,同樣是用細節去混淆全局。

中國是世界強國中的相對弱國,戰略上一直遭受更強國家的政治軍事擠壓,自己的軍事力量又不可能象美國那樣全球動武,但人家打到家門口的,中國一定要借近地之利,堅決將前來挑釁的外部力量打回去,說來也是一種以攻代守、不得以的國家戰略,若連這都做不到,就沒得談了。只要達到了保持周邊勢力範圍和緩衝地帶的戰略目標,就不能用具體行動中細節上的得失過錯,否定整個戰略的全局正確性。


編輯和原創:海外憤青,倍可親,2011-12-21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沙發
sousuo 發表於 2011-12-22 23:31 | 只看該作者
還是兩碼事。

清朝時,朝鮮是藩屬國,責無旁待;後來,若沒蘇聯,一切都不會發生。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1380

帖子

86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7
3
nnyycc 發表於 2011-12-23 03:02 | 只看該作者
50年代的抗美援朝,中國之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但此仗不打,後果可能更加不堪設想。反對抗美援朝的人都是從意識形態角度看這場戰爭,我覺得更應該從國家和民族的層面去看。所以這場戰爭對中國來說不能不打。而且抗美援朝給中國帶來的長期利益是沒法估量的。

看看早年間的清朝(或者再往前的中國朝廷),覺得我們現在還是太弱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