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唯識中所述之第七識(未那識)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0 0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意 根】

你從不知道這個真正的你自已--意根

唯識中所述之第七識(未那識) 也就是六根中的第六根(意根).

意根者處處作主時時作主,也就是秒秒作主之末那識也。

第六根意根,祂是無色根,無色根的意根是心,不是物質的色法,不是有地大、有行色的法,由於五根是色法,色法本身是不能了知色聲香味觸法的。只有心才能了知色聲香味觸法,因為五根是色法,不是心法。既然意根能夠接觸五塵上面的法塵,當然祂就是「心」嘛!

起信論說,「複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此意(末那)云何?以依阿賴耶識說有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說為意。此意(末那)復有五種名。云何為五?

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二者名為轉識,依於動心能相見故。

三者名為現識,所謂能現一切境界,猶如明鏡現於色像。現識亦爾,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以一切時任運而起,常現在前故。

四者名為智識,為分別染凈法故。

五者名為相續識,以念相續不斷故,主持過去無量世等善惡之業。令不失故,復能成熟現在未來苦樂等報無差違故,能令現在已經之事,忽然而念;未來之事,不覺妄慮。

是故三界虛偽,唯心所做,離心則無六塵境界」。又此意符合《楞伽經》所說,波者七轉識波浪也,七轉識的波浪乃是有阿賴耶識主持種子,於對鏡時因末那能生諸妄想妄念;不對鏡之時,因末那能生過去諸事的想念,以及攀援於未來諸事而起思慮之念,七轉識因此而產生,因此而轉.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沙發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0 02:38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0 02:33
【意 根】

你從不知道這個真正的你自已--意根

念頭(沒有語言文字的妄念)為什麼會出現?

其實是由意根的攀緣執著而來出現的;意根——末那識——無始以來就具有的遍計所執性,祂從無始以來就不斷地在執取一切法,這個不斷在執取的,就是你自己。

我們且先不說這個不斷在執取的你,先來說一說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識。大家都沒有真的認識意識,老認為意識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這個能知能覺的見聞覺知心為自己,將意根的自己以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為意根是大腦,如果意根是大腦的話,那麼每一對父母都會看到嬰兒帶著大腦來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對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麼大腦來入胎啊!

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佛說人死之後,意根帶著前世名色所緣的識來入母胎;這個意根,就是處處作主思量的你;意識只是被你所運用的心而已。

但是眾生不了解,往往將見聞覺知的意識誤認為自己,反而將真正的自己給忽略了,其實意根——處處作主恆審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眾生我見的我。可惜的是眾生都不知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3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1 04:01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0 02:38
念頭(沒有語言文字的妄念)為什麼會出現?

其實是由意根的攀緣執著而來出現的;意根——末那識——無 ...

那麼聽了這個說法,可能就會抗議:「說末那識就是真正的眾生我,可是當我睡著無夢時,明明沒有我存在,我明明消失了。如果我還在的話,而這個意根的我還是會作主的,此時應當知道有我存在啊,可這個處處作主的我,明明消失了啊!

」如果是那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意根不像意識能返觀自己,意根是不返觀自己的;從狹義的種智來說,祂就沒有證自證分,(從更微細深入的種智來說,祂也是有證自證分的;但不是初悟菩薩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為沒有證自證分,所以祂不能返觀自己,所以當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運作時,祂不知道自己是存在的。

因為沒有這個證自證分,所以你在睡著無夢時,意識的證自證分消失了以後,沒有意識的證自證分,來證知自己仍然存在,就不知道自己仍然存在;但是眾生睡著了以後,末那的自己其實是仍然存在的,只是因為祂沒有證自證分——返觀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存在於當下的,醒來以後就以為能見聞覺知的意識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不知道意識因為睡著而斷滅以後,仍然還有處處作主的末那存在。所以眾生往往要等到醒來之後,才又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因為意識重新現行后,就又有證自證分自覺存在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1 04:03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1 04:01
那麼聽了這個說法,可能就會抗議:「說末那識就是真正的眾生我,可是當我睡著無夢時,明明沒有我存在,我 ...

末那識的體性就是遍計執性,從無始劫來就一直保持這種體性,不曾改變;祂的另一種體性又稱為恆審思量,也就是說:祂從無始劫以來,不論是睡著或者悶絕,乃至正死位與滅盡定、無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斷滅的,所以說祂「恆」;祂從無始劫來就一直在審度一切法,包括睡著無夢乃至悶絕、死亡、無想定與滅盡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絲毫改變,恆常存在地審度一切法,所以說祂「審」;

末那識的你,在你醒著時,不斷地藉著意識對於五塵的直接了別,而對一切法作思量——是否繼續或是否改變?

這種思量在你醒著的時候,是剎那剎那地持續進行而不斷絕的;睡著無夢時,以及悶絕等四種狀況中,祂也是這樣持續不斷地在運作著,但是祂必須在覺得異常時,先喚醒意識(令阿賴耶識流注出意識的種子),使意識出現,藉意識的分別性來判斷應該作什麼?所以在眠熟等五位中,末那仍在運作不停;如果沒有末那的你在眠熟等五位中繼續存在,你一旦睡著了,將會永遠醒不過來了。由此可知,末那識的這個你,在你的意識因為睡著而斷滅了以後,祂仍舊是存在而運作不輟的。眾生對於一切事物,經由意識的分別判斷之後,都必須由末那識你去作決定,然後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但是大家卻都不知道這個事實,往往將那夜夜斷滅的意識「我」誤認為是自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1 19: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8-11 19:51 編輯

回復 WILLIAMLYLE 4樓 的帖子

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佛說人死之後,意根帶著前世名色所緣的識來入母胎;這個意根,就是處處作主思量的你;意識只是被你所運用的心而已。....末那識的體性就是遍計執性,從無始劫來就一直保持這種體性,不曾改變;祂的另一種體性又稱為恆審思量,也就是說:祂從無始劫以來,不論是睡著或者悶絕,乃至正死位與滅盡定、無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斷滅的,所以說祂「恆」....

評: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亦如是說,除俗數法。(雜阿含335經)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2 00:55 | 只看該作者
用「恆審思量」去形容末那識這個很容易會被混淆於第六識意識之中。舉個簡單例子:
--

現代凈土宗大師「凈空法師」有一天開壇講經,他講的是人的六根的誘惑。他舉起
手上的一杯清水,說:--現在我喝的是清水,但有些世人就是喜歡把茶葉放進去,
喝出味道出來。

飲茶飲水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第六識中的舌識的概念,但凈空法師把自己手上的一
杯清水拿來比較,那只是一個剎那間的分別和審思量。

「審思量」是否「恆」是在乎於因緣,不可以一概而論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7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3 09: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4樓 的帖子

由於末那識具有這種「恆、審、思量」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在清醒的時候,或者悶絕等五個狀況之中,祂都是不斷地想要作什麼,不甘於寂寞,不願處於無為的狀態之中,所以當意識的你正在修定,想要使憶佛的凈念能夠相續成片,或者想要證禪定而在定中長時安住,祂卻常常會悄悄地突然給你一個沒有語言文字的妄念,你若沒有察覺,就跟著那妄念轉,接著就是語言文字的妄想出現了。

由於這個緣故,你雖然每天很努力的在修定,仍然沒有什麼成果;所以禪定修不好、妄想很多,原因就是由於末那識的你喜歡攀緣貪著,不肯安於無為寂寞的境界之中,所以意識的你雖然知道要修定而證取俱解脫,可是末那識的你還沒有透過定的修行而加以揉服,所以在初習定的過程之中,祂仍然會依過去喜歡攀緣的習氣,繼續製造妄想給意識的你,使你修定難有成就。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證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須在歷緣對境之中去斷除對世間法的貪著,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經擔任道場的重要職務的人或幹部職務…等,必須除掉私心及眷屬欲,否則,連意識的貪著都不能除掉,怎麼可能除掉更剛強的末那識的執取性呢?因為私心及眷屬欲,都是意識層面的貪著啊!

現在大家知道妄想出現的道理了,就可以死心塌地的從煩惱的消除去下手,煩惱消除了以後,定的境界就容易證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8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3 09:02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3 09:00
回復 WILLIAMLYLE 4樓 的帖子

由於末那識具有這種「恆、審、思量」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在清醒的時候,或者悶 ...

佛說意如刀劍鋒,不能自割自者,乃是說第七識意根,亦名末那識。佛說此第七識名為意根,是意識種子自第八識中現起之動力故,意識依末那識之作意方能現起故,現起后悉依意根末那識之作意而運行,故說末那識是意識之根。此意根之別境慧極劣,只能於五塵上之法塵作極簡單之了別——譬如五塵上之法塵有無大變動?此第七識非如意識覺知心能於五別境心所法伶俐運作,不具「欲、勝解、念、定」心所法,而于慧心所(別境慧)之功能亦復極劣,唯能於法塵上之變動作極簡單之了別。

如是,於五塵境尚不能作了別,須喚起意識,而後依意識之別境慧,方能於諸境界作種種思量,云何而有能力返觀自己?云何而有能力思維諸法?云何而有能力修正自己之心行及習氣?是故此第七識雖極伶俐而能遍緣一切法,復能依意識心之別境慧而處處作主、時時作主,復能思量決定種種心行;然而若離意識之別境慧,便無所能為;由如是體性,佛說意(意根末那識)猶如刀劍之鋒利(喻其能遍緣一切法之伶俐性。意識雖有別境慧,然不能遍緣一切法),而不能自己割自己(喻其無別境慧之「證自證分」故不能修正自己之善噁心行);意謂此識之「欲改變其染污性、欲轉變為清凈意根」者,必須依靠意識之別境慧及思維慧,方能有所轉變,非唯依自身功能便能除斷自身之相應煩惱也,是故佛雲意如刀劍鋒,不能自割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9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3 0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6樓 的帖子

『「審思量」是否「恆」是在乎於因緣,不可以一概而論』

Djogchen 兄好,long time no see. 恆是與不恆相對而說, 不恆指意識及前五識, 而經上說意識於五位時間斷, 1.正死位 2.睡著無夢 3.悶絕 4.無想定 5.滅盡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0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3 19: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8-13 06:58 編輯

回復 WILLIAMLYLE 9樓 的帖子

夢中的意識和定中的意識那是另一番境界,藏人更加稱它做」中陰身「我所
講的末那識當然不在這個範圍之內,假設凈空法師講完經后發覺自己語有所失,因
為佛說一杯清水裡有三萬條蟲,那就推翻了他先前的末那識了,又開始另一個末那
識。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1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4 09:34 | 只看該作者
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2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4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11樓 的帖子

五陰本就虛幻, 何必大驚小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3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4 11:07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3 09:02
佛說意如刀劍鋒,不能自割自者,乃是說第七識意根,亦名末那識。佛說此第七識名為意根,是意識種子自第八 ...

次能變者,謂阿賴耶依於無明業愛種故,變生意根,流注意根種子令不斷滅;無量劫來法爾如是,無有始際;至無餘涅盤位起方斷流注——意根方滅。

此即如來藏之第二種能變——變生意根末那識。無始劫來意根現行無有斷時,依如來藏而運轉,復內執阿賴耶識為我,恆時思量(審查定奪),無有一剎那暫息。以有此意根之思量作主性故,令如來藏恆時流注四煩惱種與意根相應:我見我痴我慢我愛。意根之五遍行心所有法及少分別境慧,亦隨意根之現行而恆現不斷;執我等故有三界身,令見聞覺知斷已復現,導致諸有情流轉生死,受諸苦樂。

然諸佛子修三乘法,若離此識則無所能為,謂一切有情於三界六道中之一切運為,剎那剎那不離此識;若無此末那識,一切無所能為,尚不能存命(必致阿賴耶捨身故),何況飲食便利乃至修行?

三乘無學修道之過程,皆在藉緣轉變染污意根為清凈意根,令我執根源之意根斷除我執而成無學,舍壽時意根願意斷滅自我,離一切相分見分,不再現行,名入無餘涅盤;或轉入七地八地,漸次乃至佛地,意根不滅而無我執,乃至一切無明習氣俱滅,皆是藉緣修除意根之我執與無明習氣,是故意根與一切修行人息息相關,四聖六凡俱皆不能剎那離於意根(唯除舍壽入無餘涅盤)。意根即是唯識種智所說末那,緣謂有根身及六識見聞覺知性。

四聖六凡皆因意根有善惡凈染之能變性,故凡夫異生外道修行者乃至佛法四聖之世出世間法熏習有其力用,功不唐捐。意根具此能變性故,行人依佛正法修行,得成佛道。而此意根由自心如來藏生,由整體言,亦屬如來藏性--如來藏生此意根而主導如來藏之種種行,唯除如來藏之自性心行。此依別教證悟聖者說,不依通教證悟之菩薩說;通教菩薩依二乘菩提覺悟十八界空相,而未能證得空性如來藏,不能證解如是正理故。由斯正理,說意根是如來藏之第二種能變性——變生四聖六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4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4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12樓 的帖子

五陰本就虛幻, 何必大驚小怪

所以說,意根只會生滅,而不會來去;換言之,意根投胎之說是一種邪見?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5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4 23:25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4 11:07
次能變者,謂阿賴耶依於無明業愛種故,變生意根,流注意根種子令不斷滅;無量劫來法爾如是,無有始際;至 ...

末那心恆審思量,行相細微,唯證悟如來藏者方能體驗其身中之末那識(令讀者讀此後亦能了知不必悟后),然末那識乃有覆無記性,雖能配合意識等而造善惡業,而彼自身恆緣現境現量,不念過去,不思未來,故屬無記性。末那若離開意識思維觀照等作用,於中陰身時唯依習氣而行,雖能作主,然不能分別善惡美醜,故因業風所飄,攜同如來藏隨業受生六道。

末那識乃有覆無記性,在十八界內,故非如來藏,佛於阿含四部中多處說為意根故。如來藏不在十八界之內,乃無覆無記性,於外六塵相分不生分別,於苦樂受不生分別,於美醜、善惡、縛脫,皆不生分別。凡於善惡業之一切運作,皆秉末那之意而為,等流業則依自身種子而為,異熟識則唯依末那識而隨業風飄轉,流轉六道,一向皆不作主,亦不分別。

以如來藏系無分別性,不受苦樂,無有思憶,不緣內外六塵起分別;而末那一向依習氣而行,不緣過去未來,恆緣現境,故須依能知心——意識,才能緣此世過去現在未來境,方能住於世間而井然有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6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5 0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14樓 的帖子

阿含經內的『異陰相續「佛陀似乎沒有說明是人的生前或死後,Palla兄你認為呢?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7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5 0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16樓 的帖子

本來就沒有說的必要。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8
jiandao 發表於 2011-8-15 11:12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3 23:11
回復 WILLIAMLYLE 12樓 的帖子

五陰本就虛幻, 何必大驚小怪

意根投胎之說是一種邪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9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5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16樓 的帖子

『異陰相續』

Dj兄有沒有聽過 "自做自受" 和 "異做異受" 和這個 『異陰相續』的關連呢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20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5 1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18樓 的帖子

不曉為啥, 看到 jiandao兄就有點高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8 2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