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谷中百合花

[複製鏈接]

460

主題

255

帖子

80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racehome 發表於 2011-6-17 1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lash=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flT2BQX9j3g[/flash]

這首聖詩是根據雅歌二章一節:「我是沙侖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和啟示錄廿二章十六節:「我是明亮的晨星。」而寫的。
 
  歌詞的作者傅萊(Charles W. Fry, 1837-1882),英國人,十七歲時在衛理公會信主。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建築商,傅萊繼承祖業,他的三個兒子也隨他工作。 他們都喜歡吹管樂器,父子四人組成了「傅氏樂團」。 1878年救世軍在當地展開活動,不受居民歡迎。 傅氏父子建議在室外吹奏管樂吸引群眾,至為成功,是為救世軍銅管樂隊的濫觴。 傅萊經迫切禱告後,終於放棄了祖業,專心為救世軍工作。 他是救世軍樂隊的首任指揮。
 
  1871年美國的名新聞記者海威爾寫了一首詩「小木屋」(The Little Log Cabin Down the Lane),講述拓荒者以草根拌泥造茅舍的精神,並配以西部民謠的曲調,一時大受歡迎,風行流傳到英國。 傳萊聽到了,很喜歡它的曲調,就寫了「谷中百合花」,配上它的曲調。 後經孫基(Ira D. Sankey )改編,曲調稍緩。
 
  孫基在他自傳中曾提到,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很愛這首聖詩,去做禮拜時,總是要她在教會司琴的阿姨彈這首詩歌。她自副歌學起,學會了全首。 她甜美的歌聲感動了許多會眾。 翌冬,美國苦寒,小女孩不幸感染了白喉,在病中,她不時吟哼「谷中百合花」。 臨終時,她要求母親為她唱這首歌,而她就在歌聲中含笑回天家。她家人雖悲傷她的早逝,但自這首詩歌得安慰,珍惜由這首歌留給他們寶貴的回憶。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6: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