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想教寶寶中文的媽媽們(2)——請做好功課

[複製鏈接]

5

主題

7

帖子

27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采采荇 發表於 2010-12-19 0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用國學啟蒙教中文,一年達2000字的量——三歲寶寶學中文筆記整理2         [引用]


從小教群組到海外中文組,我看到過不少文章,都是關於怎麼學中文的,但是沒有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為什麼要學習中文的(也許以前有,我進來得晚,沒看見)。為什麼有的小孩中文學不好,首先,父母為自己是一中國人感到自豪過嗎?感到過繼承這麼一種優秀文化是必要的嗎?如果只是為了將來多學一種語言好找工作,還有其他語言可以學。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跟曾經年幼的我們一樣,期望知道:為什麼我所歸屬的民族叫做中華民族?它為什麼值得我為之驕傲?它到底有些什麼樣精彩輝煌的思想文化藝術在通過我的血脈傳承?這種傳承是需要語言做基礎的,學好了中文,孩子們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讓孩子們看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多麼大氣、多麼自尊、他們的人格是多麼高尚!

所以,我們需要國學啟蒙。


兒童國學啟蒙,是指選取國學中與時俱在的精華部分,對兒童進行國學的浸透與熏陶。國學啟蒙的發起者認為,兒童尤如一張白紙,處於生命中吸納力與記頌力最強的階段,而這一階段的人文教育,將形成其一生為人處事的底色。因此,兒童國學啟蒙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意義上的兒童國學啟蒙叢書包括《論語》、《大學》、《詩經》、《增廣賢文》、《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國學啟蒙教育的內容不僅是唱詩讀經,還包括中醫藥學的啟蒙教育,被稱作人文藝術教育根基的「琴棋書畫」,還包括學習拉家常傳統的戲曲藝術,學習傳統的剪紙、刺繡、風箏製作等傳統手藝的傳承。


我家寶寶2歲開始接觸《三字經》,經過一年的不斷學習,他可以讀完全文,雖然對全文一知半解,但也可以運用自如:2歲多的時候就知道讓東西給弟弟吃,並且還得意地說『融四歲 能讓梨;我兩歲 能讓桔』,還理解到『兄則友 弟則恭』,由此對弟弟特別關愛...... 當然除了《三字經》,他還背誦和誦讀唐詩,目前60首的量,還有大量的中文圖書,漫畫書,甚至《讀者》裡面文章的標題他也愛讀。

當然要讀書先得學會認字,有朋友問我,名詞動詞很好教,什麼物品貼上什麼標籤,什麼動作做做示範就行,但是什麼介詞 、助詞,之類的怎麼教啊?我給她說,你得讓他看原文,比如,當我教寶寶「唯有暗香來」這句詩詞的時候,他會恍然大悟地說,這個「為」就是「為人子 方少時」的「為」嘛,還有「幼不學 老何為」的「為」,他的這種通感還有很多,當然也有啼笑皆非的時候:他背「不叫胡馬渡陰山」接著就補充「有義方」,原來他把「度陰山」和「竇燕山」搞混了。

最初是從教他名詞開始的,其實和大家一樣,從他會說的字詞開始:爸爸媽媽哥哥弟弟等稱呼開始,然後就是身體部位名稱,水果蔬菜食品名稱,傢具、電器等等,由於他對色彩特別有感覺,所以採用不同的色卡將這些字寫出來,比如橙色:太陽、蛋糕、麵包、麵條、桔子、橙子;紅色:中國,國旗,春節、心臟,流血、燈籠;白色:清潔衛生系列,浴室,;咖啡色:蟲類、中藥、岩石;綠色:蔬菜系列等等一共30種不同的色彩,達到一定量以後,就可以閱讀故事書和課本了。還有當音樂圖畫文字配合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網上有個《絕色中文》大家都知道的,看完聽完睡前故事之後,我會把故事中的人物和一些關鍵詞寫出來做成卡片,寶寶也認識了不少字。

總之,學習中文首先要讓他感興趣,有興趣,你不推他,他自己都要推自己。

但是,最終還是要他寶寶系統的學習,找套教材還是很有必要,另外將來英文大量上來的時候中文的境況又如何,還不得而知。這需要有經驗的媽媽們多給建議。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沙發
laketree 發表於 2010-12-29 14: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采采荇 1樓 的帖子

好文,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2533

帖子

202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25
3
世外閑人 發表於 2011-5-5 20:33 | 只看該作者
支持!讓寶寶堅持學中文,跟英文沒有衝突,可以雙語并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7

帖子

27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3
4
 樓主| 采采荇 發表於 2011-5-11 20:5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回帖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2 23: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