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簡體字始於甲骨文 不是共產黨創造的。不要歸功於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2-9 0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0-12-9 02:50 編輯

2010-09-16 02:17   平民

完全百度,沒一點個人意見

漢字的簡體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漢字就有了簡體。發展到小篆時期,很多字體簡化了。到了隸書和楷書時期,簡化的字體更多。在漢魏六朝的碑刻中,在唐代的寫經里,都有不少簡體字。宋代以後,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流行的範圍,數量也大大增加。到了近代,太平天國在其文書以至玉璽上都使用簡體字。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提倡簡體字的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1921年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提出了整理漢字的辦法:限定通俗用字在2000漢字左右;減少筆畫,第一步採用已有社會基礎的簡體字,第二步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加以簡化。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了一項《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由陸基、黎錦熙、楊樹達聯署。這個提案是把簡體字作為運動推行的號召。提案指出:「文字本是一種工具,工具應該以適用與否為優劣之標準。筆畫多的,難寫、費時間,當然是不適用。筆畫少的,容易寫、省時間,當然是適用。」「改用拼音是治本的辦法,減省現行漢字筆畫是治標的辦法」,「治標的辦法實是目前最切要的辦法。」提案主張把這種過去只通行於平民社會的簡體字,正式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上。   錢玄同把簡體字的構成歸納為8種:全體刪減,粗具匡廓(如「」作「龜」;採用草書(如「」作「為」);僅寫原字的一部分(如「」作「聲」)原字一部分用很簡單的幾筆替代(如「」作「觀」);採用古體(如「」作「雲」);音符改少筆畫(如「」作「燈」;別造簡體(如「」作「響」);假借他字(如「」作「幾」)。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現代楷體
唐懷素《自敘帖》→現代楷體
唐 顏真卿《多寶塔碑》→現代楷體
唐 顏真卿《多寶塔碑》→現代楷體
甲骨文→現代楷體
唐顏真卿《多寶塔碑》,現代楷體
唐柳公權《玄秘塔碑》,現代楷體
唐 顏真卿《顏勤禮碑》,現代楷體

此後,接連出版了幾種系統整理簡體字的書籍:192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胡懷琛的《簡易字說》,書中提出 9種簡易字彙,除日本字、譯音字、複音字外,收簡體字   300多個;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復、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譜》,根據《古烈女傳》等12種書收簡體字1600多個,反映了八九百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同年,北京自清榭出版卓定謀的《章草考》,收集了106種章草資料得章草3000個;193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國音常用字彙》說明中指出:「宋元以來有一種通俗的簡體字,舊稱破體或小寫,其筆畫較普通之體銳減,赴速急就,頗切實用。現在應該把它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故本書對於習見之簡體字,酌收若干,用小字附註於普通體之下,以示提倡。」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同年,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上發表《550俗字表》。1934年,錢玄同又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1935年,在錢玄同的主持下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字2400多個。   1935年新春,上海文化界人士陳望道等組織「手頭字推行會」,選定第一批手頭字300個。二月間由文化界200人和《太白》、《世界知識》、《譯文》等15個雜誌聯名發表「推行手頭字緣起」。在簡體字運動日益發展的形勢下,到1935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不得不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這個簡體字表是錢玄同主持編寫的《簡體字譜》草稿中的一部分。到1936年2月,國民黨政府又通令收回。這個時期,其他的簡體字出版物有:1936年10月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出版的容庚的《簡體字典》,收字4445個。都本草書,省筆而不失舊形,保持原字輪廓。1936年11月北新書局出版陳光堯的《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其中來自草體的佔48%,來自俗體的佔40%,有些字經過作者改寫。1937年5月,北平研究院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時期,簡體字的發展主要在當時的解放區。解放區的油印報刊採用並創造了許多簡體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不僅解放區使用的簡體字在全國廣泛流行,而且經過有組織、有領導的搜集和整理研究,最終公布了全國通用的簡化字,確定了簡體字的合法地位。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沙發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12-9 04:39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有人硬把簡化字完全歸功於中國共產黨而忽視了歷史,只說明了這些人的無知。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593

帖子

730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09
3
笑臉書生 發表於 2010-12-9 04: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非常時期 2樓 的帖子

確實,言之有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4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2-9 05:26 | 只看該作者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很多簡化字沒有任何歷史聯繫.
很多簡化字使用用音, 像"進"成為"進"

現在中共試圖逃避簡化字的責任,
歷史會作出判斷,而不是在這裡作判斷,
甚至不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作判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5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2-9 07: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0-12-9 07:53 編輯

回復 BananaEggs 4樓 的帖子

既然你說歷史會作除判斷,那你的判斷是否過早了?中國字本來就是象形及象音的結合,進是象音,完全符合中國字的造字原則。好像你不太有文字知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6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2-9 09:22 | 只看該作者
多虧了共產黨偉大的領導,躲在桌下的簡化漢字終於可以放於桌面上,
被關在瓶子裡數百年的精靈,現在它可以見陽光。
為了適應短缺,我們偉大的黨領導,用現代北京話的聲音,創造了許多新的簡體字

人類唯一倖存的, 連續的古文化終於壽終正寢。
像所有其他古文化的終止死亡,它是由外力入侵推翻,
我們偉大的黨精神領導是從德國和俄羅斯的進口貨,如假包換

現在, 這地球上所有邪惡的傳統古文化, 除了三地, 全消失了,
讓我們慶祝 - 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7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2-9 11:52 | 只看該作者
我已專為你發了一個新帖,了解漢字組構規律 提高識字教學水平 。請你閱讀。否則我們之間對漢文化的了解不是一個等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1163

帖子

129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9
8
snsnjsn 發表於 2010-12-10 16:54 | 只看該作者
在這個問題上,我看見,有意思的是:當認為簡化字是對的,則說歷史的進化之必然,非中共之功勞;當認為簡化字是錯的,則說,皆中共之過,糟蹋的祖宗文化。
科學的問題,科學討論。簡化字是歷史的進步和必然是不容置疑的。中國只是順應的歷史潮流,做出了相應的貢獻。客觀地講,是有功勞的,但也不是可以吹噓的事情,應是分內的責任。但那些以此來攻擊中共的人就很不厚道了。

英語其實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高,尤其是由於其流行性與使用者的數量,對其進行優化,標準化很有意義。但沒有人去做,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9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2-10 2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BananaEggs 6樓 的帖子

1980年,台灣教育部頌布《標準行書範本》,收4010字。其中有600多個簡化字。由於簡化字多數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兩岸的簡化字大都相同或相近。這個範本的推行使台灣知識階層都認識了簡化字。

這可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頌布的正式文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0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2-12 02:53 | 只看該作者
漢人之間需要有文化交流

這是中國史和世界史上

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我們有幸, 見證這時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8

帖子

280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280
11
luckyice02 發表於 2010-12-12 03:53 | 只看該作者
認識繁體字就能繼承古文化了嗎?扯蛋!

古代書寫體為文言文,國民黨1927年改文言文為白話文。

共產黨后改繁體字為簡體字, 古代聖賢之道,孔孟老莊,哪個用文言文寫過文章?

只學白話文,你能讀孔孟老莊嗎?

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金瓶梅. 台灣繼承的古文化,大概是"金瓶梅"。

國民黨將簡單的文字改革套上政治外衣,只能說明自己的無能和無恥。

按國民黨的邏輯,繼承中國古文化的,恰恰是被他們推翻的滿清: 即用繁體字,又用文言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8

帖子

122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0
12
安良 發表於 2010-12-12 04:33 | 只看該作者
簡化字或簡體字在沒有電腦出現時是有一定需要,也是普及文化的必須,但是有些字是過了火的,如面字,后字,干字,很不能清楚指事,可否有更好的安排?有一簡化字真的是神來之筆,就是塵字,指事清楚利落!!!小土是也!
另外,近年有些雜俧划蛇添足,把沒有需要的字創造出來,是反其道而行,尤其是軍事雜俧,船艦的船體前後有沒有需要硬加舟字的偏傍呢?如艉舤等!
繁簡的爭論完全是意氣之爭,根本從繁學簡,從間學繁,不需一天時間,主要都是偏旁的簡化,主要完全改変的很少數,但在美朮角度,繁體是略為優勝,可以作為招牌,封面及裝潢之用,兩者共存看不出有什麼大不了.

不過,如開頭所說,囯家文化部門可否考慮完善"面","后","干",等少數"容易"混淆的字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3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2-12 0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安良 12樓 的帖子

我同意此意見,大陸先後共公布了三次簡體字,第三套中的個別字是值得商榷,但總體來說是個進步。其實如大陸不搞簡體字,台灣早就改變成簡體字了。這是政治化的結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9

帖子

106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66
14
四月憤青 發表於 2010-12-13 0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BananaEggs 6樓 的帖子

爾牆頭草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5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2-13 1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ckyice02 11樓 的帖子

Hey, 5 cents.

Half-literacy is a problem in a country, billions of the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16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0-12-14 0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BananaEggs 15樓 的帖子

這是學術問題,希望理性討論。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7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2-15 06:06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如大陸不搞簡體字,台灣早就改變成簡體字了。這是政治化的結果。"

在國民黨中國(包括臺灣),簡化字的土壤不肥沃,抵抗力非常巨大,

但是在共產主義中國,簡化字的土壤非常肥沃,因為稱讚宣傳"工農兵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8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2-15 1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BananaEggs 17樓 的帖子

蔣介石逃到台灣后,想搞簡體字,已準備好方案,並在報紙上作輿論準備,但因大陸比他早了一步,他不僅不搞了,而且把簡體字污衊為匪字,不是政治化又是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9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2-15 10:47 | 只看該作者
蔣介石想搞簡化字, 它生存的土壤不肥沃,
國民黨內保守派抵抗力巨大,
簡化字之前在大陸已經失敗過一次,
如果蔣介石想搞簡化字,
他最多可以做的是手寫簡化字,
他沒有辦法能讓簡化字成為正式文件列印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8: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