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簡化史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27 0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字簡化史

  1909年(清宣統元年),鼓吹俗體字的《教育雜誌》創刊,陸費逵在創刊號上發表《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

  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

  1922年,錢玄同等人提出一套具體的簡化方案,其中提出8種簡化策略,第一次系統提出漢字簡化方法。

  1923年,胡適在《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的《卷頭言》中說:「語言文字的改革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然而「中國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驚人的文法革新,他們還做了一件同樣驚人的革新事業:就是漢字形體上的大改革,就是『破體字』的創造與提倡」。

  1928年,胡懷深的《簡易字說》出版,這是為簡化漢字服務的最早的資料專書。

  1930年,劉復、李家瑞的《宋元以來俗字譜》、卓定謀的《章草考》、陳光堯的《簡字論集》等出版。

  1931年,徐澤敏的《常用簡字研究》出版。

  1932年,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編的《國音常用字彙》出版,收入了宋元以來的大多習用簡體字。

  1934年1月,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29次常委會通過了錢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呈請教育部施行。

  1934年,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出版。徐澤敏的《550俗字表》發表。

  1934年,錢玄同又一次向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2月24日,上海《申報》首先刊載《手頭字之提倡》的新聞報導,同時發表了《推行手頭字緣起》和《手頭字第一期字彙》。手頭字運動由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鄭振鐸、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達夫、胡蜂、林漢達、葉籟士等200位當時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太白》《文學》《譯文》《小朋友》《中學生》《新中華》《讀書生活》《世界知識》等15家雜誌社共同發起。《手頭字第一期字彙》所收的300字大部分被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所採用。

 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發布第11400號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採用了錢玄同所編《簡體字譜》中2400字中的324個,在當時又稱「手頭字」,這是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化漢字。

  8月22日教育部制定公布了《各省市教育行政機關推行部頒簡體字辦法》。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簡體字典》,並且在燕京大學開設簡體字課加以試驗。

  1937年5月字體研究會發表了《簡體字表》第一表。

  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沙發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1-27 12:41 | 只看該作者
........這場文字改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包括國民黨元老級人物在內的眾多知名人士,起來反對。其中,國府委員和考試院長戴季陶,帶頭站出來抗議,在國民黨的中央政治會議上,戴當眾跪下替漢字「請命」,要求收回教育部的命令。
戴是國民黨的元老,又是蔣介石的莫逆之交,他的話是相當有份量的。最後,讓戴這麼一跪一鬧,國民政府竟然真的把已公布的命令,罕見地收了回去,國民黨的漢字簡化改革,後來不了了之.....
http://**/s/blog_4851fade0100eitj.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wazhh 發表於 2010-11-27 19:11 | 只看該作者
簡繁各有利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4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11-28 07: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11-28 08:30 編輯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1-27 12:41
........這場文字改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包括國民黨元老級人物在內的眾多知名人士,起來反對。其中,國 ...


這是國民黨官僚和著名國學大師之間的爭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羞辱。戴季陶這個官僚在文學語言上的修養怎麼能和錢玄同蔡元培、胡適,魯迅,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鄭振鐸、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達夫、胡蜂、林漢達、葉籟士等200位當時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太白》《文學》《譯文》《小朋友》《中學生》《新中華》《讀書生活》《世界知識》等15家雜誌社等主張文字簡化的學人相提並論?居然還好意思把這段歷史拿出來!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5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1-28 12:10 | 只看該作者
是的,他是一個官僚,但他敢於承擔對立的責任, 能堅持他的信念,他有"自反而縮, 雖千萬人, 吾往矣"的氣概。

(1)這個漢字簡化問題, 就像一顆鑽石,人們對需要研究鑽石的每一個面,而不是僅僅一個面,這些人被視為文學的高極知識份子。但是,這些學者專業都過於狹窄, 僅限於文學, 他們可能對統計數據和社會科學一無所知,
(2) 比如, 漢字是兩維空間,而不像拼音是一維空間的特徵,還有, 漢字訓練孩子的大腦記憶, 空間感, 排列合組, 對智商的影響......,數學家, 統計專家,神經生理學專家, 社會科學家, 教育專家....他們在哪裡?他們的意見在哪裡?
(3) 信息技術革命, 讓鑽石有了另一面: 計算機鼠標點按選擇漢字,傳統漢字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 簡化漢字反而是一個問題, (A)造成意義混淆, (B)拿不上檯面.  路邊攤子的美味能填飽肚子,但不能在宴會中上桌
(4)歷史後來證明:其中一些知識份子, 沒有人格尊嚴,只是一個暴君的寵物走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0-11-28 13:28 | 只看該作者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11-28 07:26
這是國民黨官僚和著名國學大師之間的爭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羞辱。戴季陶這個官僚在文學語言上的修養怎 ...

這是極端侮辱性的言論!

錢玄同、蔡元培、胡適,魯迅,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

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鄭振鐸、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

郁達夫、胡蜂、林漢達、葉籟士等200位當時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

當時是稱為左翼文人,現在總結來說,是魯迅所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同有光被大陸封成神,他亦可說是官僚文人,簡化字的推行,李淑湘總結了,

「簡化字只是過渡性,最終是要拼音化。」

百多年漢字的爭論,起源不在漢字身上,而是受到西方拼音文字和日本明治

維新的影響而產生的錯覺。

要清楚,每種文字的產生,都有不同的背境和社會環境的,當時產生出來的

文字必定符合民族發展和壯大的須要,百年的爭議,左翼文人完仕站在拼音

文字的立場上,站在明治維新的表面上,根本沒有站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

上分析研究,是不完全的、不切合民族的。

語言是影響文字的產生,語言是極具群體性,不同的群體,就有不同的語言,

狂遠古時代,語言成為部落的標誌,故此語言也極具地域性,這種現象到現

在依然存在,故此所有國家都有方言和俚語的存在。語言是隨時化而不停地

改變和增加,語言同時亦極具時代性。語言是極端不穩定的表達方式。

歐洲文字是從語言直接產生出拼音文字,不同的語言,就會出現不同的文字,

所以,歐洲是以言為族,以言成文,以言立國的,才會出現歐洲分裂成眾多

的國家,這是拼音文字產生的背境和社會環境。

中國的版圖與歐洲相約,為何只有一個中國存在,或有人說,中國亦有過分

裂,只要從民族性、文字上看,分裂並不是歐洲式,而是政治性、權力性,

不帶民族性更沒有文字性。

傳說倉頡造字,當然大家都知道並不是一人可成,而是集團的創作。這說出

造字的時代,就要看看當時的社會環境了。

黃帝與蚩尤大戰戰敗,最從聯合炎帝戰敗蚩尤,兩大部族的結盟,確立了中

華民族,倉頡就在這時創造文字。以語言的自然規律,當時不可能是語言統

一的民族,根本不可能從語言直接產生出文字,只有脫離語言成成獨立的系

統,方能給全族人共同使用,所產生出的文字,並沒有確實的發音,不同的

語言,整體漢字是跟隨語言而改變,因此,漢字不是記錄語言的工具,而是

記錄人的思想思維。故此,中國是以文為族,以文立國的。

明治維新的成功,文人只重點地看在日文的改變上,根本沒有研究實質性。

明治維新的成功,是政治結構的改變和引進外國的教育制度各方式,這才

是真正的所在,文字改革只是附帶產物。

明治維新遲韓諺文改革約二三百年,諺文是拼音文字,而日文基本上只是

改變文字結構,不拼音化,依然保持漢字的造字原則-獨立系統,所以關東

關西兩個語系都是使用同一日文。這種現象與簡化漢字性質完全相同,同時

亦說明日本的強盛,並不是由文字改革引起。

說了這麼多,總結地說,百年的所謂文字改革,根本就是站在錯誤的立場上,

訂立了錯誤的方向,因此,必然會出現錯誤,出現不適合國家民族的須要。

由於這樣,簡化字無可避免地出現錯誤,而最大的錯誤是一國兩字,是回到

秦前七國之亂、七國各字的時代,是中國文化的大倒退!真示明白同有光說,

「我們前進了,台灣沒有前進」的依據。

語言、文字、文化的載體是人,白紙黑字的形式,只是表面的形式,人的大

腦記憶內如果沒有語言文字各文化的資料,是不可能起應有的作用。故此,

語言文字是歸人的意識形態範疇,是受到民族性、風俗習慣的直接影響,根

本不存在先進落後的分別,而是在教與學的程度分別!

大陸人常說簡化字比繁體字先進,是沒有科學根據,是主觀的,在使用繁體

字的三地,四十多歲以下的公民,基本不存在文盲,反而大陸每年都有大量

的少年文盲產生,這樣根本就不能說先進了。

只求改變文字的表面而忽視教與學,才是導致文盲的原因,才會「見不識丁」了。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7
shicai 發表於 2010-11-28 17:56 | 只看該作者
我們畢竟要以結果看問題﹐簡化的結果導致了一個國家兩種文字﹐而由於簡體本身的
缺點使到它成為統一的文字的機會微乎其微。中國要進步就要打破權威﹐人們要用
理智去分析﹐要用事實來說話。文字的統一是中國文化復興的基礎事業﹐應予重視。
恢復繁體可實現縱向的統一﹐亦即同古文獻連成一體﹐也可以實現橫向的統一﹐亦
即同海內外連成一體。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8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0-11-29 10:42 | 只看該作者
很多網站都有語言文字的討論,不難看到有些人持著學歷和地位說,「這是學術問題」。

漢字的運用很微笑,「學術」,甚麼是學術? 學者,學習、學問,是要不停與時俱進,

不斷更新; 術者,術數、技術,千變萬化,層出不窮。

學術,並不是一成不變,以前似是真理,可能今天不成立,這種現象是常見的; 學術

就要不斷地找出以前的存在的錯誤,這才是真學術,才會有進步。

漢字,存在五千年,成熟而穩定已達二千五百年,是世界所有文字難望其背。二千五

百年從沒有發生質疑和爭議,只是百多年才出現,難道現代人的智慧高過以前二千多

年來人的智慧嗎?看來並不如此,爭議的起源,是現代人站在外國人的立場上看漢字,

而不是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和利益上看漢字。

百年來對漢字的批評,中文電腦的出現,一一地徹底粉碎、破產,前左翼文人的學說

已完全不成立了。如果還把他們的學說看成真理、看成理據,那就是達背了學術的精

神,是固步自封了。

當年美日兩國花了十年時間的研究,結果宣佈方塊文字不適用於電腦上。台灣民間就

是不信,結果成功開發出中文電腦化,從此所有文字都可用於電腦上。這種行為是:改

進科技迎合本身文化。

我們不妨看看過去學者批評漢字,主要是漢字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適用於科技上,如果

改革漢字,就能適合科技了。這就是: 改變本身文字以適合科技。

我們不難看到,兩種不同的思想、態度,一個是積極、一個是被動。當然是會產生不同

的學術、不同的結果。

漢字的進化,是不斷地改進的,從不間斷,是發展的自然規律,漢字只存在改進的空間,

並不存在改革的餘地。

漢字的定義: 統一、穩定、承傳、兼容、交流。

漢字的原則; 是獨立於語音的獨立系統。

漢字的原理: 與語言語音相輔相成、同步發展。

漢字的本質: 聯合、團結。

漢字的本性: 兼容、和諧。

由於這樣,漢字不受語言限制,能為天下用,才會出現漢字文化圈的自然性存在。

秦始皇統一文字、制定官話,而不同時統一語言,才能使中國只有中原的國土發展到現時

中國的模樣。秦之後的二千五百多年,歷朝開國第一大事就是確定文字、制定官話、確立

國號和年號。可見秦始皇的智慧是超越了時代的限制。

簡化字已五十多年了,真的簡化字不存在瑕疵和缺點嗎? 並不是!為何從沒有看到始創者

的檢討、討論,依然地強調正確,由此可以看到他們的不科學態度和不負責任的態度。

周有光說,「我們前進了,台灣沒有前進」,就是這種態度的言論。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9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1-29 13:33 | 只看該作者
中文字的X-Y坐標空間, 筆劃彼此相互交叉,空間利用到了最大效率。在拼音語言,字母只是積累, 相互不交叉的。

說拼音語言是一維空間也許都太抬舉它了,充其量, 只有半維空間 (只有+X 方向, 沒有-X方向).

讓孩子們學習中文字, 比讓孩子們玩積木, 或樂高(Lego)玩具, 將有更多的心智啟發,

還有,同樣的句子意義,在計算機屏幕上,或在紙上, 用中文表達將遠比其他拼音語言, 佔用較少的空間。
Also, for the same sentence meaning, using Chinese to express will occupy less space on computer screen or paper. as compared with phonetic language.

以上兩句話相互比較, 是一個例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10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0-11-29 17: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0-11-29 18:16 編輯

一向以來,左翼文人都說,「漢字難學」,真的是這樣嗎?只要從實踐中找證據,不難看出是謊言。

現在世界所有教育制度基本相同,六年年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大學三至六年不等,分別是科

目上,而不是語言文字上。同是文科大學畢業,所用的時間基本一樣,並沒有出現文字的優越性存

在。從實際來看,漢字並不是須要更長的時間學習,怎能說漢字比拼音文字難學?

漢字有漢字的特點,當然教與學很自然有別於拼音文字的方式,拼音文字要多讀多講,而漢字要多

讀多寫。

馬英九說,學識漢字終身受用。這是真的。曹雪芹的紅樓夢,只用了大約五千字,毛澤東選集用不

到四千字,雖然漢字有五萬多字,而日常生活只要識四千字左右就可以了,不須耍終物不停地學新字。

我們再看看英文,去年公布已達到一百萬個辭彙了。這就是說,英文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辭彙產生,如

果不與時增值,就會落後時代,就要不停地終身學習。以學習的時間計算,漢字是有優勢,並不難學。

古人說,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的時間,可達狀元、進士了。,我們現在讀古文,

有很多字是須耍查字典的,古人在考試上能寫出來,他們所識的漢字確實比現代人多。

文言文是注重字的運用,現代文是注重辭彙的運用,現代進步了,可以用四五千個漢字,寫出洋洋

大觀的文章,還能說漢字難學嗎?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1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30 01: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0-11-30 01:38 編輯
這是國民黨官僚和著名國學大師之間的爭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羞辱。戴季陶這個官僚在文學語言上的修養怎麼能和錢玄同,,、胡適,魯迅,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達夫、胡蜂、林漢達、葉籟士等200位當時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太白》《文學》《譯文》《小朋友》《中學生》《新中華》《讀書生活》《世界知識》等15家雜誌社等主張文字簡化的學人相提並論?居然還好意思把這段歷史拿出來!


錯了,這批知識界的名流,幾乎集當時知識界所有的精英,不僅是左翼人士,邵力子,蔡元培都是國民黨員,而且是高官。蔡元培更首先提出請共,參與了412事變,這些人極大多數是留美或土生土長的知識分子(葉聖陶,鄭振鐸,老舍,邵力子)只有少數人人才是留日的(魯迅,郭沫若,陳望道)。其中領軍人錢玄同、胡適,陶行知等更是不折不扣的留美學人。蔡元培是留德的。巴金。胡愈之是留法的,朱自清是留英的,而且蔡元培,陶行知,葉聖陶都是當時最著名的教育家,「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僅是魯迅個人的極端言論。並不代表當時主張漢字簡化的整體。事實上簡化的漢字,還是漢字。

所以你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竟不顧歷史事實。信口胡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2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1-30 05:25 | 只看該作者
幾乎集當時知識界所有的精英?

我們都知道,在20世紀初,大學畢業生在中國是罕見的,更何況海外回來的學者。
但是, 在今天看來,他們沒有什麼大不了,真的。
除了周恩來和鄧小平,他們沒有取得外國學位 (遊學,非留學),
許多海歸學者是在海外改變了他們的主修,
去學醫的,去學農的等,改學文的和教育的等,
這意味著當時"精英人士", 基本上沒有應用科學傾向。
在21世紀的中國學者看來, 這一群"精英人士"的能力和見解,
很值得懷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13
cenote 發表於 2010-11-30 08:23 | 只看該作者
正體字優雅,簡體字像狗啃後剩下的骨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4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1-30 08:59 | 只看該作者
一頁正體字就像一幀美麗的風景圖片,

同一頁, 如果換成簡體字, 就像風暴之後,圖片中樹木,屋頂,門,窗,東倒西歪或颳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5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2-1 05:22 | 只看該作者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1-29 13:33
中文字的X-Y坐標空間, 筆劃彼此相互交叉,空間利用到了最大效率。在拼音語言,字母只是積累, 相互不交叉的。 ...

別忘了,簡化漢字還是漢字。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6
BananaEggs 發表於 2010-12-1 10:05 | 只看該作者
簡化漢字是退化的漢字
簡化漢字是工農兵的漢字
簡化漢字是半識字, 半文盲人的漢字
簡化漢字是將漢人一分為二的漢字
簡化漢字導致中國人之間的心理隔閡
簡化漢字最終將建立兩個獨立的漢人政治實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17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0-12-1 16:20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2-1 05:22
別忘了,簡化漢字還是漢字。

沒有錯,簡化字是漢字。

而傳統漢字是漢字。

漢與漢表面結構已盡不同,此漢已不是此漢!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18
shicai 發表於 2010-12-1 18:41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2-1 05:22
別忘了,簡化漢字還是漢字。

簡化漢字是強制推行的漢字
簡化漢字是造成中國文化斷裂的漢字
簡化漢字是造成分裂的漢字
簡化漢字是迎合懶人需要的漢字
簡化漢字是即將要消失的漢字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19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0-12-3 20:06 | 只看該作者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30 01:20
錯了,這批知識界的名流,幾乎集當時知識界所有的精英,不僅是左翼人士,邵力子,蔡元培都是國民黨員, ...

你是以現代政黨分左右!

當年的爭議,是在共產黨成立前已存在,故此你說的不是左翼的,不對!

當年的所謂「右翼」,是梁啟超為首的傳統文化保護者。

百年的過去,現代科技證明「左翼」的理論是錯的、唯心的; 反而證明「右翼」對的。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20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0-12-3 21: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0-12-3 21:58 編輯

簡化字,一國兩字,中國現在的文字,回復到秦前,各國不同文字。

李登輝說,「一邊一國」,大陸反對,要堅持「一個中國」。

「文字兩制」與「一邊一國」,同出一轍,五十步罵百步,分裂!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6: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