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很多人也許已經淡忘了這個名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要不是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記者招待會上指出中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多人也許已經淡忘了這個名詞。現在重新把它提出來引起人們思考,很有必要。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說法,是在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上趙紫陽總書記報告中首次出現的。由於中國經濟底子薄弱,改革開放初期姓社姓資問題爭論不休,中共高層才有「初級階段」的設想。一方面表明中國經濟發展起點很低道路很長,另一方面也想把「初級階段」當作什麼貨色都可以裝進去的籃子,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與手段擇其需要而採用。
  對比今昔「初級階段」的內涵與任務,人們會發現兩者之間的變化。十三大規定的任務是「以公有製為中心大力發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而溫總現在的提法,則是要「把改善民生」、「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為經濟建設的出發點。
在「國本主義」中注入「人本主義」
  雖然兩者都強調人的因素,但前者著重人民為國家奉獻,後者反過來強調經濟發展要造福於人民,實現「社會公正」與「人的尊嚴」。在原先的「國本主義」中注入「人本主義」因素,是與時俱進的新發展,表明對人的關懷成為高層決策的重要依據。
  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迹。年平均增長率高達9.8%,國民生產總值從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8%躍升為7.3%,在世界上的排名從第20幾位上升到第二位。
  這好比一場在田徑場上的大國競賽。中國從飛鴿牌自行車換乘上海牌汽車再登上神舟飛船,以最短時間和最快速度超越一個又一個發達國家,最後緊跟到跑在最前面的世界最強對手。
  國力空前增長使中國人放眼全球揚眉吐氣,增加了攀登世界高峰的信心。清末革新派文人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夢想中華之國將來會有「稱霸宇內主盟地球,享有指揮顧盼之尊榮」的騰飛之日。儘管中國無意稱霸,但「顧盼尊容」之日確已到來。這不但使中國人自傲之心不可抑制與日俱增,有的且迫不及待地想在國際事務中拔劍出鞘一試鋒芒。
中國現代化至少還需百年
  毛澤東早在1956年對外賓講話中表示過擔心,「現在中國人有謙虛態度,是因為我們沒有本錢」,但「要預防將來,一、二十年以後就危險了,四、五十年後就更危險了」。半個世紀后的今天,這段話更富現實意義。
  其實國家實力強弱並不完全取決於GDP多少,也不僅在於物質變化的大小,還要看地區平衡、社會公平、財富分配、公民權利、法治效率、文明程度與持久穩定性如何。因此溫總理認為,「上海和北京的發展不能代表整個中國」,「要建成一個中等發達的國家至少還要半個世紀」,而真正實現現代化,「還要上百年的時間以至更長」。
  三、在科學社會主義問世150多年後的今天,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誰勝誰劣仍然難以定論。俄國十月革命創造了社會主義祖國,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勃列日涅夫在上世紀80年代中宣布實現了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崇高目的。但僅僅幾年之後,蘇聯卻靜悄悄地消失在葉利欽的一紙文告中,而整個蘇聯沒有一個人起來捍衛社會主義事業。
  但是當白宮與華爾街得意歡慶美國獨霸世界的大好光景來臨不久,美國又很快陷入了兩場打不贏的戰爭,和一場震撼全球的金融風暴之中。唯有13億人口的中國一枝獨秀堅挺於世備受矚目,這又使世人想到了社會主義的好處。
今天的任務不是致富而是治富
  驀然回首,人們卻又發現,中國在「初級階段」中走過來的那三十年,竟然是資本主義逐漸增多,社會主義不斷減弱的三十年。可不是嗎,作為社會主義社會象徵與頂樑柱的全民所有制與計劃經濟幾乎成為歷史陳跡。形形色色的資本主義因素,滲透到了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泛濫成災。貪污腐敗現象越來越猖獗了,權貴社會產生了,財富分配失衡了,社會矛盾增加了。
  僅僅一代人的時間,革新與復舊相互交替,中國的社會狀況、人際關係與精神面貌竟然會變得如此難以辨認,真是不可想象。如果說過去中國的主要問題是治窮,那麼今天的任務已經不是致富而是治富。這會比以前更困難,因為既得利益者是不會自動把財富拿出來與窮人分享的。而財富分配不均,將成為社會動亂的重要誘發因素。因此溫總理警告說,分配不公與貪污腐敗問題「足以影響社會的穩定,甚至政權的鞏固」。
  現在中國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對此不會有人異議。按照邏輯來說,它將來應當還要向中級和高級階段發展。但值得疑問的是,既然初級階段就發生了這麼多向資本主義轉化的現象,那麼往後兩個階段又會如何呢?究竟什麼才是社會主義建成的標誌呢?   這又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想法,就是世界發展到今天的地步,不要再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來劃分一切事物和現象了。凡是好的就吸收推行。凡是不好的就改革廢除。一切的一切,歸根到底還是老鄧的話最有遠見,最管用:「不管白貓黑貓,凡是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轉載]

[本話題由 穿鞋的蜻蜓 於 2010-04-07 00:14:44 編輯]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