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虱子是什麼做的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08-12-5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一天蘇東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飯,兩個人因為才華都很高,往往為了談學論道,互不相讓。這天吃飯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個人走過,由於許多天沒有洗澡,身上爬滿了虱子,蘇東坡就說:「那個人真髒,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來了!」秦少游堅持異議說:「才不是呢?虱子是從棉絮中長出來的!」兩人各持己見,爭執不下,便決定去請佛印禪師做個公道,評論虱子是怎麼生成的,並且互相爭議輸的人要請一桌酒席。

蘇東坡求勝心切,私下便跑到佛印禪師那裏,請他務必要幫自己的忙,過後,秦少游也去請禪師幫忙,佛印禪師都答應了他們。兩人都以為穩操勝算,放心的等待評判的結果,禪師評斷說:「虱子的頭部是從污垢中生出來的,而虱子的腳部卻是從棉絮中長出來的。」

禪師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佬,有詩云:「一樹春風有兩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

 

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物我的合一」,物我是一體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內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內的世界,物與我之間已沒有分別,而將它完全調合起來,好比一棵樹上,雖然接受同樣的空氣、陽光、水份,但樹葉卻有不同的生機,而能彼此無礙的共存於同一株樹上

119

主題

5150

帖子

606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60
沙發
宜修 發表於 2008-12-6 02:24 | 只看該作者
反之,南橘北枳則陳述的是同一個物種在不同的環境下的結果。世界之大,學無止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08-12-6 02:53 | 只看該作者
宜修: 反之,南橘北枳則陳述的是同一個物種在不同的環境下的結果。世界之大,學無止境。
大千世界與內心世界-----南橘北枳,不同而和,哈哈!!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主題

5150

帖子

606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60
4
宜修 發表於 2008-12-6 03:0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大千世界與內心世界-----南橘北枳,不同而和,哈哈!!妙!!!
交流+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56

帖子

57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1
5
WilliamFord 發表於 2009-1-6 06:05 | 只看該作者
沒有科學知識,也只能做一和事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09-1-6 07:52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Ford: 沒有科學知識,也只能做一和事佬。
佛學可以解釋科學,但科學不能解釋佛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56

帖子

57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1
7
WilliamFord 發表於 2009-1-6 08:17 | 只看該作者
請舉一例為證。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09-1-6 08:57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Ford: 請舉一例為證。謝謝!
『 金剛經』是一本流傳極廣的經,但其中有許多語句,不是常人所能了解的,例如『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如果用Ⅹ代表佛法,那末就可變作這樣一個公式:『所謂Ⅹ者,即非Ⅹ,是名Ⅹ。』這個Ⅹ可以指眾生,指天地日月,山川草木,乃至一切機器工具,各種科學工藝,以及精神的物質的種種名詞。在一般人看來,這樣說法是不通的,或者是滑稽的,因為Ⅹ決不能變成非Ⅹ,就以代數來講,也是Ⅹ不能等於-Ⅹ(Ⅹ≠-Ⅹ)。但我因為受過科學教育,決不像一般人立刻下個斷語,經過思考以後,結果終被我用科學的事實解答這個謎語。有一次有位工程師問我這話應該怎樣解釋。我就指桌上的茶杯說,現在就拿這茶杯當Ⅹ吧,那末根據這一公式就應該這樣說:『所謂茶杯,即非茶杯,是名茶杯。』同時還說明,茶杯的定義,應該是圓筒狀可供人飲茶用的瓷器,這樣除了瓷之外,那裡還有茶杯的本體?而且同一杯子,今日飲茶,是叫茶杯,明日飲酒,不就變成酒杯了嗎?這樣看來,『茶杯』畢竟是個假名罷了,它的本體是空的。第一句『所謂茶杯』者,在佛教中叫做『假觀』,第二句『即非茶杯』,叫做『空觀』,第三句『是名茶杯』,叫做『中觀』。認定茶杯為實有,這是世俗之見,祗有研究過科學的人,才知道瓷是真,茶杯是假,瓷是有,茶杯是空。也祗有懂得佛法三觀道理的才知道茶杯的本體雖空,可是茶杯的用,還是有的,所以不妨假名為茶杯;雖明空假,而不落空假二邊,這就是中觀。空假中三觀合一,才能如理觀察,對於那茶杯就能獲得最合理而透徹的了解了。這位工程師認為上面的解說是對的,可是他以為茶杯的本質是瓷,茶杯雖空,瓷是有的,茶杯雖假,瓷是真的。我說,瓷的成份不外氫氧鋁矽,除了氫氧鋁矽外,瓷質在什麼地方呢?現在如果把瓷代入公式中的Ⅹ,就成為:『所謂瓷,即非瓷,是名瓷。』再進一步,氫氧鋁矽是由原子核和電子,集合而成。電子繞著原子核而轉,正像行星繞日而轉。那末氫氧鋁矽,也不是氫氧鋁矽,不過是原子核和電子罷了。因為這四種原子還是可以代入上列的公式中,作空假中三觀來看的。這樣推至原子核,也是如此的。總之,有名稱的事物都可以這樣來看,就是佛法也不能例外。這位友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
這是佛法解釋科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56

帖子

57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1
9
WilliamFord 發表於 2009-1-6 09:21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你的賜教。佛說佛觀一滴水有八萬四千蟲。以科學的觀點來解釋(微生物學),佛說的完全對。這是科學來解釋佛法。其實佛法非佛法,是為佛法。宇宙八萬四千法(自然法則)俱是佛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