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宮廷故事12:6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第十二篇 李夫人及其兄弟
(六)史家批評外戚為將 詩人詠嘆邊庭用兵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說:「漢武帝三大將,皆從嬖寵擢用。」就是指衛青、霍去病,李廣利。衛青在世時,霍去病已經以驃騎將軍和大將軍衛青同冠大司馬的稱號。可惜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英年早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將軍衛青去世。兩年後,李廣利被封為貳師將軍出征大宛。特別是第二次出征,貳師麾下僅主力騎兵就多達六萬。所以李廣利已經被他的部將視同為大將軍了。
《漢書•李廣利傳》說:「貳師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降。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聞漢已破宛,出郁成王與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大將軍。……桀等遂追及大將軍。」《史記•大宛列傳》文字略同。在第一個「大將軍」文後,【史記集解】如淳曰:「時多別將,謂貳師為大將軍。」王先謙《漢書補註》先引何焯曰:「『將』字衍文,如注強為之說耳。下同。」然後解釋說:「此與下文大將軍,《史記》並同。則是班(固)用原文,非衍也。諸將獨貳師尊貴,因稱之。大者,大其為將軍耳。」
可見,當時征西諸將已經把李廣利視同大將軍了。
根據西漢時期的官制,最高軍事長官是太尉,俸祿和官階均和丞相等同。但是這個職務常常被撤銷不設。除此之外,還有不常設的列將軍,位居九卿之上。而任用外戚為將軍執掌兵權,一直是漢代的政治傳統。高祖去世后,將相多為是呂后熟悉的豐沛舊臣,並且呂后的妹夫樊噲位居上將軍。漢惠帝去世,呂后稱制,她的侄子呂祿(后被封趙王,官至上將軍)和呂產(后被封呂王)統率京師的南北軍,使得太尉周勃有職無權。呂氏敗亡后,文帝繼位,把周勃升任右丞相,罷其兵權。讓自己的舅父薄昭為車騎將軍,以及代國的親信宋昌為衛將軍。景帝初,吳楚七國公開反叛,景帝升任周亞夫為太尉率軍出擊叛軍,同時還委任竇太后的侄子竇嬰為大將軍,率軍監控齊趙諸國的叛軍。叛亂平定后,周亞夫升任丞相,罷其兵權。武帝繼位,以舅父田蚡為太尉。不久,這個職位被撤銷。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封衛皇后的親屬大將軍衛青和票騎將軍霍去病同為大司馬(即原來的太尉)。霍去病和衛青先後去世之後,終武帝之朝,不再設置大司馬和大將軍職務,而貳師將軍,就是最為尊貴的外戚將領。當時漢軍每次出擊匈奴,李廣利都是統兵主將。
然而,李廣利不僅和武帝的關係較疏遠(因為李夫人已經去世),而且他的軍事才能,也遠遠比不上衛青與霍去病。他在諸將中的威信,就差得更多了。這就是為什麼,李陵不願意率本部專屬於貳師將軍。因此,漢武帝沒有正式封李廣利為大將軍,而是僅讓他以貳師將軍的稱號,多次作為出擊匈奴的主將。我們在《西漢宮廷》第十一篇「從奴隸到大將軍」里說過,衛霍戰功赫赫,卻從不幹政。李廣利靠著死去的妹妹李夫人的餘蔭,勉為其難地充當漢武帝對外戰爭的心腹將領,卻妄想其外甥昌邑王劉髆能繼位大統。再加上他的妻子不慎捲入巫蠱之禍,使得他被迫鋌而走險,兵敗降敵,慘死域外,身敗名裂。李廣利兵敗之後,漢朝無力再向匈奴用兵。而在漢武帝連續四十多年的武力打擊之下,匈奴也一蹶不振。三年之後,漢武帝病逝。他征伐四夷,開拓大漢版圖的赫赫壯舉,也隨之而告一段落。
唐代詩人李頎的《古從軍行》有這樣的名句:
聞道玉門猶被遮, 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 空見蒲桃入漢家。
「聞道玉門猶被遮」,就是指李廣利初次西征大宛不利,請求罷兵。漢武帝不許,派人遮斷玉門關,下令:「軍有敢入者輒斬之。」而「空見蒲桃入漢家」,怕是到唐代,天馬已經蛻化,葡萄美酒則成為詩人追憶漢征西域最有價值的勝利成果。
至於杜甫的《兵車行》,則直言指斥: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杜甫還大聲疾呼: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這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形成鮮明的對照: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杜甫的詩句是說老百姓生了女兒,可以免於戰死疆場,白居易的詩句是說,楊貴妃被唐明皇看中,給楊家一門帶來光彩的榮華富貴。漢武帝所寵愛的女人,多出身微賤,而她們的親屬,例如衛青。霍去病和李廣利三大將,也只能在戰場上建功封侯。一旦獲罪,不論是他們本人(如李廣利家遭滅門之禍),還是他們的後人(例如衛青的兒子衛伉),都難免被處以極刑。
當然,李頎、杜甫和白居易的詩句,都是借用漢代的故事來反映唐代的事情,屬於「借古諷今」的範疇。這些唐代的大詩人們,如果生活在中國現代的文革時期,怕都要遭到「革命群眾」的大批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