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基督教史。 第一課:基督教早期入華史(635-1807年)

[複製鏈接]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都是大S的東西哈,有問題等見到他時問哈)

中國基督教史。   第一課:基督教早期入華史(635-1807年)

經文:「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1.古代傳疑:(傳說,沒有文字證據及考古證據)

-使徒多馬(12門徒之一)-當使徒保羅啟程將福音帶給西方,作「外邦人的使徒」的時候,使徒多馬則向東方進發,將福音帶到中國,印度等地,後於歸途中,在東印度殉道。
-巴多羅買(12門徒之一)-一同來東方傳福音的有多馬和巴多羅買二人,多馬去了印度,而巴多羅買則來到中國。;
-基督徒在尼祿皇帝的時候,逃難到了中國--公元65年,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基督徒,70年耶路撒冷被毀,四散逃難的基督徒中,有部分來到東方,僑居中國;
以上三種傳說,都指同一時期,即公元65-70年,是東漢明帝永平年間的事。這是的基督徒多為猶太人,福音主要靠口傳。

-敘利亞的傳教士,在東漢時,有敘利亞教士二人,藉學習養蠶冶絲,來到中國傳教;

-三國時代鐵十架的傳說—明朝洪武年間, 在江西廬陵掘得大鐵十字架,上鑄赤烏年月(即三國孫吳時代,公元238-250年)。鐵十架上的對聯可解作對基督的頌讚:「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假如十字架真的是基督教的遺物,那麽可以想像,基督教在第三世紀的中國的土地上,曾一度開放美麗的花朵。

2.唐朝景教(635-845年)

-捏斯多流派-----五世紀的一個異端,認為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分開的。公元431年,以弗所會議被定為異端,被逐出境。 後傳到波斯這一帶的地方。
-公元635年的時候,波斯的傳教士(僧)叫阿羅本,帶著經卷,傳入中國,經卷是波斯文。 唐(太宗)朝是昌盛時期,接納各種宗教。當時,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去迎接他們,協助他們翻譯聖經,准他們建景教寺,准他們在各個地方傳教。先被叫做「波斯經教」,禮拜堂被稱做「波斯寺」,傳教人也叫「波斯僧」。天寶四年(745A.D.)玄宗批准易名為「大秦教」(大秦==羅馬)。後來改名為景教。「真道無常,妙而難掩,功用昭彰,強稱景教。」
-景教自唐太宗貞觀九年進入中國開始,歷十四朝皇帝,至武宗,前後在華傳播達210年,期間,除曾在武則天掌管的半個世紀內遭到迫害外,大抵上皆受到朝廷禮遇;特別在太宗,高宗,玄宗等朝。但是,景教主要在朝廷,在貴族中傳,也傳到其他地方。表面看來也非常興盛。「法流十道,寺滿百城」(以上是據碑文記載)盛極一時,但僅在官員中,而且中國籍的的教會領袖不多。

-景教碑—記載景教傳入的過程;黃巢之亂時,埋入地下,直到明朝1625年,才被挖出來;現在中國西安碑林(南門);高2。36米,寬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被額刻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九個大字,碑文共有1780個字,由景教傳教士景海撰。里被年份是公元781年,建碑人是寧恕。
-景教碑文內容分《序文》和《頌詞》兩大部分,碑的兩側刻有70位景教傳教士的名字。在《序文》中,僅用四百多字刻有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三一妙身,無元真主」指出基督教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匠成萬物,然立初人」說明山地創造了萬物,然後又造了人;「神天宣慶,室女誕生與大秦」是指天使向人民報喜,童貞女瑪利亞在猶太生下聖嬰耶穌,他是救世主,在地上完成救贖后升天,凡信耶穌的可獲永生。《序文》提到「均貴賤於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義。還主張不宜蓄婢養奴,不應積聚財富,要常常幫助窮人,天天祈禱,第七天禮拜等。
-在敦煌,也發現了有關景教的經卷。二十世紀發現的景教文獻計有:《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尊經》,《大秦景教宣元本經》,《志玄安樂經》,《序聽迷詩所經》,《一神論》,《大秦景教大聖通真歸法贊》
-唐武宗時期,公元845年的時候,道教教士趙歸真,上書皇帝,要求禁止外來的宗教(佛教,景教)。武宗皇帝禁教僅一年,佛教恢復,景教從此就沒落了。

3.為什麽一個流傳中國的景教,在一年之內,就沒落了呢?

-依附到佛教中;為了使福音本土化,大量借用了佛教的名詞,從而失去了獨特性,讓人認為是另外一支佛教,道教。
  刻碑的波斯人叫景凈(非常佛教化的名字),當時,翻譯了三十多本新,舊約單卷,這算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是,在翻譯中,大量使用了佛教名詞。如:
上帝—天尊;得救—蒙度;詩篇--天寶藏經;使徒行傳—傳化經;
-富教於政—依附政治權勢來傳教--取得皇帝,貴族大臣的許可,在他們的幫助下,傳教:
好處--快,迅速;
壞處—政權的改變,政局的改變,都會使傳教的力量,傳教的資源,傳教的後盾,消失。
唐武宗才禁教一年,只有一年,(但是,非常激烈,全部的傳教士都驅逐出境;教堂停止活動與聚會;所有的宗教,除了道教以外,都不能傳教;)就可以是使個上百年的信仰,沒落。(只有邊疆的少數地方,還在信。)

-在傳教的過程中,如果將福音本土化的同時,又保留福音的獨特性?
景教是一個失敗的例子;(用佛教的名詞,但是,沒有賦予新的意思,內涵)
成功的例子,就是使徒時期,向希臘文化傳福音。(用希臘人的詩;徒:17;但是,賦予新的意義)。舊詞新釋。

4.元朝的傳教工作(1271-1368年)--也利可溫教。
--景教,自公元九世紀被逐出中原后,仍舊在北亞和中亞一帶有景教寺和教徒。其中,在蒙古一帶,有四個部落信奉景教,他們是,克雷,奈曼,茂基和雍古部落。當蒙古族建立元代時,大批蒙古部隊進入中原,其中就有景教徒,來到中國。
-蒙語叫做也利可溫教(信奉福音的人)。主要在蒙古人,色日人中傳,漢人信的少;
--沒有在中國建立領導者 ;
--另外一個失策,與佛教,道教爭領導地位,(蒙古人信也利可溫教,引起漢人的不滿)影響很小。
--承襲景教,領導中心在波斯--離中國太遠,不容易,不方便「遙控」,沒有培養本地的人才。

5.天主教(1245-1838年)
--教廷派往蒙古的大使,聖法蘭西教士,在十字軍東征時,來過中國,代表教皇來向中國表示友好之意。但時間短暫。
--比較重要的,有孟德高維諾(1293年來中國傳教,元朝,適逢元世祖忽必烈駕崩,但仍受到宮廷的接待, 並批准他可在京城設寺)他翻譯聖經,做兒童的工作,勸權貴來信主。他在北京居住撩4年,招收來哦大約1000多名教徒,多數是歲蒙古軍隊入京的西域人。他與328年在北京去世。羅馬教廷1333年才接到這個消息,教皇決定派方濟各會神父法國人尼古拉絲赴中國接任,但他沒有作成。他去世后,很少人再來。中斷了一段時間。
--明太祖(1368年)推翻元朝,實行排外政策,對基督教進行迫害,是元代本來基礎不穩的景教和羅馬天主教,也就在中國煙消雲散了。 這段時間,宣教士來中國,其阻力非常大。另外,中國的文化,經過兩千年,也發展的非常好。
--西方的改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歐洲人的鼓舞;
  1517年,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建立基督教,帶起了天主教的改革。
  1534-1538年,重要的天主教的差會(耶穌會)興起,往中國,非洲,南美洲派宣教士。在中國的天主教中,耶穌會是最重要的一支。(後來,有道明會,聖法蘭西斯會)
  耶穌會宣教士的選拔標準:獨身,有很高的學問—幾乎可以成為學者。
                    宣教原則:借著科學技術,與中國人交朋友。
準備一出去就不回來---有一種殉道士的精神。幾乎所有的宣教士都死在中國。

--葡萄牙人沙勿略 (耶穌會的六個核心人物之一)---1542年到印度,--馬來西亞,1552年8月,到廣東的上川島,試圖進入中國內地,沒有實現。雖然他沒有進入中國,但是,他是第一個超越了教會的差派,因為他準備長時間在中國宣教。他病死在中國。
他的名言:放棄你的小野心,準備為神做大事。

--葡萄牙人范禮安。--1578年到澳門,辦了宣教中心,舉辦了宣教預科班,先遣班,學中文。宣教士多為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人,少數人是英國人和法國人。他為使不同的國籍的宣教士之間的同心,做了許多努力。在十個月的努力,沒有什麽成效的時候,他發出了有名的感嘆:「中國這個磐石啊,你哪天能夠被打開呢?」

--義大利人羅明堅--1578年來到澳門,先學中文,然後接著一年一度的貿易機會,來到廣州。(當時,西洋人是不能進入內地的,廣州有外國人居住的地方)。他以商人的身份,居留在廣州,是天主教能夠進入中國的第一人。1582年,到廣東的肇慶,開始建天主教的教堂。(當時叫遷花寺,寺是道教的;廟是佛教的)。1607年去世。

--義大利人利瑪竇—1580年到澳門,后在廣東省,與羅明堅一起住,一起傳教,一起讀書。他用了20年的時間,精研中國的古籍,是第一個這樣做到的傳教士。他精通中國文化,同時,也借著傳授天文,地理,後來得到中國人的好感。(當時的宣教策略)。
1601年,開始在北京講學,後來一直住在北京,開始結交士大夫,進入中國的權力中心和學術中心,帶領許多中國士大夫信主,如李光藻,楊廷筠,徐光啟(其中有一個,因為有多個姨太太,沒有被同意受洗,直到把姨太太都辭去,才同意受洗)。這些士大夫所寫的書,對中國的知識界,有相當大的影響。直到今天,他們的書,也有參考價值。這是中國傳教史的一個轉折點。利瑪竇成功的培養了當地的有知識的人,一起來傳教,給後人做了一個榜樣。
他自己也寫了20多本書。另外,他用「道成肉身」的原則,來說明一個「入境隨俗」的精神。他認為,如果要被中國接受,衣食,住行,服飾,都要與中國人完全一樣---他自己也穿士大夫的衣服。1610年在北京去世。

--1605年,只有200多天主教徒;1635年,在明朝還沒有滅亡之前,有神父24個,修女5個,12個省有17個傳教站。50年後(1651-1664),有10萬4千天主教徒。(從1807年更正教來華,到1949年,130年間,只發展到80-90萬基督教徒)

6.南京教案衝突(1616年)和欽天監教案(1659-1665年)
--南京教案—明朝萬曆年間,南京禮部的沈(璀)上書要滅天主教。理由1)天主教圖謀不軌;2)教士修曆法,破壞了中國的道德;3)教士叫人不要拜祖宗,破壞了中國的倫常。當時,許多傳教士被捕,被趕出去。
--欽天監教案—1659年,基於同樣的理由,許多教士被捕。
--從這以後,開始出現了對天主教的反抗。其理由,都是一樣的。
--如何回應呢?

7)天主教的回應傳教策略。

--介紹西方的科學--曆法,氣象,地圖,水利,數學,藝術。以這些作為傳教的切入點;
--著書立說--駁斥拜偶像;說明教理;註解聖經;建立一個教義,讓中國人可以明白,可以了解。
--任職宮廷--因為科技的發達,可以走上層路線。與景教類似。不過,也傳到平民。
--精研中國文化,力求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具體的三個步驟:合儒,補儒,超儒,三個重要的原則。這三個原則,今天還有用。
--「迎合」中國習俗---只要不妨礙「根本信仰」,其他的都可以接受。--比如,他們認為,教徒可以祭祖,敬孔,但是,信徒可以免去一些儀式。

8)最後的禁教。
--起因是「祭祖和敬孔」
--基於以上的原因,耶穌會允許教徒「祭祖和敬孔」。但是,道明會(dominicans)反對,上訴於教皇;
--教皇派大使,問康熙皇帝,到底「祭祖與敬孔」是否有宗教性質?康熙皇帝的回答是:「文化習俗,不是宗教信仰」。教皇同意耶穌會。
--道明會不服,再次上告教皇。教皇再次派大使到中國。后禁止中國教徒參與「祭祖和敬孔」的儀式。
--康熙皇帝本來對天主教是相當歡迎的;但是,由於教皇的禁止規定,康熙皇帝禁止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只剩下在宮廷任職的天主教徒。
--雍正皇帝也禁止過一次;
--乾隆皇帝也禁止過一次。
--在禁教的開始的時候,中國與西方式差不多的。但是,禁教100多年後(1840年),就差得更多了。




思考題:

1)為什麽一個流傳了兩百年的景教,在禁教一年之後,就一蹶不振?

2)在當今把福音傳回中國的時候,如何避免混合主義的出現?

3)合儒,補儒,超儒,是早期天主教傳教士所用的原則之一。這個原則,對我們今天的傳福音,仍然有指導意義。如何用中國文化的知識,來介紹聖經的概念,如:罪;信;得救;恩典,等基督教的基本概念?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沙發
漢紳 發表於 2010-3-3 1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3
 樓主|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10-3-3 12:02 | 只看該作者
漢紳:
給大家天堂里學習哈,你也來搬呀,讚美上帝的日子多美好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4
漢紳 發表於 2010-3-3 12:10 | 只看該作者
人間的盒子: 給大家天堂里學習哈,你也來搬呀,讚美上帝的日子多美好呀。
好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09

帖子

61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14
5
十三大爺 發表於 2010-3-3 12:56 | 只看該作者
People want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whatever that may be, Christianity or Confucius.  This is almost part of human's natur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6
 樓主|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10-3-3 12:59 | 只看該作者
你十三大爺: People want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whatever that may be, Christianity or Confucius.  This is almost part of human's nature.
歡迎來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