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使勁吹牛B 上過這種學校唐駿估計只能是中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由於從事金融業,從去年2月開始感覺美國market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所以在6月毅然決定申請MBA。等到9月市場徹底崩盤的時候,慶幸自己的決定很正確,但是同時也感覺到了有史以來MBA申請史上最激烈的競爭,從有史最高的GMAC考生人數,各校的狂降的錄取率可以明顯看出。因為決定早,在搞定GMAT后,開始所有想申請學校的campus visit,參加各學校在NYC的reception,聯繫各學校校友,基本上對每個學校的認識讓我對於MBA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據事後的反饋,今年申請的趨勢是,學校的就業辦公室和招生辦公室一起協作review essay,因為在當今形式下,很重要的就是career goal一定要100%的可行,保證你畢業后不會成為學校的負擔。
此文的所有個人看法有不準確或者偏激之處,敬請諒解,本人閱歷和知識有限。
了解各學校,自然首先是從各媒體的ranking排名開始。記得本科時就曾經聽說過美國的大學排名,但是對其排名計算方法一直很好奇,學校這種沒有財務報表等數據的非營利機構怎麼排名呢?後來發現各大排名機構都有側重點,如果把所有的名次average后就比較準確了。
下表是截止2008年12月31日的綜合排名,我感覺非常有代表性。

上表中的top 15可以說真的是美國社會看法的真實寫照,而且非常準確!而且通過收入的差距基本可以明顯分出3個檔次,top 5, top 8 ,top15;而且我認為用這三個梯隊來描述比用1,2,3這樣的排名更準確,因為在梯隊中要分出高低其實很難。
當然大家更喜歡用top 10來描述排名,如果真要分top 10, 那hass和stern可以是並列top 10不分上下的,而且兩個學校都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而躋身前列。
從自身在美國的生活工作經歷感覺,也就這前15名學校的MBA才有必要排名,top 15以後的幾乎都沒有排名必要了。因為實際找工作,除了這top15,其他學校牌子的作用在全美國各大企業來講不是那麼重要,很多時候區域性優勢遠大於學校牌子優勢,MBA又不同於專業性很強的普通master program,top MBA的強弱就在於校友、學校名氣以及社會口碑。Top 15以後的某些學校(top20以內),admission都很aggressive,我的gmat稍微考好了點就主動給我免申請費啊,給你pre-qualify保證你獎學金啊什麼的……too good to be true搞得我都怕被騙了。進top 15是為了長遠打算,top 15之後的學校在地區優勢上還是明顯的,很多時候留美國的幾率比top 15還高,畢竟別人不會漫天要價,又不怕跳槽,地方大企業還是相當喜歡的。
接著我就說說每個學校campus visit,已經和admission director打交道,還有校友溝通后的感受,自認為還是比較準確客觀的。還有ivy league對於發展的影響是很大的,美國90%的有mba學歷的億萬富翁都是ivy league畢業的。
第一梯隊,top 5.

這五個學校基本可以說是美國MBA的代名詞了,他們5個的排名也很難分出高下,各有優勢,而且勢均力敵。不過真要較真的話,HBS還是毋庸置疑的優勢更多,其強大的社會presence是有強大的社會優勢的。別的什麼都不說,光是其廣泛並且職位都高的校友群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社交網路。非要排出第二的話,我會選stanford,S和H的風格完全不同,就好象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那種明顯差異,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對立一樣,都是最好的但是取向和理念完全不同!
我一直認為一個學校的admission director是學校風格以及發展前途最好的表現,Stanford和HBS的admission director可以說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秀!不管事平易近人的態度,還是矯健但細心的回答,還有大膽的幽默,讓你完全被其徹底征服!能夠納入這麼優秀的人才做admission足見這個學校的強大,而且更是保證了這個學校會充滿這種優秀人才,因為這個世界從來都是臭味相投的人才可能聚在一起!而且一般真正的大牛最後都是在這兩個學校之間根據自己的風格以及發展方向作出選擇。
1. 哈佛商學院 HBS = 有人戲稱hell bull shit=使勁吹牛B

校園設施 得分100
HBS的campus visit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我自認為見識過的東西也不少了),是美洲唯一商學院有自己獨立完整、自給自足的campus的學校!HBS的campus的設施和面積就已經超越美國很多一般university整個校園了,這只是一個school啊!作為世界當之無愧的文科第一大學,其商學院更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從學校對於HBS的大量投入,5星酒店級別的各種建築物,可以輕鬆容納百人的lounge,高級大飯店級別的餐廳,商學院還有自己的健身樓!就連學生宿舍都是超級的牛,就是酒店式公寓套房。一切都是世界頂級的,這種霸氣就已經說明一切了……
授課質量 95 (我個人認為100,但是為部分非business的人去掉5分)
Class visit也讓我很是興奮,在本科經歷過一位商法外教的case study洗禮后,我一直認為case study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方式,學習到的知識是課本不可比擬的,而且其記憶是永久性的。100%的case study可以說簡直就是真正的決策者教育,我很是嚮往……(當然也有同學給我說不是busines或者finance背景的人覺得很是吃力,比如accounting也是用case教很多人更本學不懂,case也有很大弱點)
900人分為10個班,然後通過培訓講師,保證所有班級的課程內容進度、experience完全一致。有學生給我說,他們不同班級溝通后發現連笑話都是一樣的!這讓我想起了「新東方」的老師培訓,背笑話,什麼時候講都是培訓的,哈哈!但是也有學生說,其實普通講師大部分都很一般,能上到名師的課會有質的區別,不過這要等到EC了。
哈佛的課程是相當嚴格的,不準以任何理由請假,即使生病了你也得來,不來就是扣分,誰讓你不注意身體的?以後你掌管的大企業因為你生重病了,股票就停牌一天等你?哈佛的管理幾乎就是軍事化的,一切都必須服從命令,你也不用擔心,課程、日程、活動學校都給你安排的滿滿的,你還必須要prioritize你的goal來作出選擇。
同學素質90
學生給我的感覺是都很精明,而且都很親切,當然這些人都很diplomatic,即使不喜歡你也不會表現出來,不管怎麼說,別人這裝也是裝的相當有水平的!有一半的學生感覺是很願意幫你的,另一半我感覺是禮節性的對別人好,但是不管怎麼說,這種地方活其來比較文明,不會有很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當然每年900各學生中不可能全是大牛,怎麼也有10來個混進來的吧,連texas Uni法律JD都reject了的小布希不也是HBS MBA?
就業前景 95
哈佛和斯坦福估計是所有MBA學校中唯一不怕畢業找不到好工作的地方了吧,最多就是畢業找到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HBS竟然有規定不準公司在11月前進入學校宣講,其他學校基本都是上課第一天就把各公司請進學校了。而且HBS是所有學校中唯一上5天課的學校,其他學校一般每周就3天課,剩餘時間讓你去social、networking為發展也好,intern也好,工作也好,就怕你畢業沒工作。HBS則不一樣,所有公司都必須聽從學校安排統一進入學校,intern都是和intensive的一周搞定!當然,我也聽到了一些老校友說他們在93年,2000年左右畢業的人,也有畢業沒工作,學校也不怎麼管他們,去了很差的小公司,前途一直很坎坷,看到HBS的校友和別人拉近乎,結果被一句「我是HBS的phd,不是mba,我們不是一個program的」而被直接拒絕的……
論文
感覺真的就是要把自己最強的一面拿出來,一個老美哥們兒形象的比喻「show me how big your dick is」。進了HBS的人至少是懂得自己優勢並把之最大化的。
總之,HBS給我的整體映像就是很好很強大!
其他八卦:
大家都知道HBS每年都有招收大量的顯赫家族的兒孫,比如中東地區就有一大片的王子是哈佛MBA,HBS每年的中東trek都是這些王子校友全資贊助,去這個trek就是天天玩皇宮住頂級酒店!還有HBS的學生宿舍的停車場裡面Aston martin和ferrari跑車也是見怪不驚的,家長開著RR和bently之類來看孩子也更是常事。還聽學生說,其實HBS每年也有極少數學業跟不上,或者因為感覺同學太強而心理崩潰想自殺的學生,畢竟這裡的人都太強了,熬出來就好了。
2. Stanford斯坦福


校園設施 得分90
和哈佛古西歐帝國主義建築相比,斯坦福的西班牙熱帶矮層建築則完全是另一種異國情調,配上椰樹鮮花,以及常年的燦爛陽光,這裡簡直就是天堂!我記得高中第一看到斯坦福校園的圖片就被征服了,這也是我的dream school啊!雖然斯坦福的GSB沒有HBS那麼多獨立設施,但是和其他各系個帥哥美女們共享各種設施,認識各種不同的同學,也是增加人生樂趣的一種重要途徑啊!
授課質量 95
斯坦福雖然不是100%的case,但是比重也是相當大,而且課程設置很靈活。
同學素質95
學生給我的感覺都是真正的intelligent的人,如果說哈佛培養的都是領導者,而這裡培養的都是新時代的創造者,他們的idea就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而且學生都是genuinely的好人,絕對是沒有任何隔閡的相互幫助。這也是西海岸和東海岸的很大區別,特別對於中國人來說,在美國東海岸的上層社會,亞洲人怎麼都會被差別待遇的,很多華人大牛在東海岸還是不如在西海岸混得開的(比如CA的創始人王嘉廉在東海岸還是受了些氣的)。Adm Director Derek還專門談到如果你的gmat成績太高了,他們反而會更謹慎,因為怕你是書獃子(特別是從大陸去的學生),會更注意看你的essay……
就業前景 95
矽谷的創業風潮對於stanford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創業的學生人數眾多。畢業進入VC、PE的人比例也是所有MBA學校中最高的,當然加州高昂的生活成本自然也提升了畢業工資水平,stanford一直都是MBA薪資排名第一的,不管是畢業當年還是20年後。相較而言,stanford畢業生工作行業是最diversify的,感覺幾乎就是「有夢就去追!」
論文
斯坦福的論文主要就是讓你找出人生夢想和價值觀,並讓你里出頭緒具體化,為實現夢想而戰吧!不過不像以前不限字數了,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蠻給機會的。
補充:很多人都說Stanford的presence幾乎看不見啊?!而且也沒見幾個大公司高管啊!這是因為Stanford本來定位就不同,每年只招250左右,當然社會上能見到的校友群體就少,再加上Stanford的校友大多在西海岸的VC/PE/IT這種媒體曝光很少的行業,而且這些行人都很private很low-profile,所以知道的人自然少。而且斯坦福的人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了,誰去大公司混啊,斯坦福的人更懂得生活的真諦。在東海岸,斯坦福的人雖然也都被我們年輕人覺得很牛,但是還是有不少empire(老資本家)氣息很重的人覺得stanford不如ivy league,呵呵。
3. Chicago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學派在經濟學和建築領域都是自成一系,而且相當牛的。而且學校最強的就是經濟學分析和quant分析,最近的大牛校友booth不就是自己創建了quant hedge fund? 如果真要說教學質量,這個學校恐怕是最好的,而且完全自由的課程表讓你從第一天就自己定製自己的2年MBA,同在booth每個人的MBA經歷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學生說,如果你一旦沒有選到好老師的課,你這兩年就和什麼都沒有學一樣,特別是finance背景的人,因為最強的finance課程也和CFA的內容沒有區別,有人感覺這2年投資不值,呵呵!
Chicago是top 5中唯一有part time mba的,full time的學生有抱怨說經常好的老師跑去教PT了,導致他們選不到那些課。Ivy league都認為,part time會distract resource,而且會降低學生質量和畢業生水平,這個問題比較難說。
因為,我不想變成一個徹底的finance nerd,對我來說人生不僅是數字(不管是工作還是工資),而且對於hedge fund興趣也不大,所以我就沒有去campus visit,聽去了的同學說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booth的主樓超級NB,而且Chicago作為美國前三大城市,世界期貨交易的中心,發展前景也是很好的,特別是在NYC淪陷之後:)
不過看看Chicago的畢業薪資水平卻不符合其top 5的地位,很大原因就是那邊的物價水平還是比NYC,Boston,加州這些地方低很多的。我Chicago的朋友,工作幾年就輕鬆在離downtown不遠的市區內買了house,這在NYC幾乎是不可能的!
Chicago的論文比較中規中矩,那個ppt文章和NYU的有相似之處,應該是有點閱歷的人都能寫好的。
校園設施 得分85
授課質量 85
同學素質85
就業前景 90
4. Wharton賓州大學沃頓

雖然,Wharton經常排名第一,但我認為W和H、S的差距還是存在的,最明顯就是其admission director,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給人一種不溫不火的感覺,而且和她交流有一種distance。不過聽說,最近好像被換了,希望新的director能搞給student全新的感覺。
Wharton每年不僅招800個mba,還招600個本科,就那麼一棟樓要擠這麼多人。在樓里是人來人往,忙碌,感覺就像一個undergrad college沒有graduate的感覺,特別MBA都是工作過來的人,對於辦公/學習環境都是有一定要求或者taste的,這種環境真的很難恭維。不過Wharton的location是其他學校無法比擬的,離nyc就1小時drive,除了Columbia能有優勢,其他學校只能自嘆不如。
Wharton的class給我的影響還是相當不錯的,case分析很多不說,老師對於學生的引導也是相當不錯的。而且Wharton在finance方面也是相當強悍的,當然其marketing在美國也是前3的。
總體來說,美國民間傳說就是HSW=HBS,Stanford,Wharton是top 3,而且大部分商圈的人都是這麼認為的。這三個學校在社會影響力,校友圈方面的確都更有優勢。
還有我發現可能因為Wharton的學生大部分是大城市來的,所以美女很多,這不得不說在眾多商學院里是很大優勢啊!U Penn這個學校整體的實力還是不算很強,其商學院應該算是最牛學院了,因此你不太可能指望從別的系選修課程或者相關活動能獲得太多收穫,這是一個弱項。
Wharton的校友說他們2年感覺都是在酒精中渡過的,誇張的時候就是早上直接從酒吧走去教室……2年很high。Wharton感覺上學生合作還是比較不錯的,沒有HBS那種高壓氣氛。
Wharton的論文給的字數比較多,而且題目也很多,基本就是給足機會。
校園設施 得分80
授課質量 85
同學素質85
就業前景 88
5. Columbia哥倫比亞

一直以來,Columbia都感覺自己是Wharton的backup school,所以呢就推出了個early admission,而且以高額的deposit要挾新生不準變卦。我之前一直不懂,Columbia怎麼就比Wharton差了呢?
論地理優勢,NYC世界經濟文化的首都,無人能及,NYU雖然也在NYC,但是不是一個檔次的。論校友,各大金融、政府機構幾乎都是CBS的人脈,要混finance去CBS自然沒錯!論學術,Columbia是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學校,80多人!論商業,cbs的著名經濟學家,政府經濟顧問估計也是所有學校最多的。論影響力,原子彈的Manhattan計劃都是這個學校一手牽頭的!論經濟實力,至今Columbia仍是紐約市最大的地主啊,連洛克菲勒中心都是租的C的地!而且學校的每個院系在各自領域都還是比較強大的,這個古老的kings college什麼都不差啊!
Campus visit了幾次后發現問題了,由於歷史上幾次出售土地,校園其小……整個university比不過HBS一個school,雖然學校主要致力於graduate,但是校園設施還是極其緊張的。一個uris hall大樓要容納每年700人的fall mba和700人的spring Jterm mba,還有emba,設施極其緊張,基本只能去狹小的教師上個課就回家去學校,group study估計只能去hudson river park了:)小而精其實也沒啥不可,問題是學校的設施也是很陳舊的,在世界變革中心的NYC竟然還有這麼落後的大樓和設備,而且還是學術前沿的名校,難以置信。和一些Columbia的校友聊天,他們都抱怨設施問題,但是又同時肯定學校在finance方面的強大優勢。和二年級的學生聊天,他們都說今年找工作很恐怖,大量學生還沒有offer,比較怕怕。
如果你是New Yorker習慣了NYC的這種生活方式,CBS是完美的「補充」。地鐵,咖啡,計程車……忙碌渡過每一秒。冷漠,self-centric也是可以用來形容Columbia的學生的(只是相比其他學校而言,比起大街上的New Yorker,學生還是要好不少)。學校所在的Harlem區治安的確很成問題,我在附近晃悠過幾次都有黑人小孩在那裡挑畔,旁邊黑人太多我都不敢罵他們一句negro
連Columbia最著名校友巴菲特都沒給捐過多少錢,說「學校太有錢了,不需要我幫助」,這在其他學校幾乎沒聽說過。
不過有失必有得嘛,上完課就地鐵跑去找alum喝咖啡找尋intern和工作機會,這也只有在NYC才可以做到。每天訪問學校的高管數量也只有HBS能夠比拼。
而且最讓我動心的是,好幾個知名教授對於市場變化還有policy的分析很是到位透徹。Columbia的經濟學和金融市場理論絕對是最強的之一,有了這種大局觀以後想不成功都難啊。
校園設施 得分75
授課質量 85
同學素質85
就業前景 85
所有學校中,Wharton和CBS是都市氣息最重的

第2梯隊,top 6-11.
6. Tuck達特茅斯

提到Dartmouth,美國人都很詫異,都覺得這學校不怎樣啊?怎麼可能商學院排名前十?的確,這個沒落的常青藤除了商學院,其他院系幾乎都不太強,就因為當年是第一個設立研究生商學院產生了大量商界校友,以及其嚴格的教學風格,給商界留下了良好印象。可以說tuck的強大基本完全靠其凝聚力其高的校友網,這個學院也是世界上校友捐款率最高的學院! 問過一些學者和去過Dartmouth的人都不太喜歡這個偏僻的學校,印象是: 偏僻小鎮上的田園般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小學校。從紐約開車去學校要5個小時,到boston也要3小時,而且周圍除了一些Vermont渡假聖地什麼都沒有。冬天零下40度的溫度也讓我嚇了一跳……學校所在的New Hanover小鎮真的很小,開車30分鐘你就可以全部摸清,吃飯娛樂的選擇也是寥寥無幾的,不過讀書嘛這些都不重要啦,況且學校還有自己的高爾夫球場可以供享受。學校的山區雖然不是我見過最美的,但是也算不錯的,畢竟旁邊就是「一條大河」。 學生都超級好,人很nice,我們誤闖到宿舍區,路上碰到的學生還熱情的show宿舍給我們看,真是感動啊……商學院的cigar lounge很酷,很有當年美國大財主的客廳感覺,每周二的whisky night是男生們聚會的場所。 感覺,去這裡畢業做consulting出路不錯,或者進一些大公司混,好像學生創業的不多。學生中結婚了的比例比較大,感覺和我自己的goal不是很一致,當然能進去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畢業還是比較有保障的,畢竟ivy league的牌子還是相當牛的。 校園設施 得分85 授課質量 80 同學素質85 就業前景 85

7. MIT Sloan麻省理工

Magic seven之一。世界第一理工大學的MIT,其商學院自然會和世敵Harvard截然不同:工業化的教學樓和教室、側重理性數據分析而非感性的領導力決策、學生大多是理科背景、每年只招收350人。雖然Sloan一直強調他們不只招收理工背景的學生,但我的visit的感覺是還是理工科背景的學生居多。Sloan一直以自己的學生量性分析世界第一自居,因此其經濟學也自然是相當不錯,現任的FED主席不就是sloan的phd。

由於新的sloan專用大廈要過2年才能竣工,所以現在的faculty只能和MIT alum club等機構share office building,學生只能和另一些院系的行政辦公室share,感覺還是有點擁擠。雖然MIT的很多教學樓都是cutting-edge的,但是sloan的教室卻感覺很一般。上了一些課,感覺sloan還是有點太學術了,可能是因為在國內長期被那種死板學術窒息,現在對於太理論的東西都很反感。 校友說就業還是大流為主,諮詢啊、IB、quant fund,創業的人都不多,要想進VC、PE之類的都只能靠自己social了。去企業做的人也不是很多,因為每年畢業的人數不多,所以工作都還不錯,而且基本都進了大bank,大的諮詢公司。不愧是M7,反正進去了也是比較有保障的。 還有感覺Sloan對於亞洲人都是比較有好感的(MIT的傳統),其實在美國東海岸white male社會層次第一在各種地方都是有體現的,包括名校的錄取,但是MIT(不管是老師和學生的態度)從來都對外籍人很不錯,只要你聰明他們就認可,不會計較社會背景。
校園設施 得分80 授課質量 80 同學素質85 就業前景 85
8. Kellogg西北大學凱洛格




這個marketing第一的M7從來都不是我的目標,所以沒有去visit,我知道也不多。不過聽去了的人說kellogg的teamwork很出色,而且學校比較開放,就是位置有點偏遠。但是有4A歷練過的朋友就把這學校當做聖殿,所以啊每個人要了解自己需求。

還有kellogg可能是top 15中唯一一個錄取標準很寬鬆的。其他學校都不准你開始讀mba了再申請第二個mba,但是kellogg可以在你已經開始讀一個mba的情況下讓你再去Kellogg讀一個。而且kellogg也是唯一允許transfer mba的top school。(大陸申請者注意了,你可以先讀個很爛的學校mba,然後第二年申請kellogg transfer過去,畢業拿kellogg的mba文憑;或者先去讀parttime mba然後第二年轉full time)Kellogg這種transfer政策也是一些媒體抨擊其學生質量的把柄……我的感覺也是這樣很不professional,不過給了很多人機會。 通過數據還是可以看出,在第二梯隊中,他的薪資也是最低的,主要也是因為Chicago這個地方物價低。不過各人感覺Kellogg的校友圈還是比較局限於marketing相關行業和職位,當然我也知道有PE的partner是K畢業的,但是他們本科一般都是ivy的。
9. Ross密西根大學

Ross當年排名曾經當過第一,現在是與日劇下啊。該校一直以均衡而聞名,各方面都不差,但是卻也沒有什麼強項。究其原因,我認為Michigan這個大學首先就不是很強,在加上其很不妥的地理位置,而且Michigan又不是ivy league,知名校友也是寥寥無幾,畢業生要找到好工作的確不容易啊。Businessweek的mba畢業20年後薪資排名,給了ross 22名的超低排名,真是很尷尬…… 我對這個學校了解也不多,就它這地理位置我也不敢去讀了。
10. Hass加州貝克利

華人一直對於Berkeley有種特殊的好感,比較加州和中國的聯繫還是更緊密,我一直認為Berkeley是大牛學校,而且也有不少同學現在裡面攻phd。做為西海岸僅次於斯坦福的當之無愧第二牛校,Berkeley在西岸絕對是有很強的品牌效應的。可是參加reception的時候,alum直接在台上就說了,他們覺得學校在東海岸的presence太差了,他們曾遇到同事質問他們「What is Berkeley?」而且他們感覺在東海岸找工作也不如東邊的大學, haas在NYC校友能聚齊的一共沒幾十個。 參加reception后給我的感覺其畢業生和top 5的還是有差距的,而且主要問題就是在東海岸的presence,以後我是繼續在東海岸混的,這個牌子沒用,校友圈不夠強大,是個硬傷啊! 不過想在加州或者亞洲混的朋友們,Berkeley覺對是top 10的牛校!
11. NYU紐約大學

好友的錄取后資料
NYU是所有學校當中商學院招收學生數量最多的了,每年fulltime的700人,parttime招收兩次每次800人,還有EMBA,phd,undergrad, 這樓里有6000人。估計NYU是「最全面」的商學院了……只是這種大規模招生是降低了畢業生素質呢還是強大了校友網呢?

NYU這個牌子也是僅限於NYC好用,而且是特別好用,JP morgan Chase的投行部門一般只招本科,但指定只從NYU招收MBA。只要是在NYC,不管是你去百老匯演drama,還是去gallery賣畫,或者去公司做marketing,還是去IB,Fund,NYU都是塊好牌子。為什麼?因為紐約市大街小巷都是NYU的畢業生,幾乎沒有哪個大公司沒有NYU校友的!認識的一些華人NYU校友當年不管環境多困難都找到工作了,但是離開NYC后就混得一般了。 雖然我是一心想在東海岸混的,但是要想達到高層,NYU還是不夠的;況且萬一relocate一下,前途就未卜了。 不過有不少好友在NYU,聽多了他們的抱怨,還有我想離開NYC一段時間,所以就沒有考慮,也沒有多去了解這個學校了 NYU的著名「末日預言家」魯賓尼最近火的不行,也為其presence提升了不少。但是聽很多學生說由於NYU學生太多,老師也多所以師資參差不齊,一門課有n個老師,選到不好老師的話根本學不到東西。 讀NYU我怎麼都不覺得是在讀書,感覺是在付費上班一下。NYU沒有校園,只有散佈於紐約市的零星教學樓,去上課就感覺是走近了NYC的一棟辦公樓,陌生同學間也是相當冷漠…… 校園設施 得分70 授課質量 80 同學素質75 就業前景 80
Tier 3 Top 12-15
12. Yale耶魯

參加在中央火車站的yale club的reception就讓我很有感觸,感嘆老牌常青藤畢竟還是更有氣勢的,在紐約市中心有自己的club,這校友網路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去的prospect學生也都感覺不錯,明顯有少數人是有錢人家孩子,看打扮就看出來了,金光閃閃的。 但是去了yale campus又有很大失落,主教學樓就是一個一層樓高的半地下建築,教室沒有幾間,主樓感覺連HBS的reception building都不如。作為最晚成立的常青藤商學院(76年),雖然學校在大力擴張商學院,而且也動工修建一棟新樓,但是等到2011之前這些改變都是不會生效的。

Yale的location和wharton一樣,緊貼NYC,但是更強一點的是康州本身自己就有很強大的金融系統,Hartford之類的都是很大的金融城市,就業好是肯定的。(madoff的最大受害者不就是一個康州的fund) Yale的social program是最強的,藉助其被譽為「總統搖籃」的強大政界校友網,從事NGO,NPO的確比較容易。連很多金融老師都是從NYU這些學校挖過來的。除此之外,學校真是很難讓我動心。

Yale的admission staff雖然都很nice,但是明顯不夠sharp,這讓我也有顧忌。Admission office是了解一個學校的窗口,這個窗口都做不好,怎麼證明你宣傳的大力投入是有實際效果的呢?雖然最終沒有申請,但是感覺還是比較容易申請成功的學校,而且Yale的招牌擺在那裡,那回國騙人是相當抵用的啊!雖然在美國進企業不一定好混。Yale本來就是在法律和政界比較牛,在商界嘛……

校園設施 得分70

授課質量 75

同學素質80

就業前景 85
13. & 14. Darden和Fuqua


這兩個學校我都沒有列入考慮list,因為參加了reception后感覺不管是校友、學生、招生人員都完全和top 10低了一個層次。雖然學校也都是東海岸老牌名校,也有媒體號稱new ivy而且有不少牛校友,但是畢竟走到高層后,不是ivy league就不是精英是東海岸上層社會的一種定勢思維。(很多老美都討厭東海岸那種氛圍,而且這裡old money還是很多的。看看遍布長島和Rode isl的皇宮般別墅你就能徹底感受到) 值得一提的是,darden由於鄰近Washington DC,大量的部隊背景學員,darden被譽為美軍訓練營,加上其緊密的首都聯繫,學校的政府關係是相當好的,可以說是top 15中最好的,畢業后想搞NGO或者進入政府性質單位比較容易。不過校區也是比較偏僻,交通不便,而且缺少強大的校友圈(美軍的哥們兒還是先照顧自家人的)。 Duke的health care在全美是數一數二的,其finance也是相當不錯,其限制還是地理位置,top 15的學生找工作都要面一堆公司,如果每個公司都意味著要飛個來回,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經濟學圈內朋友都說duke很可能拿下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其經濟學和finance的research還是很不錯的。不過,一個NC哥們兒就住duke附近小鎮上,跑去class visit了好幾次就為了那些知名教授,結果是太學術更本聽不懂(他背景不是金融),感覺fuqua的授課有很大問題……所以他們NC的人好多跑到紐約附近的學校讀……
15 Cornell 康奈爾

康奈爾最吸引人的是……不是學術…當然不是排名…而是風景! 被譽為全美最美麗大學。這個學校當初Mr Cornell給錢的條件就是要把學校建在四級風景如畫的ithaca小鎮,當時第一任校長也曾因為校址極力反對,因為建立一個名校的要素就是位置要好。至今,Cornell大學拖後腿的問題一直是其校址。俯瞰絕美的卡瑜伽湖,幾乎各種風格的建築坐落于山頂,包括哥特式、維多利亞式、新古典主義、現代,就差愛斯基摩的igloo了。商學院的Sage Hall就是一棟非常漂亮的哥特式歷史建築,在各大商學院中都算漂亮的了吧。
想當初,斯坦福大學創始人幾乎都是康奈爾大學的教員和畢業生,至今康奈爾的招牌和yale,harvard一樣拿去全球都值錢。(一個去了NYU的mm說她回歐洲,朋友們都說不知道什麼是NYU,很不解她為什麼不選眾人皆知的cornell)Cornell也和其他幾個常青藤一樣,在紐約市有自己的校友私人俱樂部Cornell Club就在Yale Club旁邊,東海岸的私人俱樂部都是身份象徵啊,特別是常青藤。
但是由於其地理限制,除了真喜歡自然風光的知名教授,很難請到能人到這麼偏僻的地方了。但是這個偏僻也只是和Yale,Wharton,Harvard相比,畢竟開車4小時就能到紐約市,比起Darden和Fuqua來說還是方便不少的;而且離附件都市也不算太遠,2小時能到達紐約州府Albany、水牛城buffalo還有Rochestor。

Cornell有個很強的優勢就是其商學院自己的endowment fund相當大,有n個億美元。表現在各方面:1. 全球唯一一個每年租用私人飛機的商學院,學校很把employment當會事,每年都租用專機(jet哦)去接送各大公司招聘人員來campus recruit,這種誠意可能就是其就業率一直相當高的原因吧。2. 商學院中最大的學生管理的hedge fund – Cayuga fund,15million usd,雖然和真的billion級別hedge fund比更本不算什麼,但是這可是真的讓學生練手的fund哦,(tuck也有一個,但只有幾萬美元)而且這隻fund一直都beat market,很強大。3. 外國學生幾乎offer都給scholarship,中國學生基本每年都拿了10k-20k的獎學金,這也是top 15中少見的。 MBA的admission director 竟然姓sawyer (lost裡面我最喜歡的角色),人非常的energetic和nice,我感覺是僅次於HBS和Stanford的admission director的人選。一個ranking 15的學校真是很讓人意外。 Cornell的class也是唯一一個讓我睡著了的,那個教operation的印度佬實在不怎麼樣,也或許我的印度英語太差。Cornell的學生倒是然我覺得很nice,而且很diverse,每年僅250人的class竟然這麼diversify,在小學校算不多見的。而且Cornell是出了名的開放性大學,建校的宗旨就是for everyone也是當初幾十年唯一招收女生和亞裔的長期藤,自然Johnson的亞洲學生比例不低,我感覺是所有學校中最高的,因為除了統計數據上的Asia,還包括大量的Am Born Asian,所以在校園中不會有少數群體的那種不自在,而且校內外的人都很友善。 還有因為學校其他學院都很強,商學院就和別的院系很多合作,比如和工程系的長期合作已經締造了好幾個在校創建的企業了(部分已經成功sell),還有法律系會給創業MBA提供法律幫助,做social enterprise的也有其他系的支持,當然從事地產和酒店的人來酒店行業排名第一cornell更是收穫頗豐了。近年Cornell每年都有不少entrepreneur誕生,對於創業的人是個hidden gem 不過Cornell日漸下滑的排名,不僅是商學院,很多老校友說整個學校都有在沒落的感覺,學校沒有強有力的領導和發展方向,這個是硬傷。而且以前Johnson MBA校友最多的雷曼兄弟和Bear Stearns,而且高層很多,但都倒閉了,不過問了一圈各大fund都有cornell的校友,而且這些校友都說肯定會幫你把簡歷遞上去,但是面試怎樣就看自己了。紐約的就業機會大減,很多畢業生都放眼加州了。 校園設施 得分85 授課質量 75 同學素質80
就業前景 85
最後以cornell的這對新人結束吧!希望大家都沾喜氣!一切順利
一年的努力最後就用這篇帖子來祭奠一下吧。今年各校由於人才濟濟,好像都有擴招一點,基本都增加了5-10%的席位吧。
09年畢業的MBA們,運氣的確不太好,在經濟最好的時候進入學校,在最差的時候畢業…… 通過現在和Admission聊天得到的小道消息是top 6-15就業率基本在60%-85%之間,而且不少85%的學校都是沒有計算那些主動去報告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以此讓報告好看一點。從畢業生那裡的消息他們也感覺身邊10個人至少有3-4個沒有工作的,而且大部分找到工作的都是去年interview,年初就簽約的,最後面幾個月基本沒有希望了。有不少學生take了以前mba畢業生不屑於take的職位,或者徹底轉變戰略去了企業呆著。
公司HR都大量減少headcount,而且即使招人也僅從core school list上招人了,別的學校一律不考慮。所以學校的名氣和對口單位在這種危機時刻就體現出價值了,即使MBA全軍覆沒,top mba也是最後倒下的……
今年畢業生還說不少拿到美國本土大公司offer的入職日期都被推遲了,最早入職也是8月,大部分是12月前後,還有一些推遲到明年待定的。法律master JD的畢業生的狀況很好玩,幾乎90%的畢業生都被delay一年入職,但是今年發60%的basic salary,拿著工資不用幹活,可以去週遊世界了,真是很幸福啊!但是這種時候有幾個人能放下心去玩呢?
還有不少中國的申請者認為campus visit和alum social是必須的,或者有優勢的,我認為至少對於top 8的school是完全沒有意義的,top 9-15可能有5%的作用,top 20以後的是非常有用。top 8的school更本就不track這些記錄!自己這些visit和social最大作用是讓你更了解每個學校,更清楚自己的goal在哪個學校更容易實現,這就是fit。而且這種fit在寫essay時也會有明顯表現,fit的學校寫起來行雲流水,捻手自來,有的學校是越寫越痛苦!
還有GMAT的左右有多大呢?我知道的大部分white老外都是在670上下,650-700之間吧,考上700對於老外就是大牛了。因此我認為對於top 8的學校gmat真的不重要,還有HBS的admission director在08年的一次graduate school內部交流會上曾說道HBS看外國學生的ibt比gmat還看得重,因為他們強調人際交流能力……
中國人最大問題還是essay,essay直接表現出的是你的世界觀、人際能力、成熟度。人際能力強的人總是能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寫essay就是很簡單的問題了。中國人老認為好essay就是要吹nb,其實即使HBS的論文也是從細節著手的,很多錄取的學生說他們的論文題材中國人更本都是不屑一顧的,但是別人從小事引申出的深度思考和成熟度是我們不可比的。還有找人mentor essay,如果真想進top 8,還是找美國的一些大牛consultant吧,中國那些我就不說了,他們自己都不是名校出來的怎麼可能知道別人觀察問題的角度呢?
top 15的school我覺得投資都是值得的,雖然大多不會給太多獎學金。特別是top 8的school都是真正的商界聖殿,總會有所收穫的。
------------------------關於ivy league----------------------


------------------------西海岸-------------------------------
西海岸的氛圍就包容的多,不過歷史來講還是和ivy有很多淵源的。現在美國西海岸最好的斯坦福大學建校之初的教員和董事會則幾乎全是康奈爾大學教員,其第一任校長David Starr Jordan都是。 而美國西海岸最著名的加州大學系統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則主要創始人都是來自耶魯大學,因此就連第一所學校的主色系都是耶魯代表色藍色再加上加州聞名的金色
--------------------ivy equivalent其他等同常青藤的學校和叫法---------------------- 不過"常青藤附加""Ivy Plus"這種叫法經常用在除8所常青藤外的同水平學術學校群中,主要也是因為相互的校友群交叉、大學間的學術關聯、或者捐贈基金比較等指標相同.在一些專欄作家和學者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在所有被和常青藤提及的學校中,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是長期被納入Ivy Plus概念中,被視為學術等同學校;而芝加哥大學和杜克大學也偶爾被納入這個概念,但是幾率略少。比如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官方網站就有提到Ivy Plus這個概念,包括了麻省理工、斯坦福、芝加哥大學,可以說這三個學校是真正的等同於IVY的學校,其他都還是差一點。 營銷團體、記者和一些學校經常推銷自己為「常青藤等同學校」,比如小常青藤、公立常青藤、南部常青藤、西部常青藤、加拿大常青藤等各種叫法。但是這些叫法都是營銷手段而已,和真正的擁有同一標準和固定成員的標準「常青藤聯盟」完全無法相提並論。比如在2007年的新聞周刊曾經提到過25所「新常青藤」,部分學校和常青藤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 ------------------廢話說多了,上圖參觀一下名校吧---------------------
--------------------------HBS-----------------
lounge

admission office

library                                                                          fitness center
   
教室過道


--------------------Columbia-------------------------



--------------------Wharton-----------------------



--------------------MIT sloan-------------------------



--------------------------Tuck---------------------------




----------------------------------Yale-----------------------



商學院門口竟然停了一輛傳說中的「站神」GTR! 這是我第一次親密接觸這個傳說中的跑車

耶魯博物館 (一個大學博物館的藏品都輕易超過國內一個城市甚至省的藏品)

真空的稀有藏書 圖書管

------------------------Cornell 是所有top 20中校園最大的學校,在美國都算最大&最美校園之一 --------------------------
Sage Hall 號稱校內最漂亮建築之一


學生locker存放處

Hedge Fund的park center, 入口在反面 (就是 trading room,和大公司裡面的一樣,有整強的滾動大屏幕,好像別的學校沒有這級別的吧?)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景…… 不會審美疲勞嗎?


遠眺Cayuga lake (這可比九寨溝的長海漂亮多了……)Cornell附近可以玩的景點相當的多……

一個普通的校內公車站

[轉][轉][轉]

[本話題由 穿鞋的蜻蜓 於 2010-07-11 03:28:13 編輯]

40

主題

368

帖子

10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4
沙發
犀利哥 發表於 2010-7-11 03:24 | 只看該作者
S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3
TCM 發表於 2010-7-12 02:09 | 只看該作者
鮮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