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教育危機源自價值傾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美國教育危機源自價值傾斜


美國教育危機,其實也出自體制性的缺陷,尤其是在價值觀這一根本問題上。全美國都流行快速致富和不勞而獲的觀念。這種傾向對美國競爭力的傷害是致命的。
9月15日,奧巴馬總統在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學校的迎接學生返校的典禮上發言,鼓勵美國學生要胸懷大志,在將來不能被中國和印度的學生比下去。他說,「目前,許多國家對我們虎視眈眈,中國和印度的學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學習。你們將來要和他們競爭,你們在學校的成功不僅僅決定了你們的未來,也決定了21世紀美國的未來。」
多年來,美國教育一直傲視全球,鼓勵創新、培養精英的教育制度,是美國國力強大的基石,也是世界各國爭相學習、模仿的對象。
但近年來,美國的許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美國教育體系,尤其是公立教育體系出了大問題。自1971年以來,美國學生人均開支增長兩倍以上,而學生在科學和數學方面成績仍落後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
微軟創始人蓋茨近日稱,目前,美國的很多電腦精英並不是在美國出生的,而是從其他國家來的。美國應該有能力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他認為,美國在很多年前重視教育,才使美國後來變得強大。但如今,正如蓋茨所指出的,美國教育系統危機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競爭力。最近公布的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全球競爭力年度調查顯示,美國的排名下降兩位。美國競爭力的下滑,與教育質量的滑坡不無關係。
美國教育危機的表現主要有: 第一,兩極分化: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差距拉大。最優秀的學生能得到最好的師資;成績不好的學生沒機會遇到好老師,最後就破罐破摔。每年有上千萬名學生中途綴學; 第二,品質降低:最新的研究顯示,從40年前到現在,美國大學生花在念書上的時間足足少了至少10個小時。專家批評,美國大學對學生的學術要求不斷降低,招生壓力使大學自己花更多錢在娛樂設備上,高等教育的品質在下滑;
第三,體制僵化:工會使得教師成為鐵飯碗,學生學習進步與教師評價間不掛鉤。教育成為這個市場經濟國家最不市場化的領域;
第四,資源短缺:經濟危機加重了美國教育經費的短缺。如兩年來加州政府已經削減了全州公立高校170億美元教育經費,加州近兩萬名教師也面臨解僱命運。更嚴峻的是,這些趨勢會持續下去。教育專家珍·威爾曼(Jane Wellman)指出:「這是雙重打擊:資源變少、價格變高、服務變差。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相信,這會在接下來十年間有所改變。」
追根溯源,正如金融危機暴露了美國經濟體制方面有根本性的缺陷一樣,美國教育危機,其實也出自體制性的缺陷,尤其是在價值觀這一根本問題上。《華盛頓郵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薩繆爾森(Robert Samuelson)一針見血指出,美國教育的問題出在「美國人的價值觀出了問題:美國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崩潰——全美國都流行快速致富和不勞而獲的觀念。」
價值觀的傾斜表現在不願意艱苦付出,對於專業和學校選擇,以賺錢多少作為評判最高標準,所以,美國精英學生一窩蜂湧去學將來可獲高收入的專業,如律師、金融等。而對付出大、賺錢慢的專業,如工程、數學等,就興趣缺缺。這些年,都是靠來自中國、印度等國的留學生來填補空缺。這種傾向對美國競爭力的傷害是致命的,因為最優秀的人才,最聰明的大腦,都沒有被用在與經濟基礎建設與發展、科學進步密切相關的學科上。教育的空心化,也導致經濟的空心化。華爾街的金融泡沫,可以從教育畸形發展上找到原因。
美國也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奧巴馬的講話,也反映了這一點。官方也陸續推出了一些教改方案。如奧巴馬上任后推出的總額達43.5億美元、旨在提升美國教育水準的「力爭上遊」案。但如果改革不從問題的根本,從價值觀上、從體制上改革,還是難以扭轉趨勢。
對中國而言,中國不應該為奧巴馬的一句稱讚而飄飄然。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教育體系也問題很大。中國的應試教育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也使得中國人在「創新」這一核心競爭力方面,遠遠地落後世界發達國家。中國教育改革也勢在必行。中國教育在很多方面,應該向美國虛心學習。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應囫圇吞棗,要能分辨美國教育的優劣。避開美國的短處而堅持自己的長處,如重視基礎教育,知道為未來投資,努力工作,對後代寄予更高的期望。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0 21: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